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同罪
汉语词汇,拼音tóng zuì,释义为同样的罪行,同样的罪名,同等的罪行;同样的过失;同样论罪,同样受到处罚。 中文名 同罪 拼音 tóng zuì 注音 ㄊㄨㄙˊ ㄗㄨㄟˋ 解释 同样的罪行;同样的罪名
解释
1、同样的罪行;同样的罪名。同等的罪行。2、同样的过失。3、同样论罪;同样受到处罚。 [1]
出处
《左传·襄公六年》:“同罪异罚,非刑也。”《后汉书·桓谭传》:“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奸吏得因缘为市。”《魏书·食货志》:“ 高祖 延兴 三年秋七月,更立严制,令一准前式,违者罪各有差,有司不检察与同罪。”宋·陆游 《南唐书·江文蔚传》:“同罪异诛,观听疑惑。”宋·米芾 《寄雪郎中彭绍》诗之二:“张颠与柳颇同罪,鼓吹俗子起乱离。”《左传·昭公七年》:“吾先君文王,作仆区之法,曰:“盗所隐器,与盗同罪。”《晋书·刑法志》:“其见知而故不举劾,各与同罪……其不见不知,不坐也。”明·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即召司市官吩咐传谕禁止:‘若有小儿再歌此词者,连父兄同罪。’当夜回宫无话。”《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田汉《谢瑶环》第五场:“你们休得猖狂,岂不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视频
参考资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