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野叟曝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野叟曝言》清代長篇小說,有天下「第一奇書」之稱。作者夏敬渠,江蘇江陰縣人,多才多藝,卻終老諸生,晚年著此書以寄心懷。書名取《列子·楊朱》『野人獻曝』之意。全書寫了五百多個人物,熔世情、傳奇、公案、神話、才子佳人小說的各種寫法於一爐,凡一百二十餘萬字。它圍繞文白文素臣的發跡展開情節,熔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醫卜星象,帝王將相為一爐,歷史小說、神魔小說、艷情小說、俠義小說為一體,可謂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封建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被魯迅譽為「以小說見才學者」之首。書中主要內容以積極入世精神,破斥出世的佛道二教。

《野叟曝言》是我國清代乾隆年間產生的一部長篇小說。全書一百五十四回,約一百四十萬字。原本不題撰人。據光緒八年刻本的西氓山樵序,說是出自「江陰夏先生」之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引《江陰藝文志》凡例,認為是夏敬渠所作。趙景深《<野史曝言>作者夏二銘年譜考證說:「夏敬渠字懋修,號二銘,江蘇江陰人。諸生。家貧。英敏績學,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禮樂兵刑、天文算數之學,靡不淹貫。生平足跡幾遍海內。所交盡賢豪,著有《綱目舉正》、《浣玉軒詩文集》、《唐詩臆解》、《醫學發蒙》、《野叟曝言》等。又考證他生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卒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享年八十三歲。《野叟曝言》約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即夏敬渠七十五歲前後完成。

《野叟曝言》以明代成化、弘治兩朝為背景,敘寫文白(字素臣)一生的英雄業績。文素臣文武雙全,胸懷壯志,見宦官擅權,政治黑暗,於是遊歷天下,一路除暴安良,相繼救得美貌才女璇姑、素娥和湘靈,後皆納為側室。入都後,為皇帝及王子治病,欽賜翰林。奉詔平定廣西苗亂,大功告成,又聞京城中景王謀亂,立即匹馬入都救護太子,赴山東萊府為皇帝保駕,除盡奸黨。後又平倭寇,素臣二妻四妾,子孫繁衍,結尾素臣四世同做一夢,夢見素臣與韓愈相等,列於聖賢行列。據說主角文白二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夏字,作者以文白自況,把文素臣寫成一個無所不能的英雄,不但事業上飛黃騰達,而且家庭幸福,兒孫滿堂。作者思想迂腐,脫離現實,人物蒼白無力,又炫耀才學,使作品漫長無味,失去藝術魅力。

創作背景

在該書的壬午刊本的序中,序作者追述了他的先人五世祖與作者交往的過程時說:「先五世祖以官事過樂中,邂逅水次,一見傾倒。旋吳之後,文宴過從,殆無虛日。先生亦幸訂交於先祖,屏絕進取,一意著書。閱數載,出《野叟曝言》二十卷以示。先祖……亟請付梓,先生辭……先祖頷之,因請為之評註,先生許可,乃乘便繕副本藏諸篋中,……自是什襲者又百有餘年矣。乃今夏六月,友程子白海上購是書,……持以相贈,……爰出全書以付余友……」從以上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光緒壬午年(1882年)的「百有餘年」之前,應是1782年或更早一點,作序者的五世祖便已收藏了此書的副本。而那時距兩人相交時,又已經閱數載了。由此推之,此書之成,大約在1775年到1780年之間,即作者逝世前的七、八年之間。 魯迅指出,書中的文白就是作者自況。譚正璧也說:「他把自己生平所學的,所欲做的,所夢想的,完全寫在《野叟曝言》中了,所以這部小說,乃成了抒寫作者才情,寄託作者夢想的工具。」如夏敬渠生平不第,又淹貫諸學,凡經史百家、禮樂兵刑、天文算數之學,都有研究。所以《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也未第,也於各種學科都擅長,書中設計了很多情節,來賣弄自己的這些學問。全書有不少詩見於作者的《浣玉軒集》中,其中第一百四十二回尤多,有《闕里謁至聖廟》《詩禮堂》《孔子手植檜》《謁復聖廟》四首。 關於該書的作者,序云:「《野叟曝言》一書,吾鄉夏先生所著也。先生邑之名宿,康熙間幕游滇、黔,足跡半天下,抱奇負異,鬱郁不得志,乃發之於是書。」夏先生即夏敬渠。《野叟曝言》為其晚年所作。 作者有感於自身具「登麟閣」之才卻困頓科場、終不得志的現狀,乃將心中所思所想盡情抒發於筆端,虛構了書生經歷一番磨難曲折之後飛黃騰達的故事,以稗官之筆轟轟烈烈的演繹了一場虛擬的「黃粱夢」。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者把自己的才學和生平的夢想都凝聚在文素臣身上,並通過文素臣的所作所為,來表達作者所期望的理想變為現實。 書中文素臣是作者夢想和幻覺的產物,正像「凡例」所說,作者「抱負不凡,未得黼黻休明,至老經就莫展」因而命筆,比之「野老無事,曝日清談」。全書極力鋪張建功立業、治國平天下、封妻蔭子的儒家理想。

