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赧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周赧王
別名 赧、誕
時代 周朝
身份 東周天子
逝世日期 前256年
在位年代 前314年—前256年
周慎靚王

周赧王

周赧王(?-前256年),姓,名,或名皇甫謐說名。《竹書紀年》作周隱王,為周慎靚王之子。史文常作王赧,《史記》誤為諡號。據傳即位於前314年。在位59年,是周朝在位最長的君主。

他在位時期,周王室的影響力僅限於王畿(現在的洛陽附近,當時是東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顯王在位期間,秦國的勢力迅速膨脹,以西戎霸主自居。赧王五十九年,駕崩。是年,秦昭襄王九鼎,占王畿,滅東周

人物生平

最窮天子

說起「天子」,人們想到的往往是黃袍加身,萬眾擁戴,四方叩拜,真是威風凜凜。然而卻有一位天子,不但抖不起威風,鎮不了四方,還被人逼得四處躲債,真給後世的天子丟盡了面子。 這位落魄得一塌糊塗的天子,就是周王朝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在公元前314年登基。後世通常把他叫做「周赧王」。

姬延在位期間,周王室已經十分衰弱,他所統治的地盤只有三四十座城池,3萬多人口。還分成「東周國」和「西周國」,兩部分由東周公西周公分治,姬延居於「西周」(即王城)。當時秦國已攻占了韓國魏國趙國的很多地方,眼看下一步就要收拾周朝姬延在憂心忡忡中度日。這時,楚國想抑制秦國勢力的擴展,派使者請姬延天子名義,號令各國協力攻秦。姬延大喜,命令西周公簽丁湊起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可是缺少武器、糧餉。姬延向境內的富戶籌借軍資,付給他們借券,答應周軍班師之日以戰利品償還。

公元前256年,姬延準備就緒,任命西周公為大將,率領五千軍隊伐秦,並約六國諸侯到伊闕(今河南省洛陽市南)會合,一起出擊。不料,除了兩國派了些兵來以外,其他四國的兵馬都失約不來,在伊闕的總兵力不過幾萬,遠不是幾十萬秦兵的對手。結果,等了3個月仍不見其他四國的兵馬到來,士氣渙散,西周公只好帶着自己的人馬無功而回。

西周」的富戶見周軍回來,紛紛持借券向姬延討債。他們從早到晚聚集在宮門外,喧譁不止,聲音直傳入內宮。姬延愧悔不及,又無可奈何,只好躲到宮後的一個高台上避債。周朝人將這個高台稱為「逃責台」(即逃債台)。此後,秦軍不肯罷休,攻下韓國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負黍(今河南省登封縣西南)後,直撲東周王城。西周公前去謝罪才罷。[1]

齊楚絕交

楚國於公元前306年滅越國後,幾乎占有了整個南部中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土地最大、人口最多,兵力最眾的大國,具有攻滅六國、統一中國的有利條件。然而,由於吳起變法的失敗,舊貴族勢力的強大,阻礙了楚國的發展,成為秦國攻擊的對象。為了抗秦,楚國齊國結成了聯盟。秦國力圖拆散齊楚聯盟,以便各個擊破,於公元前313年派縱橫家張儀赴楚,憑三寸不爛之舌,對楚懷王說,如楚國絕交,秦王願以商於(今陝西秦嶺以南至河南省淅川內鄉一帶)600里之地獻楚。楚懷王不顧屈原陳軫昭睢等有識之士的勸阻,聽信子蘭靳尚鄭袖等一群佞臣寵妃的話,應允了張儀,派使者跟他回秦受地。張儀一到秦,就假裝墜車傷了腳,閉門謝客。三個月後,張儀得知齊楚確實已經絕交,才接見楚國使者說:「秦國的土地豈能隨便送人,我說的是將自己的六里俸邑贈給你們。」楚懷王聽了怒不可遏,不顧陳軫等人勸阻,發兵攻秦,於公元前312年與秦軍戰於丹陽(今河南省丹江北)。楚軍大敗,主將屈勻及副將70餘人被生俘,8萬士兵陣亡,漢中郡被秦占領。楚懷王惱羞成怒,傾全國兵力再次攻秦。同年與秦軍又戰於藍田(今陝西省藍田縣),再次大敗。乘機出兵攻楚。楚兩面受敵,只得匆忙撤退,向秦國割地求和。此後的一段時間內,秦國因致力於攻打三晉楚國暫時解除了來自秦的威脅,但是,國內社會矛盾激化,於公元前301年發生了莊蹺領導的農民起義,使統治階級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攻占郢都

