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学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版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共分5 个版本出版 :《吉林大学学报 ( 理学版 ) 》 《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
《吉林大学学报 ( 地球科学版 ) 》《吉林大学学报 ( 信息科学版 ) 》。
杂志简介
《吉林大学学报》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1]主办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5 所院校新组建的吉林大学于 2000 年 6 月 12 日 成立,原各院校所属的自然科学学报(《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长春科技大学学报》《长春邮电学院学报》)经过整合,并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于 2002 年 1 月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学报》。
“建一流大学,办一流学报”是我们的办刊目标,“尊重科学,弘扬学术,追求卓越”是我们的办刊理念。新组建的吉林大学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学科分类更加合理。《吉林大学学报》和《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将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合办刊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刊文领域,活跃栏目形式,增加信息容量,加快传播速度,把握时代脉搏,瞄准科技前沿,拓展学术范围,加强国际合作,鼓励科技创新,培养科技新人。学报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将继续发扬求实创新的办刊精神,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开拓创新,谋求发展,将吉林大学学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竭诚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
下属期刊
理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电子、计算机、环境和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所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曾多次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2001 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被美国《数学评论》等 20 余种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工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等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被美国《工程索引》( EI Compendex )等 20 余种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是由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的工学门类学术期刊(ISSN 1671-5497;CN 22-1341/T)。1957年创刊,原名为《吉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合并到新吉林大学,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更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本刊为双月刊,每年的单月1日出版。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为中文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收录;被国内十几种文摘刊物和数据库转载和收录,影响因子在同类期刊中位居前列。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将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建设、繁荣我国科技事业做为办刊的宗旨。把征集校内外具有高学术水平和创新性的优秀稿件做为学报的永恒主题。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医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设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临床医学、影像学、调查研究、技术交流及综述等栏目,被荷兰《医学文摘》和《 CA 》等20余种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探工程、岩矿测试等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被《 CA 》等20余种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信息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报道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被英国《科学文摘》( SA , INSPEC )等多种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信息科学类专业与基础理论兼顾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
《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仿生工程学报》)是 2004 年创刊的以工程仿生学科为特色的国际性英文学术期刊(季刊)。由教育部主管,吉林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刊登仿生机械、仿生制造、仿生材料、生物信息、控制仿生、建筑与环境仿生及仿生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创刊仅一年,就被AJ和CSA中的多种数据库收录。
投稿要求
投稿前最好先阅读本刊,以便对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作者和单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邮编分别列于中英文题目之下,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是系统内认可的、符合规范的。
2 个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体作者,应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应有简短的中英文自传:姓名、性别、学位、职称、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页的左下方。副高职称以上的作者应有亲笔签名。
3 受资助的情况(资助单位、项目名称、合同号)用中英文分别列于文稿左下方。
4 所有稿件都应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论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者应能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掌握该文的主要内容或数据。为便于国际读者检索并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更详细。
5 每篇文章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各3~8个。
6 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写出全称并注明以下所用的简称。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7 用于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8 研究对象为人时,需注明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的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试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9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
10 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
11 图和表格与文字的内容不要重复,图、表应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图意、表意。图题和表题均应中英文对照。
12 所引的参考文献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著作如确有必要引用,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或在当页地脚加注释说明。原文作者若不超过3人应将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3位以上作者则列出前3位,逗号后加“等”。
视频
吉林大学学报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吉林大学,来了! ,搜狐,2019-09-16
- ↑ 专业解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搜狐,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