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周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周喁

周喁字仁明,东汉末期人物,会稽人。周昕、周昂之弟,。袁绍部下,曾为豫州刺史。曹操招募义兵期间邀请周喁,周喁即集合二千人追随。在孙坚击退董卓后,本能升为豫州刺史,但周昂(三国志魏书八)或周喁(三国志吴书一)被袁绍派往代其位。周喁后与孙坚开战,被打败。转而助其兄周昂防守袁术,又败。退回会稽,为许贡所杀。[1]

个人档案

姓名:周喁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中国

朝代:东汉末期

籍贯:会稽

民族:汉族

身份:政治人物

周喁与曹操

《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注引《会稽典录》说:“初曹公(曹操)兴义兵,遣人要(周)喁,喁即收合兵众,得二干人,从公征伐,以为军师。后与(孙)坚争豫州,屡战失利。”从起兵讨伐董卓,以至被任为军师,周喁都在曹操军中。显然,这次豫州争夺战,其发动者是曹操,袁绍不过以这个集团领袖和“盟主”的身分出面任命,并积极予以支持而已。周喁属于曹操亲信,应该说,挑起这次战争的,主要是曹操。?

不但据有豫州,袁术、孙坚还一直不能忘怀荆州。当与刘表的短暂联合破裂,反过来与孙坚“同盟结好”之际,袁术即开始窥伺刘表的荆州。南阳本来是荆州所属的一郡,可以说,作为南阳太守,袁术已享有荆州的一部分。尽管刘表是东汉政府所任命的刺史,实际上,荆州的统治者属于袁术和刘表两人。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说:“(袁术)既与(袁)绍有隙,又与刘表不平,而北连公孙瓒;绍与瓒不和,而南连刘表。”在袁术对荆州的虎视耽耽之下,而孙坚又手握重兵据有豫州,首先不放心是刘表,其次则是袁绍和曹操。

从此,一个新的对峙局面开始出现,彼此之间,势如水火,一方是袁术、孙坚和公孙瓒,另一方则是袁绍、曹操和刘表。如何对付这种两面受敌的局面,对袁术来说,是十分严峻的。

周姓起源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 (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少数民族改为周姓

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相关事迹

曹操招募义兵期间邀请周喁,周喁即集合二千人追随。在孙坚击退董卓后,本能升为豫州刺史,但周昂(三国志魏书八)或周喁(三国志吴书一)被袁绍派往代其位。周喁后与孙坚开战,被打败。转而助其兄周昂防守袁术,又败。退回会稽,为许贡所杀。

袁术坚持让孙坚做了豫州刺史,但袁绍对这个任命却不承认,而且还另外任命了一个叫周喁的人来做豫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冲突是避免不了的,论打仗,周喁当然不是孙坚的对手,屡战屡败,被打得灰头土脸地跑了。不过袁术的的胃口并不仅仅就是眼前的这块地盘,就在孙坚跟周喁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他又把势力范围扩充到了扬州一带,周喁的哥哥--九江太守周昴,就被袁术敲打了一通,周喁打不过孙坚,于是便跑过来帮哥哥跟袁术打仗,结果又是大败而回。最后被徐贡所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