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周书·萧㧑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书·萧㧑传出自于《周书》,此史为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1]

原文

萧㧑,字智遐,兰陵人也。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年十二,入国学,博观经史,雅好属文。梁武帝以搦辞令可观,令兼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出为宁远将军。太祖知蜀兵寡弱,遣大将军尉迟迥总众讨之。㧑见兵不满万人而仓库空竭军无所资遂为城守之计迥围之五旬㧑屡遣其将出城挑战多被杀伤外援虽至又为迥所破。㧑遂请降,迥许之。㧑于是率文武于益州城北,共迥升坛,歃血立盟,以城归国。魏恭帝元年,授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孝闵帝践阼,进爵黄台郡公。保定元年,授礼部中大夫。三年,出为上州刺史。为政仁恕,以礼让为本。尝至元日,狱中所有囚系,悉放归家,听三日,然后赴狱。主者固执不可。㧑曰:“昔王长、虞延见称前史,吾虽寡德,窃怀景行。导民以信,方自此始。”诸囚荷恩,并依限而至。吏民称其惠化。秩满当还,部民李漆等三百余人上表,乞更留两载。诏虽弗许,甚嘉美之。

及㧑入朝.属置露门学。㧑以母老,表请归养私门,曰:“臣闻出忠入孝,理深人纪;伏惟陛下握镇临朝,垂衣御宇,孝治天下,仁覃草木。是以微臣冒陈至愿。臣母妾褚年过养礼,乞解今职,侍奉私庭。伏愿天慈,特垂矜许。臣归朝,十有六载,恩深海岳,报浅涓埃。肆师掌礼,竟无称职;淅隈督察,空妨能官。 方辞违阙庭,屏迹闾里,恋悚兼深。”高祖未许,诏曰:“所谓楚虽有材,周实用之。方藉谋猷,匡朕不逮。然进思尽忠,退安侍养者,义在公私兼济。岂容全欲徇己,亏此至公,乖所望也。”寻以母忧去职。建德二年卒,时年五十九。谥曰襄。㧑善草隶,名亚于王褒。算数医方,成亦留意。所著诗赋杂文数万言,颇行于世。

译文

萧㧑字智遐,是兰陵人。他是梁武帝的弟弟安成王萧秀的儿子。性格温厚宽宏,长得非常英俊。十二岁进入国学,博览群书,爱好写文章。在梁代,被封为永丰县侯,封地一千户。开始做给事中,以后又分别做了太子洗马、中舍人。 魏恭帝三年,被征诏为上州刺吏。从政讲究仁爱宽厚,把礼节和谦让作为执政的根本。曾经到了大年初一,监狱中被关押的人全都被放回了家,任凭他们在家生活三天,然后再回到狱中。主事者坚决不同意。萧㧑说:“从前,王长和虞延被历史称颂,我虽然缺少德行,私下里也仰慕他们的高尚品行。凭信誉来教导人民,就从这开始吧。因为这而获罪,不是他们甘心求取的,希望你不要忧虑。”这些囚犯全都感念恩德,按时限回到了狱中。

官吏和百姓都称赞他施人恩惠的教化。任职期满应当回朝,管辖区的百姓李漆等三百余人上表,请求再留任两年。皇上虽然没有允许,但对他予以赞美。 等到萧㧑进入周朝,被安置在露门学。高祖把萧㧑和唐瑾、元伟、王褒等四人全都认定为文学博士。

萧㧑因为母亲年纪大了,上表请求回家孝养母亲,说:“我听说臣子出门尽忠,在家尽孝,是了解人间伦理纲常的行为;我做事晚上还混混不清,早晨才明晓了事理,而且每一件事都关系国家发展。陛下坐镇朝堂,凭孝道治理天下,仁爱延及草木。所以我才敢冒昧地陈述自己的意愿。我的母亲褚氏已经年纪很大,祈求皇帝允许我离开官场回家里侍奉母亲。只希望皇帝仁慈答应我的请求。我表露诚心归顺周朝,已经十六年了,皇帝对我的恩德像海洋一样深,像山岳一样高,我的回报却像小溪一样浅,像尘埃一样轻。肆意为师执掌礼法,最终也没有称职;我浅薄的能力阻碍了皇上明察世事,忝居其位妨碍了朝廷选拔有能力的官员。我想要辞别朝堂,隐居故里,这是我深深眷恋的,我迷恋家乡以及无能为朝廷出力的羞郝之情深深困扰着我。”

高祖没有答应,下诏书说:“您是梁朝的中流砥柱,现在已经在三个朝代任职。所谓楚虽有材,周实用之。正是依托你们的谋略弥补我的能力不足的时候。然而做官为了尽忠,退官为了侍奉父母,为了践行公私兼济的道义,怎么能容你现在全为私心,使国家缺少了臣子呢?我的决议实在是违背了你的愿望。”

不久因为母亲去世而离开官场。 天和六年,授予萧㧑少保官职。建德元年,又调转到少傅的职位上。后来改封蔡阳郡公,增加的封地和前面的加起来一共三千四百户。建德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九岁。高祖在正武殿为他举行丧礼,赐给他谷麦三百石、布帛三百匹,大将军、大都督、少傅、益新始信四州的军事、益州刺吏全都持节慰问,谥号为襄。萧㧑擅长草书和隶书,名声仅次于王褒。计算和医术他也全都用心学习。他所著的诗赋和其他文章达几万字之多,在世上很流行。[2]

作者简介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史学家以及政治家。

唐高祖入关时,任大丞相府记室,后逐渐升迁至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唐初,经隋末战乱之后,经籍图书散亡,他奏请购求天下图书,设专人补录,被唐高祖李渊采纳,终于使“群书略备”。又建议修撰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认为“如文史不存,何以鉴古今?”此议又得高祖赞许

令狐德棻在独立主编《周书》以外,也参与编撰《艺文类聚》、《五代史志》、《大唐仪礼》、《氏族志》、《太宗实录》、《高宗实录》等10余种史书。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达40余年。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后,谥号曰“宪”。令狐德棻一生从事史学著作,凡国家有所修撰,无不参与。[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