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書·蕭撝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周書·蕭撝傳出自於《周書》,此史為中國歷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本和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本書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1]
原文
蕭撝,字智遐,蘭陵人也。梁武帝弟安成王秀之子也。年十二,入國學,博觀經史,雅好屬文。梁武帝以搦辭令可觀,令兼中書侍郎。尋遷黃門侍郎。出為寧遠將軍。太祖知蜀兵寡弱,遣大將軍尉遲迥總眾討之。撝見兵不滿萬人而倉庫空竭軍無所資遂為城守之計迥圍之五旬撝屢遣其將出城挑戰多被殺傷外援雖至又為迥所破。撝遂請降,迥許之。撝於是率文武於益州城北,共迥升壇,歃血立盟,以城歸國。魏恭帝元年,授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孝閔帝踐阼,進爵黃台郡公。保定元年,授禮部中大夫。三年,出為上州刺史。為政仁恕,以禮讓為本。嘗至元日,獄中所有囚系,悉放歸家,聽三日,然後赴獄。主者固執不可。撝曰:「昔王長、虞延見稱前史,吾雖寡德,竊懷景行。導民以信,方自此始。」諸囚荷恩,並依限而至。吏民稱其惠化。秩滿當還,部民李漆等三百餘人上表,乞更留兩載。詔雖弗許,甚嘉美之。
及撝入朝.屬置露門學。撝以母老,表請歸養私門,曰:「臣聞出忠入孝,理深人紀;伏惟陛下握鎮臨朝,垂衣御宇,孝治天下,仁覃草木。是以微臣冒陳至願。臣母妾褚年過養禮,乞解今職,侍奉私庭。伏願天慈,特垂矜許。臣歸朝,十有六載,恩深海岳,報淺涓埃。肆師掌禮,竟無稱職;淅隈督察,空妨能官。 方辭違闕庭,屏跡閭里,戀悚兼深。」高祖未許,詔曰:「所謂楚雖有材,周實用之。方藉謀猷,匡朕不逮。然進思盡忠,退安侍養者,義在公私兼濟。豈容全欲徇己,虧此至公,乖所望也。」尋以母憂去職。建德二年卒,時年五十九。諡曰襄。撝善草隸,名亞於王褒。算數醫方,成亦留意。所著詩賦雜文數萬言,頗行於世。
譯文
蕭撝字智遐,是蘭陵人。他是梁武帝的弟弟安成王蕭秀的兒子。性格溫厚寬宏,長得非常英俊。十二歲進入國學,博覽群書,愛好寫文章。在梁代,被封為永豐縣侯,封地一千戶。開始做給事中,以後又分別做了太子洗馬、中舍人。 魏恭帝三年,被征詔為上州刺吏。從政講究仁愛寬厚,把禮節和謙讓作為執政的根本。曾經到了大年初一,監獄中被關押的人全都被放回了家,任憑他們在家生活三天,然後再回到獄中。主事者堅決不同意。蕭撝說:「從前,王長和虞延被歷史稱頌,我雖然缺少德行,私下裡也仰慕他們的高尚品行。憑信譽來教導人民,就從這開始吧。因為這而獲罪,不是他們甘心求取的,希望你不要憂慮。」這些囚犯全都感念恩德,按時限回到了獄中。
官吏和百姓都稱讚他施人恩惠的教化。任職期滿應當回朝,管轄區的百姓李漆等三百餘人上表,請求再留任兩年。皇上雖然沒有允許,但對他予以讚美。 等到蕭撝進入周朝,被安置在露門學。高祖把蕭撝和唐瑾、元偉、王褒等四人全都認定為文學博士。
蕭撝因為母親年紀大了,上表請求回家孝養母親,說:「我聽說臣子出門盡忠,在家盡孝,是了解人間倫理綱常的行為;我做事晚上還混混不清,早晨才明曉了事理,而且每一件事都關係國家發展。陛下坐鎮朝堂,憑孝道治理天下,仁愛延及草木。所以我才敢冒昧地陳述自己的意願。我的母親褚氏已經年紀很大,祈求皇帝允許我離開官場回家裡侍奉母親。只希望皇帝仁慈答應我的請求。我表露誠心歸順周朝,已經十六年了,皇帝對我的恩德像海洋一樣深,像山嶽一樣高,我的回報卻像小溪一樣淺,像塵埃一樣輕。肆意為師執掌禮法,最終也沒有稱職;我淺薄的能力阻礙了皇上明察世事,忝居其位妨礙了朝廷選拔有能力的官員。我想要辭別朝堂,隱居故里,這是我深深眷戀的,我迷戀家鄉以及無能為朝廷出力的羞郝之情深深困擾着我。」
高祖沒有答應,下詔書說:「您是梁朝的中流砥柱,現在已經在三個朝代任職。所謂楚雖有材,周實用之。正是依託你們的謀略彌補我的能力不足的時候。然而做官為了盡忠,退官為了侍奉父母,為了踐行公私兼濟的道義,怎麼能容你現在全為私心,使國家缺少了臣子呢?我的決議實在是違背了你的願望。」
不久因為母親去世而離開官場。 天和六年,授予蕭撝少保官職。建德元年,又調轉到少傅的職位上。後來改封蔡陽郡公,增加的封地和前面的加起來一共三千四百戶。建德二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高祖在正武殿為他舉行喪禮,賜給他谷麥三百石、布帛三百匹,大將軍、大都督、少傅、益新始信四州的軍事、益州刺吏全都持節慰問,諡號為襄。蕭撝擅長草書和隸書,名聲僅次於王褒。計算和醫術他也全都用心學習。他所著的詩賦和其他文章達幾萬字之多,在世上很流行。[2]
作者簡介
令狐德棻(583~666年),字季馨,宜州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史學家以及政治家。
唐高祖入關時,任大丞相府記室,後逐漸升遷至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弘文館、崇賢館學士。唐初,經隋末戰亂之後,經籍圖書散亡,他奏請購求天下圖書,設專人補錄,被唐高祖李淵採納,終於使「群書略備」。又建議修撰梁、陳、齊、周、隋五代史書,認為「如文史不存,何以鑑古今?」此議又得高祖讚許。
令狐德棻在獨立主編《周書》以外,也參與編撰《藝文類聚》、《五代史志》、《大唐儀禮》、《氏族志》、《太宗實錄》、《高宗實錄》等10餘種史書。歷高祖、太宗、高宗三朝達40餘年。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卒後,諡號曰「憲」。令狐德棻一生從事史學著作,凡國家有所修撰,無不參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