公元前299年,秦王以結親為名,約楚懷王武關(今陝西省丹鳳武關鎮)相會。楚懷王再次不聽屈原勸阻,聽信子蘭之言赴會,果然被秦兵劫持,押送到秦都咸陽。兩年後,他逃跑不成,憂憤而死於秦。他死前,秦軍攻楚,殺楚軍5萬,奪去15座城市。公元前280年以後,秦軍更開始集中兵力攻占了大片楚地,並於公元前278年由名將白起率兵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就此一蹶不振,一步步地在走向滅亡。在郢都陷落後,偉大的愛國詩人和政治家屈原不忍心眼見楚國滅亡,投汨羅江(在今湖南省湘陰縣北)自盡。

秦攻三晉

周赧王在位期間,秦國開始左右出擊,南攻楚,東擊三晉(韓、趙、魏),向中原地區擴展。

秦在攻楚同時,又向三晉出擊。公元前314年,秦趁齊攻燕之機,出兵攻打三晉,奪取了不少地方。公元前308年,秦軍出函谷關進攻韓國的戰略要地宜陽(今河南省宜陽縣)。經過幾個月的激戰,秦軍於第二年攻克宜陽,打開了通向中原的大門。公元前293年,兩國合兵抗,會戰於伊闕河南省洛陽市南),秦軍在白起指揮下大勝,殲敵24萬多人,兩國的兵力受到嚴重削弱。此後,秦繼續進攻、蠶食三晉,到公元前286年止,已經占據了三晉一半的土地,首當其衝的大大被削弱了。

秦齊稱帝

秦國的日益壯大,使秦昭王不滿足於王的稱號,要稱帝以示尊嚴,準備取周而代之。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齊愍王一起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12月,在縱橫家蘇秦勸說下,齊愍王去帝號,迫使秦昭王也取消了帝號。兩強稱帝,暴露了他們吞併五國、瓜分天下的企圖,使五國十分惶恐,導致了五國攻秦和六國攻齊兩大事件。的五國攻秦,由於各國各懷目的,難以統一步調,最後無功而散。

公元前284年, 六國在秦王組織下聯合攻齊,燕軍在名將樂毅指揮下大敗齊軍,長驅直入,攻占齊國都城臨淄,攻取齊國七十多城,齊國只剩下即墨兩城,齊王逃奔於。五年以後,在齊國名將田單指揮下,齊軍才打敗燕軍,收復失地。經過這次打擊,齊國國力大衰,此後就不是秦的對手了。

逐漸衰落時,趙國卻強盛起來。公元前307年,趙國國君武靈王深知該國處於東胡林胡樓煩之間,不強兵就會亡國,決心奮發圖強,振興趙國。針對趙當時的主要對手是東胡等遊牧民族的形勢,他決定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但是,當時趙國人穿的是長袍大褂,袖長腰肥,領寬下擺大,不適宜騎馬作戰。於是,他從改革服裝着手,自己首先改穿了窄袖短褂的胡服。許多貴族認為這是違背禮教,大逆不道。

趙武靈王終於說服了有影響的貴族公子成,然後下了嚴厲的命令,要臣民改換服裝,使胡服在全國得到推廣,建立起一支善於騎射的強悍騎兵。這件事,史稱「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它說明了當時中國各民族相互取長補短,在習俗上逐漸接近。趙國依靠騎兵,連年出擊攻擊其他國家。

到公元前296年,攻滅中山國(今河北省北部一帶)後,領土大大擴充,國力增強,一時成為抗秦的主要力量。

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軍攻韓,韓上黨郡守馮亭以17城降趙。兩年後,秦軍攻取了上黨,繼而進攻長平(今山西省高平縣),趙國名將廉頗率軍固守不出,擋住了秦軍。

