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吉安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江西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西接湖南省,南揽罗霄山脉中段,据富饶的吉泰平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是赣文化发源地之一。吉安下辖2区1市10县。面积2.53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为495.66万人。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兴贸创新城市、全国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城市、外商投资最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江西省首届生态宜居城市等荣誉称号。[1]

吉安是赣文化三大支柱之一,自古乃人文渊源之地,“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写春秋”,孕育了自成一系的江右庐陵文化,素有“金庐陵”、“江南望郡”、“山水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状元之乡”、“才子之乡”、“庐陵风光半姑苏”、“将军市”、“红色摇篮”、“革命圣地”的美誉。 吉安有革命摇篮井冈山、武功山、青原山、羊狮慕、白鹭洲书院、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 文天祥纪念馆、渼陂古村、陂下古村、燕坊古村、江畔古村、快阁、槎滩陂等著名景区景点。 2017年,吉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33.47亿元 。2017年11月,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10月,吉安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地势上,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5°58′3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全市长约218千米,东西宽约208千米,总面积为25271平方千米。东邻抚州市的崇仁县、乐安市及赣州市的宁都县、兴国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区、南康区、上犹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县、炎陵县、茶陵县,北与宜春市的丰城市、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

地形地貌

吉安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溪流河川、水系网络酷似叶脉,赣江自南而北贯穿其间,将吉安市切割为东西两大部分。地势由边缘山地到赣江河谷,徐徐倾斜,逐级降低,往北东方向逐渐平坦。北为赣抚平原,中间为吉泰平原。

吉安市属山地丘陵盆地地貌,分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岗阜台地、河谷平原、谷盆地七类,中山为海拔1000~2000米山地,面积约192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59%。低山为海拔500~1000 米山地, 面积约为535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1.17%。广泛沿吉泰盆地的四周分布,形成“盆缘”。高丘海拔为200~500 米,面积约为451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86%,广泛分布在境内中部地带,多与低山相接或镶嵌。低丘为100~200 米山地,面积约为705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7.89%,是境内面积最大的一种地貌类型。岗阜台地海拔为50~100米山地,岗阜台地包括低丘向河谷延伸部分的岗地和由河流流水冲积物堆积而成的洪积、冲积台地(河谷阶地)两大部分,面积约190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53%,均沿赣江及主要支流两岸呈带状分布。河谷平原分为干流谷地和溪流谷地两大类,面积约为438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37%。吉泰平原为吉安最大的平原,也是吉安自然条件最好,经济最发达的吉泰走廊所在地。盆谷地系指印支运动以来的继承复合性断陷盆谷地,四周为低山、高丘所包围,盆地呈园形,周围小溪汇入盆地,形成辐射状水系,面积约为150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0.59%。

山系

吉安市境内山体主要由两大山脉构成:赣江西部为罗霄山脉,东部为雩山山脉。罗霄山脉为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的统称,耸峙于赣湘边境,是南岭中部大庾岭的北支,整个山脉走向大致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其西北部和西南部盘踞着武功山和万洋山,为赣、湘两省的天然屏障;诸广山余脉则横亘于南,是吉安市与赣州的界岭;这三段山脉相互近于平行,皆成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并与其集合体罗霄山脉的总走向呈微角度相交,构成边幕式叠瓦状排列。在罗霄山脉北段武功山南侧还存在罗霄山脉的一大支脉陈山。而雩山山脉的玉华山、高龙山、东固山等山体连成不规则的月牙形绵延于区境东部和东南部,从而构成境内山脉整体轮廓:东、西、南三面环山,南高北低的地势。境内最高点是罗霄山脉南段万洋山主峰南风面,海拔2120.4米,为全省第二高峰;境内最低点在溧江汇入赣江入口处南岸的新干县刘坊一带,海拔25米。

水文

吉安市境内水系以赣江为主流,赣江在万安县涧田乡良口入境,纵贯市境中部,流经万安、泰和、吉安市、青原、吉州、吉水、峡江、新干等县(区),在新干县三湖镇蒋家出境,境内河段长264千米,天然落差54米,干流吉安市段流域面积为26251.7平方千米,占赣江流域总面积的32.8%。

