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吴灵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灵芬
  吴灵芬
出生 中国
国籍 中国
职业 合唱指挥家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

人物生平

吴灵芬[1]是中国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部艺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首席指挥; 世界合唱联盟中方顾问。

196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在北京河北梆子剧院工作近十年,因而有机会接触大量的民族音乐及中国戏曲,使她的指挥艺术能融贯中西,富于个性。

80年以后,返回中央音乐学院任教。于86年赴前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进修歌剧与乐队指挥。在这之前的1983年她就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歌剧系毕业班和中央歌剧院在中国首演了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结婚”,在前苏联进修时指挥公演了“茶花女”;回国后,又在许多省、市排练演出交响乐与中国歌剧。回国后,吴灵芬教授根据中国教学需要转而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对合唱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并在中国音乐学院创建了以合唱指挥教学为主的指挥系,为培养符合现代要求的优秀合唱指挥而全身心地工作。2004年和2006年夏天,她率领以指挥系为主的中国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赴法国、奥地利等国演出;交流,受到了国际合唱界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除此中外,她还不辞辛苦,深入乡间基层及大、中、小学亲临指导,培养了一批批专业及业余合唱指挥。严谨的治学态度、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授课艺术使吴灵芬教授在音乐教育界获得盛誉。

吴灵芬[2]教授曾任国内多家乐团指挥,1994起受聘担任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客席指挥,成功演出了“伏尔加之声”、“舒伯特作品专场”、“世界经典合唱博览”“中外名曲合唱专场”、“瞿希贤作品专场”、“新中国的歌”等多场音乐会;03年成功地指导了青岛歌舞剧院合唱团与日本、韩国合作演唱了韩德尔的巨著“弥赛亚”;同年创建中国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系并领导青年爱乐合唱团演出了许多场合唱音乐会,不断地向中国听众推出了从16世纪至20世纪的各类文献;曲目新颖、风格多样;令人耳目一新。近几年来,她[3]先后组织并指挥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合唱; 马勒“第二、第八”的合唱部分;普罗克菲也夫“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奥尔夫“布兰诗歌”等合唱巨作,成为最受爱乐人喜爱的指挥之一。她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还多次代表国家出访指挥演出,担任历届国内最高级合唱大赛的评委和国际合唱比赛的评委。多次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地的国际研讨会上介绍中国音乐、排练中国合唱作品,受到国际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4]],今日头条网, 2017-04-05</ref>是我国少有的既站讲台又站舞台,并掌握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不同风格合唱经典作品的合唱指挥,为音乐教育和合唱事业的发展普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学工作

早在1977年文化革命结束后,吴灵芬就开始了培养指挥的教学工作;曾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系副主任等职务,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2003年又在中国音乐学院创建了以合唱指挥教学为主的指挥系,作为第一任系主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科建设等方面都突显了为社会服务,快出人才的教学特色;在合唱指挥培养方面为全国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由该系培养的学生已遍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成为合唱事业的中坚力量。

在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兼任多家教学单位的兼职教授和艺术团体的客席指挥;承担了大量的社会音乐教育工作;吴灵芬主持或参与了对首都及各省市大学生合唱团的建设和训练工作;并达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优秀水平。她作为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在全国几十个省市的合唱指挥训练班上担任组织及课程安排工作,培养了一批批专业及业余合唱指挥。自90年至2000年,她主持了对北京市延庆县的音乐教师及合唱指挥的培养与系统教学工程,完成了从中专至大学本科的音乐教师的训练,彻底改善了没有音乐教师的困境;她凭借宽广的视野、深厚的功底和坚强的毅力,克服重重阻力、偏见和困难,开垦出一片片肥沃的合唱园地;在北京市和全国音乐教育界享有盛名。

视频

吴灵芬教授九江授课视频22VID_20190212_17342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