秦國施用反間計,施放謠言說,廉頗容易對付,而且他快要投降了。昏庸的趙孝成王竟然相信了謠言,撤換了廉頗,以紙上談兵毫無實戰經驗的趙括為統帥。趙括一反廉頗的戰術,出兵大舉攻秦。秦軍此時已經暗中換上了能征善戰的白起為主將。白起指揮秦軍佯逃,誘趙括追擊到秦軍陣地之前,然後包圍了趙軍。

趙軍被圍40多天,糧草斷絕,趙括率精兵突圍,被亂箭射死,趙軍40萬人降秦。白起擔心降卒暴動,除放回240個年紀較小的兵卒外,全部予以坑殺。這次戰役史稱「長平之戰」。它使趙國兵力損失殆盡,從此元氣大傷,一蹶不振。趙括長於空談,導致亡軍殞身,引出了「紙上談兵」這一成語。

楚攻西周

周赧王在位時,東西兩周分裂,各自為政。周赧王又把國都遷到了宗周

當時,位於西周周武公姬共太子死了,還有五個兒子都是庶出,沒有嫡子可以立為太子周武公很頭疼。楚國下卿司馬翦楚懷王說:「咱們不如用土地資助公子咎,替他請求立為太子。」另一位楚大夫左成說:「不行!如果我們用土地資助了公子咎,而西周卻不聽我們的,這樣您的主意就行不通了,與西周的交情也疏遠了。我們不如去問問周君,到底想要立誰為太子,然後悄悄地告訴給司馬翦,然後司馬翦再讓楚國資助給他土地。」結果,西周真的就立公子咎太子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秦國發兵攻打宜陽楚國則派兵去援救。當時楚國以為西周是幫助秦國的,所以想順帶攻打西周大夫蘇代則為西周遊說楚懷王說:「您怎麼知道西周是幫助秦國的?說西周幫助秦國比幫助楚國更出力的人,是想讓西周投到秦國方面去,所以人們都把西周秦國放在一起說『周秦』啊。西周如果覺得自己解脫不了,就必定投向秦國一方,那可就真是幫助秦國西周的妙計呀。我為大王考慮,西周秦國出力,您要好好待他;不為秦國出力,您依然好好待他,這樣,才能讓西周秦國疏遠。如果西周秦國絕了交,就一定會投向楚國郢都的。」

楚懷王聽從了蘇代的意見,放棄了攻打西周的計劃。

秦國借道

之後,秦國東周西周借道,想通過兩周之間的地區去攻打韓國周赧王擔心:借了道會得罪韓國,不借又會得罪秦國大夫史厭便對周赧王說:「為什麼不派人去見韓公叔呢?就對韓公叔說:『秦國敢穿過周地去攻打韓國,是由於信任東周。您為什麼不給周一些土地,並派出人質前往楚國呢?』這樣,秦國一定會懷疑楚國,不相信周君,也就不會攻打韓國了。您再派人去對秦國說:『韓國非要給我們周一些土地,想以此來讓秦國懷疑周君,周不敢不接受。』秦國也就沒有說詞兒,不讓周接受韓國的土地了,這樣就既得到了韓的土地,又是聽命於秦國了。」

秦國召見西周君,西周君不願意去,就派人對韓王說:「秦國召見西周君,他是想攻打大王的南陽,大王為什麼不派兵駐守南陽?周君將以此為藉口不到秦國去。周君不到秦國去,秦國就一定不敢渡河來攻打南陽了。」

東周西周打仗,韓國派兵去救援西周。有人為東周遊說韓王說:「西周原先是天子的國都,有許多鐘鼎寶器和貴重的寶物。您如果控制住軍隊不出動,就可以讓東周感激您,又可以使您盡得西周的寶物。」

