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礼」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 次修訂)
行 5: 行 5:
 
 汉初无此书,[[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以重金购得《周官》古文经后,献给了朝廷,深藏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汉代原称《周官》,西汉刘歆始称《周礼》,[[王莽]]时,《周官》才更名《周礼》、置博士授业,内容被公开,刘歆弟子杜子春,设私校传《周礼》之学,贾逵、马融、郑玄等竞相研习,郑玄为之作注,郑兴作《周官解诂》。《周礼》一书称得上善本又通行易得的版本是阮元《[[十三经注疏]]》中的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的《周礼注疏》和清孙诒让《周礼正义》。
 
 汉初无此书,[[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以重金购得《周官》古文经后,献给了朝廷,深藏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汉代原称《周官》,西汉刘歆始称《周礼》,[[王莽]]时,《周官》才更名《周礼》、置博士授业,内容被公开,刘歆弟子杜子春,设私校传《周礼》之学,贾逵、马融、郑玄等竞相研习,郑玄为之作注,郑兴作《周官解诂》。《周礼》一书称得上善本又通行易得的版本是阮元《[[十三经注疏]]》中的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的《周礼注疏》和清孙诒让《周礼正义》。
  
 《周礼》通过介绍周代的官制,描绘出古代[[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总构思,是中国第一部记载国家政权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的书籍。周礼与夏、殷之礼一脉相承,是对夏、殷之礼的继承和发展。有学者在整理西周金文职官资料时,发现西周金文中的职官有许多与《周礼》所记相合。要想了解西周金文中的职官,“无法脱离《周礼》一书”<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3817110100wov0.html 关于《周礼》的“举证责任”],新浪博客, 2012-1-28</ref>。周礼所体现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本源,包括器用、衣冠、官制、军制、田制、税制、礼制等国家政治制度。《周礼》与《[[仪礼]]》、《[[[[礼记]]]]》统称“三礼”。唐代立为九经,也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刘歆]]最早奏请列《周官》于经而称其为《周礼》,认为它是“周公致太平之迹”。汉时,列入古文经,与当时今文经讲微言大义不同。《周礼》以及汉朝依《周礼》建立起来的各项制度,对唐朝以及[[宋朝]]、[[明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ref>[https://www.xingzuo360.cn/rujiajingdian/148920.html 儒家经典之《周礼》],360星座网, 2015-9-30</ref>。周礼相当于一部政典,被认为是汉唐宋明得以世绵国祚的根源。
+
 《周礼》通过介绍周代的官制,描绘出古代[[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总构思,是中国第一部记载国家政权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的书籍。周礼与夏、殷之礼一脉相承,是对夏、殷之礼的继承和发展。有学者在整理西周金文职官资料时,发现西周金文中的职官有许多与《周礼》所记相合。要想了解西周金文中的职官,“无法脱离《周礼》一书”<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3817110100wov0.html 关于《周礼》的“举证责任”],新浪博客, 2012-1-28</ref>。周礼所体现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本源,包括器用、衣冠、官制、军制、田制、税制、礼制等国家政治制度。《周礼》与《[[仪礼]]》、《[[礼记]]》统称“三礼”。唐代立为九经,也是儒家十三经之一。[[刘歆]]最早奏请列《周官》于经而称其为《周礼》,认为它是“周公致太平之迹”。汉时,列入古文经,与当时今文经讲微言大义不同。《周礼》以及汉朝依《周礼》建立起来的各项制度,对唐朝以及[[宋朝]]、[[明朝]]的政治军事经济制度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ref>[https://www.xingzuo360.cn/rujiajingdian/148920.html 儒家经典之《周礼》],360星座网, 2015-9-30</ref>。周礼相当于一部政典,被认为是汉唐宋明得以世绵国祚的根源。
  
 
==内容==
 
==内容==
行 14: 行 14:
  
 
 《周礼》的国家体制是华夷之辨、中华正统的标准之一。南朝[[梁武帝]]时,一度领先北朝,此由《北齐书·杜弼传》引述高欢的话说:“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随后,北朝[[宇文泰]]令卢辩、苏绰仿周礼更改官制,正式依据《周礼》建置六官,目的在于从[[文化]]上继承周制,以作为继承汉文化的正统。
 
