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吴华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华夺
吴华.jpg
国籍 中國
职业 军事学院教育长
知名作品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
二级独立自由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华夺(1917-1997)河南省新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八团营长,第九团团长,第二师四旅十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二纵队四师参谋长,纵队副参谋长兼第六师师长,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院务部行政管理部部长,队列部副部长、部长,院高级系主任兼函授系主任、速成系主任、参谋系主任,军事学院教育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省国防工办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人物生平

1917年8月,吴华夺出生在河南省新县陈店乡细吴村。1928年,吴华夺跟随父亲参加红军,历任光山县红色补充军勤务员,红四方面军军部少先队队员,鄂东北游击总指挥部特务大队队长,红二十五军军部通讯员、班长、排长,手枪团分队长。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4年11月,随红二十五军长征,经历了独树镇战斗,12月8日进入陕西省洛南县之庾家河(今属丹凤县)宿营,吴华夺遂率领手枪团第一分队13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一次侦察任务,及时报告敌情,使得正在召开会议的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免遭重大损失。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

1935年2月,红二十五军西进至陕西华阳镇,由于军部某领导执行"左"倾肃反路线,把吴华夺错认为"反革命"欲执行枪决,被徐海东的警卫员发现报告了徐海东才得以幸免。 是年8月,任七十五师二二三团三营八连连长。 9月到达陕北与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师,编入十五军团,任七十三师二一九团连长、政治指导员。参加了劳山战役和直罗镇战斗。

1936年,东渡黄河,参加石楼、孝义、地九圩战斗,所部被十五军团授予模范连。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部指导员、参谋、营长、副团长、团长,率部转战淮南津浦路西、路东,参加了来安、范家集、双沟镇、韩庄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师参谋长、纵队副参谋长兼师长、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兼团长,参加了孟良崮、济南、莱阳战斗和淮海、渡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原军事学院行政管理部部长、队列部部长、高级系主任、学院教育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71年调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陕西省国防工办第一副主任、主任。

1975年后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1997年5月23日在兰州逝世,终年80岁。

随父参军

吴华夺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

1917年,他出生在大别山深处的新县陈店乡细吴村。父亲吴文保为人豪爽仗义,在当地颇有威望,为防匪安民在当地办起了红枪会。吴华夺10 岁时家乡的共产党人领导了黄麻起义。吴文保的红枪会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色补充军第2团,吴文保担任该团党代表(后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经理处处长,长征途中牺牲),儿子吴华高任团长。

1928年冬,该团到光山县东区攻打地主山寨。这天,风雪交加,战士们冻得缩头耸肩,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进。吴华夺也跟着部队一路急行军。父亲发现后,严厉地说:"你快回家去!"吴华夺趁父亲不注意又钻进队伍,倔犟地对父亲说:"冻死在外边也不回家了!"父亲无奈,只好脱下一件单衣给儿子包住头。就这样,吴华夺11 岁就加入到红军的队伍中。

1929 年春,部队改编,兄长吴华高被编到红28团,吴华夺被分配到少先队学文化和军事。吴文保受党组织委派到地方工作。他不放心小儿子,临行前到少先队看望。吴华夺说:"你回你的,我是不回。"父亲望着刚满12岁的儿子,拿出刚买的布鞋给儿子穿上,慈爱地摸着他的头,端详着儿子那张满是稚气的小脸,动情地说:"以后千万要听同志们的话。"吴华夺"嗯" 了一声,扑进父亲的怀里。从此,吴华夺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和兄长。吴文保牺牲在四川,吴华高牺牲在大别山。

吴华夺14岁时,被分配到红25军手枪团,担任警卫班长。在参加第一次战斗时,他看到数千人厮杀在一起,曾怯过阵。一位老战士大声叫道:"小子,你愣什么?冲啊!"他如梦方醒,杀入敌阵。事后,首长表扬了他。而吴华夺却惭愧地说出了实情。老战士望着这位红小鬼心痛地说:"要说怯阵,哪个没有,可你才十三、四岁呀!在家恐怕还穿开裆裤呢,敢拿小马枪上阵真不简单啊!" 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吴华夺将军忆及此事,还深有感触地说:"任何一个军人,都有个从恐惧到无畏的过程,天生的英雄是没有的。 我从小就转战南北,在枪林弹雨里拼杀。是无数倒下去的战友,给了我勇气与力量,才使我这个山里的穷娃子,成长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