藝術特色

一方面,《野叟曝言》為單一英雄作傳,利用貫穿始終的線性敘事來實現作品的自足圓融,小說的這種創作形式實則影響並改變了綿延其間的遊歷結構的面貌與形態;另一方面,作品中的遊歷結構又自然而然、嚴謹精細的達成了諸多順次分布於小說前後各處的情節的時空轉換與邏輯關聯,從而保障了小說的嚴整有序、文氣貫通。有研究者曾經對《野叟曝言》各個章回所描繪的文素臣人生軌跡予以依次梳理,發現小說實際可以根據其活動過程而劃分為「物色風塵(第1-9回)→尋訪璇姑(第10回)→上京應舉(第10-13回)→尋訪璇姑(第13回)→探訪未公(第14-54回)→未出行(第55-65回)→物色英雄、查探山川(第65-100回)→奉旨剿苗(第101-115回)→未出行(第116-154回)」這樣九個部分。很容易從這種關於小說情節內容的劃分列舉看出,《野叟曝言》中的遊歷敘事既在結構上具備簡明的樣貌,又在章節上占有較大的比重(僅圍繞文素臣的遊歷活動而展開的章節大約就占據了全書章節的三分之二);小說里作為重點而加以表述的遊歷者雖然僅有文素臣一人,然而對於這位「獨行俠」出行磨礪、扶正祛邪的旅程記述卻占據了故事的絕大部分篇幅。文素臣在整部小說中很少高臥家中享受家庭之樂,而是本着建立功勳、崇正衛道的願望與初衷而不斷出遊,在廣闊的社會空間之中依靠俠行義舉以逐步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與之相比,《野叟曝言》中所描寫的鐵丐、衛飛霞等綠林豪傑,其才謀膽略皆遠不能望素臣之項背,僅僅是素臣在行走山野間所收羅的「依附品」。他們見「文爺」而肅然起敬、虔誠膜拜,受其命方行走江湖,實際只屬於聽憑素臣擺布的「棋子」而已,其「遊俠」形象缺乏水滸好漢那樣的獨立性。《野叟曝言》雖然也對鐵丐們遊走江湖的勇猛仗義舉動予以一定涉及,但這些情節皆派生於文素臣的故事之中,並沒有像《水滸傳》中的各個敘事單元那樣相對疏離,也未改變小說在主體上利用遊歷敘事而集中描寫、凸顯文素臣這一個體英雄形象的文學事實。 這部小說活生生地畫出了封建道學家的靈魂,素臣的形象不能再高再大再全了,作者把他的才學寫盡,武功寫盡榮華寫盡,高貴寫盡,是個不真實的形象。這部小說在描寫市井生活場面時,才顯露出一些生氣活氣來,第十四回對財主有謀的刻畫,不但正面寫他在土地交易中的貪鰲,而且還從側面,細緻地描寫他的書房,用環境來烘托他的吝嗇,這都是寫得比較有力的。這部作品有個不同於別種小說的風格,這就是炫耀才學其中敘事說理,談經論史,教孝勸忠,運籌決策,藝之兵詩醫算,情之喜怒哀樂,講道學,避邪說,描春態,縱諧謔,無所不有。這些內容卻並不統一在形象之中,很多都是外加的游離於情節之外的。這種掉書袋的毛病,弄得有些部分小說不成其為小說。

作者簡介

夏敬渠(1705~1787),字懋修,號二銘,江陰(今屬江蘇)人,諸生。他好學,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禮樂兵刑、天文算數之學。他自負才學,遊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北、陝西各省,結交當時名公巨卿,然而屢躓科場,終身不得志。所著除《野叟曝言》外,還有《綱目舉正》、《浣玉軒詩文集》、《唐詩臆解》、《醫學發蒙》等。 夏敬渠他博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禮樂兵刑、天文算數之學,是個飽學之士。平生著述甚豐,《野叟曝言》是他的晚年之作。他又是個失意的知識分子,一生屢困科場,直至白頭還是個秀才,於是便把自己的理想和夢幻一股腦兒地寫進了這部作品。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作者的圓夢之作,作品的主人公文素臣則是作者着力塑造的高大全式的理想人物。作品以明代成化、弘治兩朝為背景,描述了文素臣一生斬妖除邪、天下無敵的英雄業績,和他與眾多妻妾離全悲歡的傳奇故事。作者筆下的文素臣文武雙全,品學兼優,可與古代的漆雕開、宋玉、司馬相如、諸葛亮等先賢相媲美,是個極度有血性的真儒,不識炎涼的名士。他一生鋤暴安良,濟困扶危,為國建功立業,立下了蓋世奇勳。他最後身居宰輔,位極人臣,天子稱他為素父。

內容預覽

  昔人已乘白雲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春草青青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律詩,乃唐詩人崔顥所作。李太白是唐朝數一數二的才人,亦為之擱筆。後人遂把這詩來冠冕全唐。論起崔顥的詩才,原未能優於太白;只因這一首詩做得好,便覺司勛身分,比青蓮尚高一層。固是太白服善,亦緣這詩實有無窮妙處,故能壓倒青蓮。無奈歷來解詩之人,都不得作詩之意,自唐及今,無人不竭力表揚,卻愈表愈蒙;崔顥的詩名日盛一日,其心反日悔一日。直到本朝成化年間,一位道學先生,把這首詩解與人聽。然後撥雲見天,才知道青蓮擱筆之故。作者之心,遂如日臨正午,月到中天!正是:  不得驪龍項下珠,空摹神虎皮中骨。  這詩妙處,全 ……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