 《周礼》的国家体制是华夷之辨、中华正统的标准之一。南朝[[梁武帝]]时,一度领先北朝,此由《北齐书·杜弼传》引述高欢的话说:“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随后,北朝[[宇文泰]]令卢辩、苏绰仿周礼更改官制,正式依据《周礼》建置六官,目的在于从[[文化]]上继承周制,以作为继承汉文化的正统。
 +
 +
==视频==
 +
===<center>  周礼相关视频 </center>===
 +
<center> 礼记周礼释义之礼节篇</center>
 +
<center>{{#iDisplay:e087542m88y|560|390|qq}}</center>
 +
<center>周公摄政 周礼</center>
 +
<center>{{#iDisplay:z06165miekn|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530 禮俗總論]]

於 2020年2月20日 (四) 20:16 的最新修訂

周禮》又稱《周官》或者《周官經》[1],非《尚書·周官》,先秦典籍不見徵引,全書的定型是在戰國時期,從書名來看應該是記載周代的理想官制的書籍,但內容卻與周代官制不符,可能是理想中的政治制度與百官職守。相傳為周公所作。魯在春秋時為周文化重鎮,時人曾有「周禮盡在魯矣」之說。

漢初無此書,西漢河間獻王劉德以重金購得《周官》古文經後,獻給了朝廷,深藏於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見焉」。漢代原稱《周官》,西漢劉歆始稱《周禮》,王莽時,《周官》才更名《周禮》、置博士授業,內容被公開,劉歆弟子杜子春,設私校傳《周禮》之學,賈逵、馬融、鄭玄等競相研習,鄭玄為之作注,鄭興作《周官解詁》。《周禮》一書稱得上善本又通行易得的版本是阮元《十三經註疏》中的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的《周禮註疏》和清孫詒讓《周禮正義》。

《周禮》通過介紹周代的官制,描繪出古代儒家對理想社會的總構思,是中國第一部記載國家政權組織機構及其職能的書籍。周禮與夏、殷之禮一脈相承,是對夏、殷之禮的繼承和發展。有學者在整理西周金文職官資料時,發現西周金文中的職官有許多與《周禮》所記相合。要想了解西周金文中的職官,「無法脫離《周禮》一書」[2]。周禮所體現的制度設計是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本源,包括器用、衣冠、官制、軍制、田制、稅制、禮制等國家政治制度。《周禮》與《儀禮》、《禮記》統稱「三禮」。唐代立為九經,也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劉歆最早奏請列《周官》於經而稱其為《周禮》,認為它是「周公致太平之跡」。漢時,列入古文經,與當時今文經講微言大義不同。《周禮》以及漢朝依《周禮》建立起來的各項制度,對唐朝以及宋朝明朝的政治軍事經濟制度都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3]。周禮相當於一部政典,被認為是漢唐宋明得以世綿國祚的根源。

內容

《周禮》內容六篇分載天、地、春、夏、秋、冬六官,記古代理想官制,其中冬官經秦火已亡佚,漢時由《考工記》補足。其書雖本名《周官》,實則上則以官制為綱繩,大而至於政治、軍事,小而至於衣冠、陳設,無所不述,無不有義。鄭玄著《周官禮注》與《儀禮》、《小戴禮記》被列入儒家經典中的「三禮」之一,及唐代則有賈公彥作疏。

孔子一生堅決維護周禮,章學誠曾言:「人如孔子,不過學《周禮》一言,足以盡其生平。」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於庭」,孔子聞之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周禮》的國家體制是華夷之辨、中華正統的標準之一。南朝梁武帝時,一度領先北朝,此由《北齊書·杜弼傳》引述高歡的話說:「江東復有一吳兒老翁蕭衍者,專事衣冠禮樂,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為正朔所在。」隨後,北朝宇文泰令盧辯、蘇綽仿周禮更改官制,正式依據《周禮》建置六官,目的在於從文化上繼承周制,以作為繼承漢文化的正統。

視頻

周禮相關視頻

禮記周禮釋義之禮節篇
周公攝政 周禮

參考文獻

  1. 周禮全文,周禮譯文,國學夢網 , 2020-1-31
  2. 關於《周禮》的「舉證責任」,新浪博客, 2012-1-28
  3. 儒家經典之《周禮》,360星座網, 201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