韓索糧草

周赧王被稱做成君。楚軍包圍韓國雍氏韓國東周要兵器和糧草,東周姬班害怕,叫來蘇代把這事告訴他。蘇代說:「您何必為這件事擔憂呢!我能使韓國不向東周要兵器和糧草,又能讓您得到高都。」東周君說:「你如果能辦到,我可以把國政交給你。」蘇代會見了韓相國公仲侈說:「楚國包圍了雍氏,原來計劃三個月攻下,如今已經五個月了,還攻不下來,這說明楚兵已經疲憊了。現在您向周要兵器糧草,就是向楚宣告您自己已經疲備了。」韓相國說:「對。可是使者已經派出去了。」蘇代於是說:「為什麼不把高都送給東周呢?」韓相國非常生氣,說:「我不向東周要兵器糧草也就夠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把高都送給東周呢?」蘇代說:「把高都送給東周東周就會轉過來投向韓國秦國聽了一定很惱火,怨恨東周,與東周斷絕使者的往來,這樣就等於是拿一個破爛的高都換來一個完整的東周。為什麼不給呢?」韓相國聽了大樂說:「好。」果然把高都送給東周了。

勸秦退兵

周赧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81年),大夫蘇厲周赧王說:「秦國攻克韓國魏國,打敗魏國大將師武,往北攻取趙國離石二縣,這些都是白起乾的。這個人善於用兵,又有天命佑助。而今他又帶兵出伊闕塞去攻打梁國,如果梁國被攻破,那麼西周就危險了。您為什麼不派人去勸說白起呢?您可以講楚國養由基的故事給他聽,然後說:如今,您攻克了韓國魏國,打敗了師武,往北攻取了趙國離石二縣,您的功績是很大了。現在您又帶兵出伊闕塞,過東西兩周,背對韓國,攻打梁國,這一次如果打不勝,就會前攻盡棄。您不如假稱有病,不要出伊闕塞去攻打梁國了。」

借兵築城

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秦國攻破魏國華陽東周大夫馬犯東周君說:「請允許我去讓梁國東周築城。」他跑去對梁王嬴甚說:「周王病了,如果他真的死了,我也一定活不成。請讓我把九鼎獻給大王,您拿到了九鼎之後希望能想辦法救我。」梁王說:「好。」於是給他一批士兵,聲稱是去保衛東周馬犯又去對秦昭襄王說:「梁國並非是想保衛東周,而是要攻打東周。您可以派兵到國境去看看。」秦國果然出兵。馬犯又去對梁王說:「周王病好了,九鼎的事沒有辦成,請您讓我在以後找適當的機會再獻九鼎吧。但是現在您已經派兵到東周去了,諸侯都起了疑心,懷疑您要攻打東周,以後您辦事將不會有人相信了。不如讓那些士兵為東周築城,藉此把諸侯懷疑您要攻打東周的事端掩蓋住。」梁王說:「好。」於是就讓那些士兵給東周築城。

巴結秦國

周赧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70年),秦國說客周冣周赧王說:「您不如稱讚秦昭襄王的孝道,趁便把應地獻給秦國作為太后的供養之地,秦昭襄王一定很高興,這樣您和秦國就有了交情。交情好了,周君一定認為這是您的功績;交情不好,勸周君歸附秦國的人一定會獲罪。」

後來秦昭襄王要去攻打西周國,周冣果然對秦昭襄王說:「如果為大王您考慮,那就不應該去攻打西周。攻打西周,實在利益不多,卻使您的名聲讓天下人都害怕。天下人都因為秦國攻打西周的名聲而害怕,一定會往東邊去與齊國聯合。您的軍隊在西周打得疲憊了,又使天下都去與齊國聯合,這樣,秦國就無法稱王,不能統一天下。天下正希望使秦國疲憊,所以鼓勵您去攻打周。如果秦國和諸侯都疲憊,那樣您的教命就不會通行於諸侯。」

周赧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三國與秦國相對抗。西周公派相國御展前往秦國,因為怕遭到秦國的輕視,就半路返回。有人對御展說:「秦國是輕視您還是重視您,這個還不能確定。秦國是想要了解那三國的實情。您不如趕快去拜見秦王,就說『請讓我來給您打探東方三國的變化』,秦昭襄王一定會重視您。如果秦昭襄王重視您,就表明秦國重視西周西周因此也取得秦國的信任。至於齊國西周的重視,那麼早就有周冣齊國聯絡好了。這樣,西周就可以永遠不會失去與強國的交情。」秦昭襄王果然信任西周,就轉而發兵去攻打三國。

