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和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和佳
主持人
出生 11月25日
国籍 中国
知名作品 《24小时》
法治在线

和佳 (11月25日-)原名郝红梅,女,汉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播。她固定主持栏目有《24小时》《法治在线》,除此之外,也时常代班主持新闻频道一些其他节目。[1]

个人档案

姓名:郝红梅

别名:和佳

性别:女

生日:11月25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职业: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兴趣爱好:阅读、摄影、旅游、唱歌、音乐、绘画[2]

印象最深刻的书:《简·爱》《约翰·克利斯朵夫》

座右铭:天道酬勤

主持栏目;现固定主持的有《24小时》《法治在线》,并时常代班《朝闻天下》《共同关注》等节目。之前主持的有《午夜新闻》[3]《整点新闻》(现《新闻直播间》)《中国新闻》《今日亚洲》等。

个人经历

*广播之路

和佳在甘肃天水度过了童蒙时光、豆蔻年华和一段青春岁月,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看书写作,走上播音工作岗位也与爱好文艺有关[4]。当年在"最崇高的职业在企业"的大背景下,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和佳走进了一家国营企业,不久,企业办闭路电视需要播音员,经过选拔,和佳成为这家企业的广播员和闭路电视播音员兼工会宣传干事,从此开始了一段充实而快乐的生活。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赶到播音室,播放一段抒情的音乐,把大家从睡梦中唤醒;晚上,等大家都已经回到家了,才可以轻轻关掉广播,在朦胧的夜色中走出播音室,结束一天的工作。[5]

除了广播站和闭路电视台有自办节目外,还有一份油印小报,需要和佳组稿或采写稿件,并且要会排版、刻蜡版、校对、复印,最后还要把小报散发到大家的手中,那时学习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在阅读大量专业书籍和文学书籍的同时,和佳还有一项重要的必修课程,那就是天天练习绕口令,最后两本厚厚的绕口令被和佳念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经过刻苦练习,她的播音主持业务也不断得以提高。20世纪90年代初,和佳曾参加过一次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招生考试,专业课成绩获得了全省第一名。

*历练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92年的一天,和佳偶然看到报纸上登出的一则启事,说甘肃电视台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播音员。她顾不得多想,就报了名,接下来就参加考试--初试、复试、面试、

笔试……一关又一关,每一关都非常严格。成绩公布后,她得到了被录取的消息,到省台报到的那天,天气格外晴朗,风也是格外清爽。一到省台就立即开始值班,那时正逢春节,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忙着走街串户拜访亲朋好友,而她和新同事却忙得不亦乐乎,也就是在省台工作的第一天起,她明白了播音员是没有节假日的。

在甘肃电视台,和佳一开始做过经济节目的播音工作,后来因工作努力被调到新闻部,专门负责播报《甘肃新闻》。那段时间,她内心充满了自豪与神圣,一想到有那么多大事以及和广大群众密切相关的消息都将通过自己传播出去,就会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她觉得,作为一名新闻节目的播音员,要时刻加强对时事政治的学习和领会,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播音业务水平。新闻播音是最能显示一个播音员基本功底扎实与否的,而作为一名播音员又不能仅仅会播新闻,还需要有能力驾驭不同题材的稿件并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宽自己的业务领域。在甘肃电视台工作的8年多时间,让和佳学习并掌握了不少专业知识,在镜头和话筒前的磨练,也让她一天天成长。

那段时间,和佳在做好本职工作新闻节目的播音之外,还经常受邀主持文艺类的节目,像"全省少儿歌手电视大奖赛"、"全省节目主持人大奖赛"等等,有时也主持一些专题性节目。

有一年中秋节,甘肃电视台具有品牌性质的专题栏目《观众之友》要做一期特别节目,栏目组策划集体去兰州近郊的一个驻军部队采访战士们过中秋的情景,那次采访给和佳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因为她从小就向往军营,羡慕女兵的英姿飒爽和男兵的威武干练,所以到了军营自然有一种亲切感。和佳觉得,那个中秋节的月亮格外圆、分外亮。

录制完现场联欢的场景又采访了干部战士和军嫂后,和佳和摄像记者悄悄走出充满欢歌笑语的营房,来到门口站岗值班的士兵面前。月光下,一名战士身姿挺拔,脸上稚气未脱,看得出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你想不想家啊?"和佳问他。小战士挺一挺站得笔直的身躯,用带有家乡口音的普通话说:"不想家是假的,可我既然来到军营来到部队,就应该站好每一班岗,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那期节目播出后,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而那次采访也加深了和佳对军营的好感,让她更深刻地理解了军装的含义:"责任、纪律和意志"。后来,和佳很有感触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军营梦》,发表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

