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以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周以鸿 |
中文名称;周以鸿 国籍; 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21年 |
周以鸿1921年出生于世家,外祖父谭祖云先生是著名的大书法家,其行书之神妙,令谭延闿拜服不已而敬称“宗兄”。外祖父与大舅谭少云、二舅谭小云号称海上三潭名重一时,父亲敬庵居士为上海艺坛及商界名流,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诗书往来深交二十余年。由于家族背景与书画界渊源极深,在家庭的全力培植下,自幼即由外祖父亲自督导书法,由临摹魏碑着手,兼学各家碑帖,从此奠立了深厚的笔墨基础,六岁时就能过目不忘、七岁开始饱读中国古今诗书。十二岁正式习画,当时许多上海名家如沈一斋、汪仲山、孔小瑜、郑午昌、张聿光、吴青霞等均为周府座上常客,具有深厚的情谊,所以能不拘门户之见而倾囊相授。是故周以鸿能贯通古今,兼工各科,融合各家之长而卓然成一大家,开创中国工笔绘画的新页。[1]
人物简介
1943年周以鸿仅及弱冠之年,在上海宁波同乡会展出个人首次画展,获得极高的评价。盛况空前,轰动了整个上海、震惊了同时在中国画苑展览的国画大师张大千专程过访并结为莫逆之交,传为艺坛佳话。此后共在上海开了八次个展,盛名传遍全中国。周以鸿用(昨非轩) 为画室的名号、以今是昨非要求自己不断的进步、其名延用至今从未更动过,同时期的画家有唐云、王小摩、张炎夫、申石迦、汪声远、朱梅春、郑慕康、尤小云、徐邦达、赵敬予、吴光宇、陆一飞等等。胡也佛、吴光宇二位是周以鸿当时的至交,周以鸿在上海教画的学生中有张祖念、唐风、沈士风等人后来也都成了名画家。
1949年在香港,结识港界书画名家如赵少昂、司徒奇、黄麟书和黄维昌等,并应邀在香港大会堂举行画展,誉满香江。并在香港九龙道风山从事教画工作,一幅画在瓷片窑烧后的道风山全景图,至今还挂在大门口。道风山(现已成为著名的景点)是挪威、丹麦、瑞士三个国家在香港九龙设立的圣经学校、神学院,周以鸿大师用中国式的人物画,创作教学绘制瓷器、花瓶、盘子、瓷片等倡导以基督爱世人,拯救世人的故事为主题,历时七年之久,当时专画瓷器的学生就有二十多人。
1967年在台湾各地展出数次,并任职美术馆审查及典藏委员。学生中如熊澄清(前北京市长之子) 、徐令仪(徐悲鸿的侄女)、凌蕙蕙(中国小姐)、王荣忠、陈禀环等人个人展出至少五次以上,学生中郑清一专功人物精于画佛像,郑志浩从事美术设计扬名日本、台湾。王丽玲(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学生时拜师学画为嫡传女弟子,精攻花鸟画,现移民美国是一位专业画家。
其间与张大千国画大师在台北外双溪摩耶精舍重逢,叙旧、话家常、谈美食,品尝赵四小姐做的点心及周夫人做的美味牛筋,当时大千居士称周夫人为胞同乡,因同是家乡人。张大千亲笔为周以鸿画册题名,并以“周以鸿工笔展”题字相赠,每次周大师开画展都挂此幅字来纪念老友。
1981年美国旧金山亚洲基金会邀请,首次在西方国家展出。
1982年应邀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展览。
1985年在泰国曼谷京华银行展出。
在台湾并应邀为故宫博物院玉器厅作画十七幅,有清代皇帝、皇后服饰图二幅,清代宫廷妇女梳头装饰图二幅及宫中后妃带头饰图一幅,其中十二幅玉器制作过程图台北故宫印成教科书发行并获得教育奖章,也为台北历史博物馆铜器厅作画一幅,介绍中国古代战争武士打仗时的铜器装备,历史博物馆将周以鸿四幅春、夏、秋、冬花鸟图,制成印刷品营销数年。
1989年居住美国的南加州。
1997年应邀参加南加州联合画展并获得最优作品之好评。
1997年参加中华牛年联合展,出展美国纽约以及法国巴黎。
2002年在美国盖尔斯堡美术中心个人欣赏展(只卖画册) 为时三个月,再度在西方国家大放光彩。