赣江主流吉安市段有众多的支流分布在其东西两岸并全部汇入赣江,构成以赣江为中心的向心水系。境内以不同级别最终汇入赣江、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小支流共733条,河流河网密度为0.4。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大支流有八条,其规模由大而小依次是禾水(是赣江中游段最大支流,从河源至小江河汇入口段称文汇江,也称琴水。流域面积9098平方千米,主河道长255千米,上、中、下游段主河道纵比降分别为0.81‰、0.648‰、0.13‰)、乌江(流域面积3922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81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20‰)、泸水(流域面积3394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61千米,主河道纵比降为1.14‰)、孤江(又名芦水,古称明德水,流域面积3082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54千米, 主河道纵比降0.987‰)、遂川江(流域面积2882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80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96‰)、蜀水(流域面积1301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57千米,主河道纵比降2.05‰)、洲湖水(又名消河、陈山河。流域面积1103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04千米,主河道纵比降1.82‰)、牛吼江(主流六八河与其最大支流六七河在泰和湛口合流后的称谓,古称禾溪。流域面积1058平方千米,主河道长118千米,主河道纵比降2.68‰)。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吉安市境内河流众多,以赣江为中轴,有30条大小支流汇入,各河上游植被茂密,山高水陡,水量充盈,水力资源充沛。各河水流域总面积约29000平方千米,水资源总量为224.20亿立方米,理论蕴藏量为2503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为157万千瓦。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赣江一级支流有遂川江、蜀水、孤江、禾水、泸水、乌江、洲湖河及牛吼江共8条,总流域面积为22500平方千米;集水面积在200-1000平方千米的赣江一级支流良口水、皂口水、通津水、云亭水、仙搓水、土龙水、横石水、固江、黄金水、住岐水、沂江、湄湘水等十三条河流总长约28000千米,河网密度为0.8千米/平方千米。全市现有水库1265座,最大蓄水量达50亿立方米。地表水人均占有量约为4800立方米,亩均耕地占有量为3460立方米。地下水埋深3-5米,含水层厚8-15米,多年平均地下水总量为54.51亿立方米,丰水年为56亿立方米,平水年为45亿立方米,枯水年为28亿立方米。全市总入境水量316.85亿立方米,是全市年产水量的1.4倍,其中赣州市入境水量273.4亿立方米,抚州市入境水量9.96亿立方米,宜春市入境水量0.64亿立方米,新余市入境水量0.72亿立方米,萍乡市入境水量6..86亿立方米,湖南省桂东县入境水量2.36亿立方米,总出境水量475.00亿立方米。在赣江主流万安、泰和和峡江段分别修建了装机容量50万千瓦的万安水电站、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和总装机容量36万千瓦的峡江水电枢纽。

矿产资源

吉安市发现的有铁、钨、煤、金、萤石、石膏、岩盐、硅石、瓷土、高岭土、耐火粘土、饰面用石料、水泥用灰岩、卤水、矿泉水、地热水等,累计达55种,占全省已发现矿种数的33%,全市矿产地800余处。除稀土矿外,其中28种矿产有探明储量,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有21种,主要有水泥用灰岩、铁、钨、煤、岩盐、石膏、萤石;资源储量居全省前列的矿种有铁、泥炭、石膏、饰面用花岗岩等4种;其它未列入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主要有硅石、制灰用灰岩、滑石、钾长石、矿泉水。

动物资源

吉安市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其中井冈山地区分布较多。据调查统计,2014年吉安市有陆生野生动物有344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6%,其中:兽类46种,鸟类229种,爬行类39种,两栖类29种,昆虫纲1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豹、云豹、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大鲵(娃娃鱼)等8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苏门羚、水鹿、斑胁田鸡、白鹇、鸳鸯、花田鸡、猫头鹰、虎纹蛙等42种。

植物资源

吉安市主要野生植物有3513种,占全国总数的11%,其中苔藓类463种,蕨类335种,裸子植物12种,被子植物31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植物有55种,列入《江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植物有163种;如银杏、南方红豆杉、华木莲、大院冷杉、水松、兰科植物、沉水樟、樟树、楠木、桂花、紫薇、罗汉松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495.6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6万人。全市城镇化率为50.95%,比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出生人口6.81万人,出生率为13.76‰;死亡人口2.96万人,死亡率为5.98‰,自然增长率为7.78‰。

民族

吉安市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市。唐朝时期,畲族蓝姓由福建上杭迁入,但在封建统治下,被贬为无籍民,称“菁民”;元、明、清各代续有雷姓畲民从福建徙居于此。20世纪80年代后,因经商、移民、就业、调遣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汉化后落实民族政策恢复本民族等等原因,境内少数民族人口日趋增多。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785326人,占总人口的99.4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5014人,占总人口的0.5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