如果说采访可以让人接近社会感受生活,那亲自和受众交流则更会拉近播音员主持人与听观众之间的距离。当年甘肃电视台和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都在同一个大院里,和佳常会在业余时间去电台主持一些经济或文艺类的节目。电台的播音员主持人主要用声音和听众进行沟通交流,对声音质量要求更高,而当时电台节目不同于电视台节目的地方在于它是直播,并且有时一档节目的采编播基本上都要由这档节目的主持人独自来完成,很锻炼人。在安静的直播间面对话筒,或娓娓道来或认真倾听热线那边听众的叙说,和听众进行真诚的沟通,让她又体验到了另外的一种责任和乐趣。

在省台的8年时间里,和佳还完成了在兰州大学的学业,被评为一级播音员并获得中级职称;播音作品专题片《把生命献给雪域高原的人》获得中国电视社教奖1996年度人物类三等奖,和曾经的同事任斌合作播出的《甘肃新闻》被评为1999年度甘肃播音与主持作品奖电视播音一等奖并荣获1999年度中国播音与作品奖电视播音三等奖……。另外,她写作并参与编导的电视散文诗《生命的河》、独立编导的专题片《赫丽麦回家》先后在甘肃电视台播出,与人合作的专题片《撒尔塔人的这方热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受到观众好评并产生了一定影响。

*央视平台

中央电视台又是惟一的国家级电视台,汇集了业内各种优秀人才,站在这个平台上,眼界会更开阔,视野会更宽广,思想境界也会更高,所以,中央电视台成了许多人向往的地方。中央电视台是一个鼓励人上进的地方,而要想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表现出色和优秀,就必须不停地努力、加倍地努力,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000年金秋时节,和佳来到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研究生班进修,同时在该学院新闻系学习本科课程。在广播学院学习的日子,让和佳重新感受到了校园的纯净和蓬勃向上的朝气。每天清晨天还没亮,校园操场边每一棵无论大小的树前,都站着一个学生在认真地练习发声、背绕口令、朗诵……和佳也经常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有时没有树可站,就随便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开练。

在学习快结束时,和佳有幸获得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实习的机会,刚走进中央电视台时,和很多初来乍到的同行朋友一样,和佳既体会到作为国家级电视台的权威庄严,也感受到了紧张有序的工作气氛。每天进台都能看到有很多人在门口拍照留念,而每次步入中央电视台办公楼之一的方楼时,也不由会让她感到既亲切又陌生。和佳经常能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国脸"微笑着迎面走来,身边匆匆而过的行人当中也不乏业内精英人士。

在中央电视台实习没多久,和佳的业务就得到了播音界前辈老师的肯定,这为她以后留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一语轰动菲律宾[6]

文章作品

今天,北京下了2006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对这场雪的来临似乎早有些预感,除了气象 台的准确预报外,早在三四天前迎面吹来的风中就已或多或少地能嗅到雪的气息了,相信很多爱雪的朋友都会有相同的感觉吧?而雪之于我,在兴奋和喜悦之外,更有一份挥之不去的记忆……印象中的第一场雪,童话般神奇与美丽。 那是在童年的一个午后,天地间一片灰茫,阴沉沉的,但灰暗的色调并没有减少小朋友们玩耍的热情,偌大的幼稚园操场上,小朋友们尽情地嬉戏着,风冷飕飕地吹来,让人感到一些与平常不同的味道,果然,没过多久,天空中就开始飘下白色的"小米粒",并越下越密,--噢!下雪喽!不知是谁先欣喜地喊了一句,紧接着欢呼声尖叫声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地扩散开去,大家追逐着,欢闹着:下雪喽!--下雪喽!--开始我也和小伙伴们一样跑着跳着,兴奋不已,但不一会儿我就安静下来开始仔细观察了,这时候天空中飘落的"小米粒"中已夹杂着一些透明的小花瓣,这就是雪花啊!

