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可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合罕)
前往: 導覽搜尋

可汗或大汗,又譯為可寒、合罕,通黑汗,統治者頭銜,為部落最高領袖或皇帝之意,廣泛使用於蒙古與中亞地區。古代北亞遊牧民族鮮卑、回紇、柔然、高車、突厥、吐谷渾、鐵勒、女真等建立的汗國,其君主或最高政治首領皆稱可汗或大汗[1]

起源

可汗為汗國的統治者,這個稱呼最早是蒙古與突厥等遊牧部落中,對首領的尊稱,原意王朝、神靈和上天,類似漢語所說的天子,或是皇帝[2]

可汗最早的記錄出現於3世紀,為鮮卑部落官稱,據《宋書》記載乙那婁與慕容吐谷渾對話,稱吐谷渾為「可寒」:

樓喜拜曰:「處可寒。」虜言「處可寒」,宋言爾官家也。即使所從二千騎共遮馬令回,不盈三百步,欻然悲鳴突走,聲若頹山。如是者十餘輩,一向一遠。樓力屈,又跪曰:「可寒,此非復人事。」渾謂其部落曰:「我兄弟子孫,並應昌盛,廆當傳子及曾孫玄孫,其間可百餘年,我乃玄孫間始當顯耳。」於是遂西附陰山。

此外著名的北魏太武帝時期的嘎仙洞石壁祝文有「皇祖先可寒」、「皇妣先可敦」

蒙古及突厥語中「汗」是部落或軍事領袖的意思。「可汗」有「大汗」或「諸汗之汗」的意思,由柔然汗國開始用作君主稱號,代替了匈奴的「單于」稱號。在花剌子模,可汗是對總督的敬稱。在當代的土耳其,「可汗」(Kağan或Kaan)是常見的名字(當代土耳其語「ğ」近乎無聲),在當代的巴基斯坦阿富汗,「汗」(Khan)也是一個姓氏。

歷史

可汗作為一國之主的稱號最早始於公元402年柔然首領社崘自稱丘豆伐可汗。《隋書》錄沙缽略在給隋文帝信中自稱「伊利俱盧設莫何始波羅可汗」,隋文帝覆信中亦稱對方「伊利俱盧設莫何沙缽略可汗」。

漢人君主也稱可汗,但非自稱,《樂府詩集·木蘭詩》即有:「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之句,但北魏乃鮮卑建立的政權,隋文帝隋煬帝被東突厥人稱為「聖人莫緣可汗」,但此可汗非彼可汗,只是一人(即啟民可汗)對隋朝皇帝之尊稱;中國皇帝被廣大的突厥語族部落稱為可汗要等到7世紀唐太宗之時。唐朝貞觀四年,擊敗東突厥後,西域各國君主在長安尊唐太宗為「天可汗」,貞觀二十一年滅薛延陀第二次在靈州被15部鐵勒諸部酋長尊為天可汗,其地位在遊牧民族語義中比聖人可汗還高,「天」在突厥語中具有很高尚、有權力的含義,其後在中亞掌權的突厥國王吐火羅葉護、石國吐屯王也稱唐玄宗為「天可汗」。

視頻

可汗 相關視頻

不是吉利可汗的兒子才稱為太子,元芳受教!
皇帝與可汗之間的區別,耶路阿保機為什麼非要稱帝

參考文獻

  1. 可汗號之性質 ,豆丁網,2009-05-18
  2. 突厥可汗阿史那氏 ,學習啦,20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