聯合伐秦

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軍攻取韓國陽城負黍西周國懼怕之下背叛秦國,與東方各諸侯相聯合,率領天下的精銳部隊出伊闕塞去攻打秦國,使得秦國陽城之間無法相通。秦昭襄王因此大怒,派大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國,叩頭認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秦昭襄王秦國接受西周君所獻的人口、土地,便放其回到西周

周朝滅亡

同年,周赧王鬱憤而終,國權已為西周公東周公把持,西周公洛陽東周公鞏邑。其後不久,西周文公姬咎逝世,西周一地的民眾就紛紛向東方逃亡。秦國於是輕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寶,並且未立新王,東周滅亡,同時宣告着歷時八百年的周王朝走向終結。

此後第七年(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滅掉東周公。東、西兩周就全都歸屬於秦國周王朝的祭祀從此斷絕。

滅亡

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邯鄲之戰,秦軍圍攻邯鄲魏國楚國都起兵相救,大破秦軍。楚考烈王決定組織各國合縱。同時派人到赧王處請求赧王以天下共主名義下達組建聯軍的命令,赧王為此求助於西周公西周公傾其國力組建起一支五六千人的小軍隊,與諸侯商定在伊闕會師。但最後只有楚國燕國軍隊到達,合縱失敗。當時周赧王為了聯軍的開銷,向當地富人借貸,並答應班師之日以戰利品歸還。事後當地富人向周赧王討債,他只好躲到宮內一座高台,此台後被稱為「避債台」,成語「債台高築」因此而來。

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王令將軍摎進攻西周國西周武公奔往秦國謝罪投降。同年,周赧王西周武公卒。西周百姓東逃,秦國九鼎,遷西周文公憚狐。七年後,秦國東周國[2]

歷史疑案

債台高築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赧王八年,東周西周戰,韓救西周。或為東周韓王曰:西周天子之國,多名器重寶。王案兵毋出,可以德東周。這裡所說的「東周」和「西周」都是當時的諸侯國,而不是作為王朝的存在。西周國是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從自己的領地中劃地出來分封給他的弟弟而形成的一個小諸侯國。所以史料才說「西周天子國」,注意這裡用了一個「故」字。而「東周國」則是後來「西周國」分裂而形成了一個新的小諸侯國。但為什麼周天子自己債台高築卻仍然不惜要用自己僅有的土地去分封,就很奇怪了。

在位時間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五十九年,秦昭襄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餎秦,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口三萬。秦受其獻,歸其君於周。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將軍摎攻韓,取陽城負黍西周君背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兵出伊闕攻秦,令秦毋得通陽城。於是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是指諸侯國西周國的國君,而不是周天子周赧王)走來自歸,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城,口三萬。秦王受獻,歸其君於周。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也就是說周赧王五十九年和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是同一年,而周民不可能在赧王死後一年才東亡,秦也不可能在赧王活着時取九鼎

赧王結局

資治通鑑》中對赧王的記載可信嗎?

關於赧王之死,應該是壽終正寢。關於司馬光周赧王降秦和遷於項城的記載,更是無中生有。如果周赧王降秦的話,秦昭襄王為什麼要在周君王赧死、周民東亡後才取象徵天子九鼎寶器?顯然說不通。

資治通鑑》的作者司馬光北宋人,而《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西漢人,司馬光關於周王朝的真實史料,顯然不會比司馬遷更多。司馬光關於周王朝的記載也就不足為信。

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3]

在位年與西曆對照表

視頻

「東周那些事兒」之東周的末日——周赧王!

東周寄人籬下的亡國之君, 上下五千年周朝人物篇之-周赧王

參考資料

  1. 周赧王,中國國學網
  2. 《史記·周本紀》:「秦昭王怒,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頓首受罪……周君、王赧卒,周民遂東亡。秦取九鼎寶器,而遷西周公於憚狐。後七年,秦莊襄王滅東周」
  3.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國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