2007年在落叶归根的情操下,毅然决然地举家迁回上海与年迈的母亲相聚,离别了六十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周以鸿的工笔画,不仅是承继着传统,且又极具创新意识形态的一种“双钩填彩”画法独步艺坛。用笔工致挺秀,线条流畅自如,刻划出物象的质量感与空间感。设色瑰丽明朗,典雅而不腻俗,使物象的生态跃然于纸上,展现出清新的面貌。深厚的功力,更使画面产生笔墨罕见的雅趣。他的工笔青绿山水,以精致的笔触,展现出雄奇壮阔的风貌,将水墨和色彩有机地的结合,画面精致臻丽,意境高雅脱俗,使人观画有如置身其中。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画题宽广,无论是花卉、翎毛、仕女、走兽等,不仅姿态刻划入微,纤毫毕露,且画面渗透着强烈的感染力,与自然慎密地契合,每一幅作品都叫人久观不矣越看越有内涵。
周以鸿画作上的用印也特别谨慎、当代篆刻名家周敬庵、张直厂、林近、关有苍、冯初光、冯康侯、罗叔重等制作大小印章约有数百方,供应画作上的需要、无论是年庚、启首、落款、压角等都发挥了中国书画极高深的艺术,因周以鸿对金石喜爱、收藏、认知上的功力也非常深厚。
经历了数十年的艺术创作过程,六十岁以后的周以鸿,在笔墨的技法和思想过程等各方面的突破条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笔墨秀润柔和不见斧凿痕,设色雅致脱俗而不带烟火气。信手捻来,画中一派自然圆融,孕含着“天人合一”的妙趣禅机,至今已九十后高龄的周以鸿依旧画风不改,持守“双钩填彩”的工笔画法作画。“从心所欲”-----正是大师的心理写照。
“双钩填彩”工笔画是费时、费力、费神,每一次展出也只能二十~ 三十幅的作品,所以均被抢购一空。六十五岁前唯一留着的是一幅“金玉满堂的孔雀图”,此画被人印成大小不同的尺寸印刷品销售。在世界各地几乎都可以看到他,也还有许多幅画如大牡丹、大山水、八仙图等,可见周以鸿工笔画受欢迎的程度。周以鸿六十五岁以后的精品已开始自己收藏,加上年事已高,一~ 二年才难得有一幅作品,所以世面上能看到周以鸿真迹不多。
周以鸿著作目录
周以鸿作品 |
一、周以鸿石刻拓本画集。
二、周以鸿工笔画集第一集。
三、周以鸿工笔画集第二集。
四、周以鸿工笔画集第三集。
五、周以鸿工笔画花鸟集。
六、周以鸿工笔画山水集。
七、周以鸿工笔画仕女集。
八、周以鸿工笔画明信片一~ 二集。
九、于斌枢机主教策划发行的百孝图中二十幅画,如: 狄梁公望云思亲、孝子寄鱼图、拜虎图等等。
十、孙子兵法中英文详解书中,作画六十幅。
十一、周以鸿画古代玉器制作过程图十二幅,故宫印成教科书发行。
十二、周以鸿工笔画全册。
作品风格
周以鸿的工笔画,不仅承继着传统,且用又极具创新意识形态的一种"双钩填彩"画法独步艺坛。用笔工致挺秀,线条流畅自如,刻划出物象的质量感与空间感。设色瑰丽明朗,典雅而不腻俗,使物象的生态跃然于纸上,展现出清新的面貌。深厚的功力,更使画面产生笔墨罕见的雅趣。他的工笔青绿山水,以精致的笔触,展现出雄奇壮阔的风貌,将水墨和色彩有机地的结合,画面精致臻丽,意境高雅脱俗,使人观画有如置身其中。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画题宽广,无论是花卉、翎毛、仕女、走兽等,不仅姿态刻划入微,纤毫毕露,且画面渗透着强烈的感染力。经历了数十年的艺术创作过程,六十岁以后的周以鸿,在笔墨的技法和思想过程等各方面的突破条件,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笔墨秀润柔和不见斧凿痕,设色雅致脱俗而不带烟火气。画中一派自然圆融,孕含着"天人合一"的妙趣禅机,至今已八十七岁的周以鸿依旧画风不改,持守"双钩填彩"的工笔画法作画。
参考资料
- ↑ 著名工笔画家周以鸿艺术经历及代表作品欣赏 ,收藏头条 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