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喁

周喁字仁明,東漢末期人物,會稽人。周昕、周昂之弟,。袁紹部下,曾為豫州刺史。曹操招募義兵期間邀請周喁,周喁即集合二千人追隨。在孫堅擊退董卓後,本能升為豫州刺史,但周昂(三國志魏書八)或周喁(三國志吳書一)被袁紹派往代其位。周喁後與孫堅開戰,被打敗。轉而助其兄周昂防守袁術,又敗。退回會稽,為許貢所殺。[1]

個人檔案

姓名:周喁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東漢末期

籍貫:會稽

民族:漢族

身份:政治人物

周喁與曹操

《三國志·吳志·孫堅傳》注引《會稽典錄》說:「初曹公(曹操)興義兵,遣人要(周)喁,喁即收合兵眾,得二干人,從公征伐,以為軍師。後與(孫)堅爭豫州,屢戰失利。」從起兵討伐董卓,以至被任為軍師,周喁都在曹操軍中。顯然,這次豫州爭奪戰,其發動者是曹操,袁紹不過以這個集團領袖和「盟主」的身分出面任命,並積極予以支持而已。周喁屬於曹操親信,應該說,挑起這次戰爭的,主要是曹操。?

不但據有豫州,袁術、孫堅還一直不能忘懷荊州。當與劉表的短暫聯合破裂,反過來與孫堅「同盟結好」之際,袁術即開始窺伺劉表的荊州。南陽本來是荊州所屬的一郡,可以說,作為南陽太守,袁術已享有荊州的一部分。儘管劉表是東漢政府所任命的刺史,實際上,荊州的統治者屬於袁術和劉表兩人。

《三國志·魏志·袁術傳》說:「(袁術)既與(袁)紹有隙,又與劉表不平,而北連公孫瓚;紹與瓚不和,而南連劉表。」在袁術對荊州的虎視耽耽之下,而孫堅又手握重兵據有豫州,首先不放心是劉表,其次則是袁紹和曹操。

從此,一個新的對峙局面開始出現,彼此之間,勢如水火,一方是袁術、孫堅和公孫瓚,另一方則是袁紹、曹操和劉表。如何對付這種兩面受敵的局面,對袁術來說,是十分嚴峻的。

周姓起源

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

黃帝的四世孫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以周為氏。如周平王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後,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間,因避唐玄宗名諱改姬姓為周姓。周公旦之后姓周。

出自周昌、周任之後。

《河圖運錄法》記載,遠古黃帝軒轅氏時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分散於古時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帶)、廬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潯陽 (今屬江西省)、臨川(今屬江西省)、陳留(今屬河南省境)、沛國(今屬河南、安徽、江蘇省境)、泰山(今屬山東省境)、河南(今屬河南省境)等地。

少數民族改為周姓

南北朝時,北魏獻帝的第二個哥哥,原姓普,後改姓周。《魏書·官氏志》記載:「獻帝以兄為紇骨氏,後改為胡氏。次兄為普氏,後改為周氏。」獻帝時,把北魏國拓跋氏分為七份,以七兄弟統率之。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獻文帝的次兄一人,還有次兄統率的那一部分國人。周氏,是北魏國興旺的七族之一。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後代,有隋朝名將周搖。周搖(約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獻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後代。

相關事跡

曹操招募義兵期間邀請周喁,周喁即集合二千人追隨。在孫堅擊退董卓後,本能升為豫州刺史,但周昂(三國志魏書八)或周喁(三國志吳書一)被袁紹派往代其位。周喁後與孫堅開戰,被打敗。轉而助其兄周昂防守袁術,又敗。退回會稽,為許貢所殺。

袁術堅持讓孫堅做了豫州刺史,但袁紹對這個任命卻不承認,而且還另外任命了一個叫周喁的人來做豫州刺史。一山不容二虎,衝突是避免不了的,論打仗,周喁當然不是孫堅的對手,屢戰屢敗,被打得灰頭土臉地跑了。不過袁術的的胃口並不僅僅就是眼前的這塊地盤,就在孫堅跟周喁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他又把勢力範圍擴充到了揚州一帶,周喁的哥哥--九江太守周昴,就被袁術敲打了一通,周喁打不過孫堅,於是便跑過來幫哥哥跟袁術打仗,結果又是大敗而回。最後被徐貢所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