在历史前进的大舞台上,每个人在扮演各自不同角色的同时也在成为别人悲剧或喜剧的看客。但让人欣慰的是,在喧闹的时代进程中,还是有坚守高贵精神的人们(或许还为数不少),一路前行微笑着站在了大众的面前。我不知道他(她)们是否也有种种的心路经历:譬如不解困惑彷徨、譬如感伤徘徊期待、譬如暗夜之中的无助与无奈……但当他们最终以成功者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她)们在不经意间隐透出来的知识的光芒和平和之中显现的睿智与幽默。这也不由地让人心生感慨:在伟大祖国前进的里程中,始终都有着一种精神的力量在指引着大众的前行,而这种力量可以让人超越一切烦俗,在平凡琐碎中体会到安宁祥和平静,在不起眼的小事中体现出高雅高贵与高尚。

2006年的最后一天。午后,空中轻雾飘渺并偶有雪花飞舞,路面积雪已开始融化,湿漉漉的。行驶在长安街,窗外的车流有序而动,匆匆而过,天空含蓄地透露着光芒,沿途的风景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一路西行,和着轻柔的乐曲,内心隐然掠过阵阵感动,这份心底的感觉和平日里有些不同--毕竟,这是岁末最后一天了!再过几个小时,2006年就要翻过页去,2007年元旦将出现在日历上。

记得对军营的向往,是在小时候看了外国影片《叶塞尼娅》之后。当时奥斯瓦尔多那一身威武的戎装,挺拔的身姿,着实让我和小朋友们迷醉了好一段时间,于是就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穿上一身军服,那该有多神气!后来,学校组织大家去部队上校外辅导课,看到无论操场上还是宿舍里都是那么有秩序、有纪律,什么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更增加了我对军营的好感,尤其是战士们那整齐的床铺上棱角分明的被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私下里我们几个小同学都说一定是被子里垫了木板,不然怎么会那么板正?这种想法持续了很久,后来才知道其实那里并没有放什么木板,而是战士们用手叠出来的。

  • 《午后·冬阳亦温暖》

午后,归途中,道路两旁的树木,枝桠间丰盈着红色黄色绿色和黄绿相间的叶儿,一一出现在眼前,又次第闪掠在身后……

一路前行,萦绕在耳畔点点滴滴的乐音,如跳跃在山涧的泉水,喜悦而欢快,沁入心底;如果没有音乐,旅途与人生将会怎样的寂寞。

初冬午后的太阳,悬在正前方的天空上,散射着白色的光芒;一架银色的飞机满载着远方的问候从它身边缓缓驶过;车窗外,有群白鸽带着哨声翩然而去,像在歌唱:初冬不寒冷,冬阳亦温暖。

南方归来,第一天上班,走进台大门时深蓝的天空上还挂着半牙银月;假日清晨,方楼前寂静而空旷,大厅似有变化,定睛一看,原来正在装修;过道墙壁展板上的图片默默述说着《新闻联播》30年的前进步伐……时间过得真快啊,今天已是07年的最后一天,而明天就是2008年,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

楼梯,编辑机房,走廊,一路静悄悄。办公室沙发上,辛苦的化妆师正在抽空小憩,夜班和早间的同事及时品尝到了南来的海味,很好吃啊!呵呵,愉快的心情弥漫开来……

2007年岁末清晨,一个愉快的开始,再过十几个小时,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

窗外,一轮朝阳蓬勃升起……

在此,祝愿所有朋友:新年健康、顺利、快乐!

在人们敲希望之钟时,凌晨夜色正浓,而黎明也正在不远处悄悄赶来,如同寒冷的冬季孕育出春的希望,在爱、善良、宽容以及所有光明与美好的事物汇集而成的暖流中我的内心充满着深切的感动……在此,依然要献上一份祝福,给所有的朋友,祝愿每位朋友都能日有所进,在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在直播自己人生的舞台上,上演精彩无憾的每一天。 新--年--好!

又是一个雨打芭蕉,寂寞梧桐锁清秋的夜,墨样的天空染黑了窗,纱帘在风中飘起又落下,雨斜斜密密,渐渐沥沥,如泣如诉……

这样的夜,独坐窗前,一盏孤灯泛着柔黄的亮光,在时钟嘀嘀嗒嗒的脚步声中燃成历史的灰烬。追忆似水流年的点滴往事,内心闪过一丝浅伤,也许就是那一刻,突然发现在日渐豁达与开朗的同时,面对种种境遇不再无端感慨的同时,时间也随着日历一页页的飘飞而逝去了,青春可以再次复现吗?

视频

央视女主持疑口误:菲律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