抗战时期

1937年3月,吴华夺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在周恩来、叶剑英、罗炳辉直接领导下工作。 1938年3月,吴华夺随罗炳辉参加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东征抗日誓师大会"。当时,由于八团缺干部,他被任命为三营七连连长,后任团作战参谋、"巢县抗日大队"大队长、九团团长、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十一团、十团团长。 1940 年 5 月,率部到达淮南来安城郊。吴华夺得知日、伪军大队人马刚到此城,准备进剿我淮南根据地。"这个情报太重要 了"他在院子里踱着步,反复推敲敌情,制定作战方案。敌有千余人,而自己的部队是刚组建的,但他仍下达了战斗命令:"同志们,先下手为强!攻其不备,歼灭敌人!" 凌晨 3 时,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包围了来安城,并摸进城内,快速猛捷消灭了伪军,将 700 多名日军逼进一个四合院内。日军拼命抵抗,吴华夺当机果断下达火攻的命令,一把火烧死日军 700 余,震动了日军总部。 此时的吴华夺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成为陈毅军长手下有名的虎将。 1941年秋,副军长张云逸把吴华夺叫进军部。把歼灭驻守永宁大桥之敌的重任交给了他。大桥守敌桂系511团1营,是桂系的军魂,营长韦刚自称是"钢中钢"。副军长的话音未落,吴华夺"啪"地一个立正,"请军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吴华夺深知这是块硬骨头。他经过深思熟虑,制定出了一个十分周密的作战方案。10 月11日,吴华夺率部进至永宁集。第二天深夜,他指挥部队 采取全面包围,四面突击,大胆分割,主攻、佯攻结合的战术,将桂系顽军511 团 1 营一块块分割包围歼灭,敌营长韦刚被击毙在水田里。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战后,新四军2 师授予11 团"铁锤子团"的荣誉称号。 吴华夺在战斗中茁壮成长,他带领的团队,敢于碰硬,勇于攻坚,==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吴华夺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第二纵队第四师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参谋长、第六师师长,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第一纵队教育长。参加了津浦路中段破击战、周营激战、涟水保卫战、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及渡江战役。一个接一个的胜利,渐渐使吴华夺名声大噪,威震敌胆,誉满全军。

阅兵领队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盛大的国家授勋典礼在怀仁堂隆重举行。

此时,年仅38岁的吴华夺,身着崭新的新式海蓝色军礼服端坐在怀仁堂,当时毛泽东主席宣读了授勋命令和千余人的授勋名单后,吴华夺激动的走向主席台,向毛主席敬军礼,从毛主席手中接过少将命令状。 吴华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之一,在此时,他还没有想到另一项殊荣正在等着他。 授勋典后,周恩来总理宣布:"国庆庆典之日,毛泽东主席将在天安门城楼阅兵,检阅三军将士,这次检阅将选一名将军作为阅兵的领队,以此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有军无将的历史。"这一激动人心的宣布,使台下的士兵之一振,人们为此欢呼,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成为领队。 周恩来这一宣布,实际是给阅兵总指挥部下达了指示,此时,距阅兵没有几天时间了。于是阅兵总指挥杨成武上将开始了严格的挑选。他要求领对的条件是年轻、威武、雄健,相貌威严而端庄,要有标准的军人风度和非凡的战斗历程。无疑这些条件是苛刻的,总指挥部根据这极严格的要求,几乎翻阅了所有将军的档案,终于将吴华夺这位11岁就参加红军的最年轻的38岁的将军挑选取中。指挥部将吴华夺的档案、照片、战斗历程等上报周总理,周总理阅后,欣然批示同意。 身高1.80米,刚毅、机智与干练融于一身的吴华夺将军,获得我军军史上第一个将军领队,非常高兴。在阅兵典礼上,他的一招一式,无不透露着自豪。 从在1955年10月1日的阅兵典礼上担任阅兵任务后,吴华夺连续七次担任国庆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的领队,从而在我军军史上和阅兵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华夺历任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总队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院务部行政管理部部长、队列部副部长、部长,高级系兼函授系、速成系、参谋系主任、教育长等职。1971年调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陕西省国防工办第一副主任、主任。1975年后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

个人作品

1956年,吴华夺将军把他的童年生活写成了《我跟父亲当红军》,国家教育部把这篇文章选入中小学课本,作为传统教材,并被译成英文,作为大学英语教材。几乎所有解放后上过学的人们都读过这篇文章。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此外,吴华夺的个人作品还有《火烧来安鬼子兵》。

人物评价

吴华夺同志具有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十年动乱中,他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他学习刻苦,工作勤奋,谦虚谨慎,团结同志,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始终保持了一个老党员、老战士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