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吳昌碩

於 2019年7月20日 (六) 20:46 由 Winston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後改名俊卿,字昌碩,亦署倉石、倉碩,號缶廬、苦鐵、大聾等。清末民初畫家、書法家、篆刻家,浙江安吉人[1]

工篆刻、書畫。其畫取法趙之謙,上追八大、石濤陳淳徐渭,並以金石、書法的筆法入畫。吳昌碩最擅長寫意花卉,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響最大,由於他書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及章法、體勢融入繪畫,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色墨並用,渾厚蒼勁,再配以畫上所題寫的詩文和不凡的書法,並加蓋古樸的印章,使詩書畫印熔為一爐,對近世花鳥畫有很大的影響。

吳昌碩從藝所經歷的是先篆刻、書法、詩文,而後才正式從事鑽研繪畫之路。是篆刻、書法、詩文已有相當成就時,藉助已有的藝術功力底蘊進而轉向繪畫藝術。中國書畫理論的書畫同源說,是由來已久的,擴大說,其實是詩書、畫、印其理相通的[2]

吳昌碩是個大器晚成的畫家,他曾經自謙地說: "吾三十學詩,五十學畫。"事實上,吳昌碩三十多歲就己經開始畫梅、菊,只不過不輕易示人,那時他主要習詩、刻印、學書,自認為畫並不成熟。這當然是自謙之詞,而有些評述者往往誤解為他學畫很遲。鄭逸梅在《小陽秋》中引孫紫珊雲: 吳昌碩學畫於伯年,時昌碩年已五十矣。」這是不確的。 吳昌碩繪畫之特點就是熔金石書畫於一爐,形成了他獨具的剛勁峭拔、雄視千古的藝術風格。但是任伯年對吳昌碩這一畫風之形成,其影響是不能低估的。吳昌碩最為稱讚任伯年的也就是任畫的金石味[3]。任伯年辭世後,吳昌碩成了海派書畫的領軍人物。吳與任情在師友之間,吳初到上海涉足畫壇時,曾得過任多方的幫助。

自 56 歲從安東縣令任上辭職以後,吳昌碩徹底放棄了仕途,開始安心於藝術創作了[4]

從藝術發展史的角度來看,海派書畫藝術風格的最後確立和藝術影響的最大輻射是吳昌碩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他在書畫印三個領域實行了全方位的突破和整體性的創新,並以自己深厚的文學造詣滋潤着自己的丹青筆墨和金石篆刻,成了一代開宗立派的大師[5]


常熟盛產竹筍,鮮嫩潔白,形狀宛如象牙,稱"象筍" ,沈石友念及老友,每每為他寄來,而吳昌碩在大快朵頤之際,也感於石友的一片摯博,便作《象筍圖》聊表謝意,於是,也就有了"寫筍作圖寄公周" (沈石友號公周)之句。沈石友的詩對吳昌碩也有一定影響。所以吳昌碩也以師友的感情尊敬沈石友。吳昌碩在《二友詩寄養浩石友》一詩中曾從「三人必有師」的觀點出發,讚揚「石友介於石,銹肝淘俗塵」的清高和兀傲[6]


除任伯年外,吳昌碩在上海等地還結識了蒲作英、胡公壽、張子祥、吳秋農、陸廉夫等畫家。以蘇州為中心的遊學生涯,使吳昌碩積累了豐厚的傳統文化藝術知識,詩文、書法水平全面提高,篆刻藝術成就突出,繪畫藝術也漸人門徑[7]


吳昌碩與沈石友的友情持續了 30 餘年,直至沈石友去世。除了任伯年、沈石友之外,另一位在吳昌碩的遊學時代與之有着密切交往,開對他產生過深刻影響的畫家當屬後來被黃賓虹推作"海上繪畫第一人"的蒲華(宇作英,號肯山野史,浙江嘉江人)了。吳昌碩因從小受到家庭教育,青少年時流落外鄉五年,吃夠苦頭,及至後來,他對朋友情義深重,對一般人也和善可親,時時給予關心幫助。他對朋友,如前述與蒲作英的交往,蒲去世時孑然一身,蕭條淒涼,吳昌碩為其棺殮治喪、書碑等。在蘇州時應賣漿者索畫而贈之,在上海六三園為歌伎揮毫等等,都可說明他對一般人也能平等對待,慷慨樂為助之[8]

出身[9] 吳昌碩初配夫人章氏,安吉過山村人。清咸豐十年,太平軍進兵安吉、孝豐一帶,戰爭期間,吳昌碩的生母萬氏和他未結婚的妻子章氏同時死去。他曾作《烕夢》長詩,刻「明月前身」一印,並在印側造章夫人背影像,。款文日: 「元配章夫人夢中示形,刻此作造像觀,老伍記」[10]

一八七二年二十九歲娶施氏季仙夫人。吳昌碩性喜交友,家中雖貧苦,卻常常有客人寄寓、寄食,從蕪園時期"歲寒三友"的交往中就有了這一習慣,後來更有王竹君、蒲華等人,施夫人都能替夫君好好款待。所以吳昌碩尤為感激,一句"前身明月終修到" ,道出了無限深情[11]

夫人生三子一女。長子育,宇半倉,十六歲芴。次子涵,宇子茹,號臧龕,擅書畫,尤精篆刻,克傳家學,惜壽不永,五十二歲那年〔 1927 年〕先其父而卒。三子邁,宇東邁,一宇東曼,亦能書畫。女丹姮,宇次蝤,能隸書,出嫁後中年去世[12]

目錄

作品

有《桃實圖軸》、《葫蘆圖軸》、《梅花圖軸》和《菊花圖軸》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