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向心力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名词解释
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社会学名词,是指群体成员以群体领导为中心而实施团结协作的程度。
心理学概念
凝聚力按群体成员实施团结协作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合聚力和向心力。合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以及群体各单位相互之间团结协作的程度。一般地说,向心力也就是指群体成员对其领导的服从程度。
群体领导的向心力来源于群体领导的指挥权威和待下态度在目标任务上相结合,而形成的对立统一体。群体领导的指挥权威和良好待下态度在目标任务上的结合,以群体领导意志过程中的“行为榜样”作为中介与反映。由此向心力产生形成以公式表示即:
指挥权威×待下态度 【领导行为榜样》向心力(其中:指挥权威值=待下态度值)
公式中指挥权威感是从属于集体效能感中的一种,待下态度感是从属于归属心理中的一种。
影响因素
群体领导的的指挥权威
指挥权威是指群体领导在指挥能力与指挥声望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指挥赏罚权力而使群体成员信服的程度。指挥权威感也就是指下属人员的这种信服感。群体领导指挥权威的重心在于 “赏罚权” 掌握的程度,高度的指挥权威是群体领导将其指挥权与赏罚权适当结合运用的结果,这一结合与运用可体现在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群体领导的指挥能力来赋予其相应的指挥权力:群体领导的指挥能力与指挥权威应该统一,而这种统一的途径有三种:一是群体领导凭借其能力获得在群体中绝对的指挥权力;二是群体领导的指挥权由上级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三是群体领导的指挥由其下属进行一定程度的参与,即实行军事民主。 第二步:群体领导从部下手中获取尽量大的赏罚权力:群体成员要形成一定的向心力则需要群体领导有相应的赏罚权力,如果群体领导不能因时因地地为完成一定的群体行动,而从部下手中获取相应的指挥赏罚权力,则对群体行动来说是会很被动危险的。 第三步:制订对群体成员行为进行赏罚的范围:赏罚的范围在为群体行动服务的基础上,还应该是有所标准与限制的,这个标准与限制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群体成员的行为实施命令赏罚的范围,不应该损害群体长远根本的目标与利益;第二方面是命令赏罚毋强人之所不能;第三方面是对群体成员行为命令赏罚的范围,应考虑群体成员所持的道德言论处境。 第四步:制订赏罚的方式方法:赏罚制定的基本原则有质与量两条:一是从质方面讲赏要为众人所需,罚要为众人所惧;二是从量方面讲赏应不要使群体成员产生志得意满,而罚则应大于群体成员在违纪行为中获得的利益。第五步:完善群体领导本身的赏罚素质:赏罚的实施对于群体领导素质要求有两个:一是群体领导本身必须具有明辨是非,明察秋毫的能力;二是赏罚政策必须稳定统一,不能政出多门,朝令夕改。 第六步:赏罚政策的实施:赏罚政策在各项实施条件得以确定完善后,则就应该以诚实守信、公正平等的原则来给予执行与实施。 总而言之,群体领导高度的指挥权威也就是群体领导能够遵照以上六个步骤及其要求,正确实施指挥与实施赏罚的结果。
群体领导的的待下态度
群体领导真诚的待下态度包括对群体成员真诚的宽厚仁慈态度、真诚的严明守信的精神等道德精神力量。待下态度感也就是指群体人员对群体领导良好待下态度的感受。
参考文献
- ↑ 汉字——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搜狐,2017-12-14
- ↑ 汉字——中华文明的基因,搜狐,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