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哀牢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哀牢国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中文名称: 哀牢国、象国

简称: 哀牢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永昌(今云南省保山市)

官方语言: 哀牢语

国家领袖: 九隆(诏隆)、哀牢(艾隆)、柳貌等

哀牢国是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个傣族政权,也是形成当今傣族的重要载体。公元前5世纪中期,怒江澜沧江之间的闽人邦国以"勐掌(象国)"为中心组成联盟国家,后逐渐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扩大,高峰时东起云岭山脉、西到伊洛瓦底江流域、北抵青藏高原南麓、南达掸邦高原中南部。公元前2世纪末,东土汉国向其西南扩张时,曾试图与"勐掌"接触,但因中间的蛮族部落阻拦、终未接触到"勐掌",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勐掌"记作"乘象国"。公元前1世纪,汉国征服云南高原中部的蛮族后,开始与"勐掌"有接触,由此将"勐掌"称作"哀牢国",以闽人为主体的哀牢国居民因此称作"哀牢夷"。

公元69年,哀牢王柳貌率77个属国、5万余户、55万多人归附东土,汉国于其地设永昌郡;公元76年,哀牢王室与汉国派驻官员产生矛盾,哀牢王类牢起兵反汉;次年,汉国从云南高原中部调蛮族武装反攻哀牢武装,哀牢王类牢被斩首、王族残余势力西渡怒江。数年后,怒江以西的哀牢人邑国在伊洛瓦底江东岸渡口"达光"重组联盟国家,《后汉书》等汉文典籍将此国记作"掸国"。

公元738年,哀牢夷再次崛起,位于礼社江上游的哀牢夷小邦"蒙舍"征服周边小邦,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南诏国。《新唐书·南蛮上》记载:"南诏,或曰鹤拓、曰龙尾、曰苴咩、曰阳剑,本哀牢夷后,乌蛮别种也。"[1]

历史

哀牢国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五世纪初,公元69年归附中土,东汉朝廷以其地设永昌郡。哀牢国统治中心位于"勐掌"(保山盆地),疆域包括今中国云南省怒江州、大理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保山市、德宏州、玉溪市西端、红河州西部,缅甸掸邦、克钦邦、曼德勒省北部,老挝丰沙里省、琅南塔省。

哀牢传说

傣族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哀牢的传说,有一个关于哀牢始祖的传说,大意是:

有一妇人名沙壶,因到江边捕鱼,触沉水而怀孕,生下十个儿子。后沉木化为龙作人言问"我的儿子何在",九子惊走,独幼子不去,背龙而坐,因而取名九隆。九隆长大后,雄桀出众被推为王。当时有一妇人,名叫奴波息,也生有十个女儿,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子孙繁衍,散居溪谷。九隆死后,世世相继,分置小王。

专家考证

哀牢国的中心保山坝,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素有"保山气候甲天下"的美称,是人类生存繁衍的一片乐土。与保山坝一山之隔的蒲缥塘子沟遗址,很可能就是哀牢先民"蒲缥人"在石器时代创造的文明;蒲缥人是距今8000年左右的早期智人。

从史籍记载看,哀牢国是个部落联盟国家,除哀牢王外,还有77个王,说明这个部落联盟国家是由78个部落组成。哀牢国鼎盛时期的人口,从两次内附统计看,有54660户、571370人,这在当时可算是一个中等大国。

据《华阳国志》和《后汉书》记载,哀牢国"宜五谷蚕桑","出铜、铁、铅、锡……",尤多珍奇宝货如黄金、光珠、琥珀、翡翠、水晶、玛瑙……,有孔雀、犀、象、轲虫、食铁貊兽和说话的猩猩;另外,还有"节相去一丈,围三尺余,受一斛许"的大濮竹;最有名的工艺特产是桐华布和兰干细布,就是优质苎麻细布,其华美有如丝织品中的彩色大花绫锦,桐华布则是用木棉织成的洁白不污的布。肥沃的土地,充沛的水源,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矿产,茂盛的林木,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为哀牢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哀牢古国由于历史久远,地上文物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地名、山水和后人根据传说修建的景点,隐约透出点远古岁月的信息。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