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周赧王

增加 408 位元組, 10 個月前
無編輯摘要
{{Template:Infobox 先秦人物
|名称=周赧王
|图像=[[File:周赧王.jpg|缩略图| 周赧王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5634374590&di=b142c48d8b5b33fb847e38b65e01d366&imgtype=0&src=http%3A%2F%2Fpic.baike.soso.com%2Fp%2F20090103%2Fext-20090103120000-100263.jpg 原图链接][https://baike.sogou.com/h288523.htm?sp=Snext&sp=l288524 来自搜狗百科的图片]]]
|图说=
|别称=
|逝世日期=前256年
|在位年代=前314年—前256年
|父= [[ 周慎靓王]]
|母=
|正妻=
== 灭亡 ==
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邯郸之战]],秦军围攻邯郸,[[魏国]]和[[楚国]]都起兵相救,大破秦军。[[楚考烈王]]决定组织各国合纵。同时派人到赧王处请求赧王以天下共主名义下达组建联军的命令,赧王为此求助于西周公。西周公倾其国力组建起一支五六千人的小军队,与诸侯商定在伊阙会师。但最后只有楚国和燕国军队到达,合纵失败。当时周赧王为了联军的开销,向当地富人借贷,并答应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归还。事后当地富人向周赧王讨债,他只好躲到宫内一座高台,此台后被称为「避债台」,成语「[[wikt:债台高筑|债台高筑]]」因此而来。
[[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邯郸之战]],秦军围攻[[邯郸]],[[魏国]]和[[楚国]]都起兵相救,大破秦军。[[楚考烈王]]决定组织各国[[合纵]]。同时派人到[[赧王]]处请求[[赧王]]以天下共主名义下达组建联军的命令,[[赧王]]为此求助于[[西周公]]。[[西周公]]倾其国力组建起一支五六千人的小军队,与诸侯商定在[[伊阙]]会师。但最后只有[[楚国]]和[[燕国]]军队到达,[[合纵]]失败。当时[[周赧王]]为了联军的开销,向当地富人借贷,并答应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归还。事后当地富人向[[周赧王]]讨债,他只好躲到宫内一座高台,此台后被称为「[[避债台]]」,成语「[[wikt:债台高筑|债台高筑]]」因此而来。 [[ 周赧王 ]] 五十九年,[[秦昭王]]令将军摎进攻[[西周国]],[[西周武公]]奔往[[秦国]]谢罪投降。同年,[[周赧王]]与[[西周武公]]卒。 [[ 西周 ]] 百姓东逃, [[ 秦国 ]] 取[[九鼎]],迁[[西周文公]]于 [[ 惮狐 ]] 。七年后, [[ 秦国 ]] [[ 东周国 ]] 。<ref>《史记·周本纪》:“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于惮狐。后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ref>
=='''历史疑案'''==
''' [[ 债台高筑]]'''
据《 [[ 史记·周本纪 ]] 》记载, [[ 赧王 ]] 八年, [[ 东周 ]] [[ 西周 ]] 战,韩救 [[ 西周 ]] 。或为 [[ 东周 ]] [[ 韩王 ]] 曰: [[ 西周 ]] [[ 天子 ]] 之国,多名器重宝。王案兵毋出,可以德 [[ 东周 ]] 。这里所说的“ [[ 东周 ]] ”和“ [[ 西周 ]] ”都是当时的 [[ 诸侯国 ]] ,而不是作为 [[ 王朝 ]] 的存在。 [[ 西周国 ]] 是公元前440年 [[ 周考王 ]] 从自己的领地中划地出来分封给他的弟弟而形成的一个小 [[ 诸侯国 ]] 。所以史料才说“ [[ 西周 ]] [[ 天子国 ]] ”,注意这里用了一个“故”字。而“ [[ 东周国 ]] ”则是后来“ [[ 西周国 ]] ”分裂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 [[ 诸侯国 ]] 。但为什么 [[ 周天子 ]] 自己 [[ 债台高筑 ]] 却仍然不惜要用自己仅有的土地去分封,就很奇怪了。
'''在位时间'''
据《 [[ 史记·周本纪 ]] 》记载,五十九年, [[ 秦昭襄王 ]] 怒,使将军摎攻 [[ 西周 ]] [[ 西周君 ]] 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
据《 [[ 史记·秦本纪 ]] 》记载, [[ 秦昭襄王 ]]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 [[ 阳城 ]] [[ 负黍 ]] [[ 西周君 ]] 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 [[ 伊阙 ]] 攻秦,令秦毋得通 [[ 阳城 ]] 。于是秦使将军摎攻 [[ 西周 ]] [[ 西周君 ]] (是指诸侯国 [[ 西周国 ]] 的国君,而不是 [[ 周天子 ]][[ 周赧王 ]] )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 [[ 秦王 ]] 受献,归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 [[ 九鼎 ]] 入秦。也就是说 [[ 周赧王 ]] 五十九年和 [[ 秦昭襄王 ]] 五十一年是同一年,而周民不可能在 [[ 赧王 ]] 死后一年才东亡,秦也不可能在 [[ 赧王 ]] 活着时取 [[ 九鼎 ]]
''' [[ 赧王 ]] 结局'''
《[[ 资治通鉴 ]]》 中对 [[ 赧王 ]] 的记载可信吗?
关于 [[ 赧王 ]] 之死,应该是寿终正寝。关于 [[ 司马光 ]] [[ 周赧王 ]] 降秦和迁于项城的记载,更是无中生有。如果 [[ 周赧王 ]] 降秦的话, [[ 秦昭襄王 ]] 为什么要在 [[ 周君王赧 ]] 死、周民东亡后才取象征 [[ 天子 ]] [[ 九鼎 ]] 宝器?显然说不通。
[[ 资治通鉴 ]] 》的作者 [[ 司马光 ]] [[ 北宋 ]] 人,而《 [[ 史记 ]] 》的作者 [[ 司马迁 ]] [[ 西汉 ]] 人, [[ 司马光 ]] 关于 [[ 周王朝 ]] 的真实史料,显然不会比 [[ 司马迁 ]] 更多。 [[ 司马光 ]] 关于 [[ 周王朝 ]] 的记载也就不足为信。
=='''史籍记载'''==
[[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 ]] 》<ref>[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04.htm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国学网</ref>
== 在位年与西曆对照表 ==
==参考资料==
 
[[Category:東周国君主]]
10,3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