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洱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洱海
國籍 中國
別名 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
知名於 洱海月

洱海 , 古代文獻中曾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於雲南大理郊區,為雲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長約42.5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9.0公里,湖面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達20米。洱海有兩個出水口:1.在下關鎮附近,經西洱河流出;2.「引洱入賓」。洱海是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據說因形狀像一個耳朵而取名為「洱海」。洱海水質優良,水產資源豐富,同時也是一個有着迤邐風光的風景區。洱海,雖然稱之為海,但其實是一個湖泊,據說是因為雲南深居內陸,白族人民為表示對海的嚮往,所以稱之為洱海。

2014年,雲南大理[1]白族自治州環境保護局為加強人們對洱海的環保意識,邀請音樂家為大理的母親湖「洱海」,創(制)作了洱海形象歌曲《洱海情》 。

中文名稱 洱海 外文名稱 erhai 地理位置 雲南省大理州大理市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256.5平方公里 著名景點 海舌島,天鏡閣,金梭島,南詔風情島 。

地理位置

在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為:洱河、葉榆河、葉榆澤、彌河、「昆彌川」、昆明池等名,由西洱河塌陷形成,高原湖泊,外形如同耳朵,故名洱海。雖面積沒有滇池大,但由於水位深,蓄水量卻比滇池大。

蒼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發源於洱源縣的茈碧湖,源頭出自罷谷山,北有彌直河注入,東南收波羅江水,西納蒼山18溪水,總徑流面積2565平方公里,面積約251平方公里,蓄水量3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約11.5米,最深為20米。

歷史變遷

洱海早在漢代它已名載史冊。公元前122年,張騫[2]出使西域回到長安,在向漢武帝[3]匯報西域情況時,他說在大夏國(今阿富汗)曾看到蜀布,經了解是從身毒(印度)販運去的。他極力進言:從蜀郡通身毒,道路近便,有利無害。根據張騫的建議,漢武帝派使者到西南夷尋求通身毒之路。道路都為洱海附近的昆明族所阻,最終未能通身毒。公元前120年,漢武帝因使者阻於昆明族之事,徵調人力在首都長安開挖了一個人工湖,名之為「昆明湖」,訓練水軍,準備征討洱海地區的昆明族。當然,漢武帝征服雲南高原其在長安「昆明湖」訓練的水軍不可能派上用場。但是,這段「漢習樓船[4]」的典故卻永留在司馬遷[5]的《史記》中。後來,清朝乾隆皇帝因景仰漢武帝開疆拓土的功業,把北京頤和園[6]西湖也改名為「昆明湖」。

歷史上就有「享漁溝之饒,據淤田之利」記載,三角洲東西兩側有水草叢生的淺湖灣,為魚類繁衍生息的良好場所,歷來水產豐富,當地稱為「魚土鍋」。據《西洱海志》云:洱海「魚族頗多,視他水所出較美,冬卿甲於諸郡。魏武帝四時食制曰:「滇池紉魚,冬至極美」。

從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地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洱海共有3島、4洲、5湖、9曲。洱海屬斷層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見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來一直被稱作「群山間的無瑕美玉」。

生態特徵

洱海水產資源豐富,盛產鯉魚、弓魚、鰾魚、細鱗魚、鯽魚、草魚、鏈魚、青魚、蝦、蟹等十餘種。年產數十萬斤,其中以弓魚最為著名,身形長瘦,鱗細肉鮮,號稱"魚魁",當地稱為「魚土鍋」,是洱海的特產。

水生植物有海菜花、菰(茭筍)、慈菇、荸薺等,珍稀水禽有棕頭鷗、一翹鼻麻鴨、灰鶴、普通秧雞、紅胸田雞、黑水鴨、彩鷸、鳳頭麥雞、灰鷸、紅嘴鷗、銀鷗灰背鷗等34種;藥用價值的有鸕鶿秋沙鴨、黑水雞等15種。

原有土著魚類20種,外來11種,從魚類優勢種群的變化情況看,從50年代至今,大致經歷了3次演替過程,50年代,魚類區系組成保持土著魚類結構特點,以大理裂腹魚、大理鯉、祀麓鯉、大眼鯉、再海四須䰾、油四須䰾等為主,年捕撈量750~1500噸,70年代末,魚類優勢種群變成克氏吻瑕虎魚、麥穗魚、史氏黃坳和興凱刺鰟鮍,80年代,魚類優勢種變成鯽魚,其產量占洱海總漁獲量的70%左右,土著魚類產量急劇減少。

洱海有弓魚(大理洱海裂腹魚)、鯽魚、洱海土著鯉魚(大頭鯉,洱海春鯉,大理鯉等9種)引進品種銀魚,蝦,螺螄貝殼等等,其中弓魚最為有名,當地有魚魁之稱,由於西洱河電站斷了洄游繁殖路線,導致弓魚到二十一世紀時就已絕種。湖產海菜是白族人民喜愛的傳統菜。

洱海正在由貧中營養狀態向富營養化過渡,主要污染物有總懸浮物、耗氧物質、氮、磷、揮發性酸、硫化物等;年均水溫16.9℃。

秀麗風光

洱海是白族人民的「母親湖」,白族[7] 先民稱之為「金月亮」,是一個風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顯著的綜合功能,厚重的歷史文化,良好的發展環境,是大理政治、經濟、文化的搖籃,也是自治州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洱海具有供水、農灌、發電、調節氣候、漁業、航運、旅遊七大主要功能,洱海形成於冰河時代末期,其成因主要是沉降侵蝕,屬構造斷陷湖。

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泛舟洱海,那乾淨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藍天,給人以寧靜而悠遠的感受,讓人領略那「船在碧波漂,人在畫中游」的詩畫一般的意境。湖內有「三島」、「四洲」、「五湖」、「九曲」之勝。三島:金梭島、赤文島、天兒島;四洲:青莎鼻、大貫礎、鴛鴦、馬簾;五湖是:南塘湖、北塘湖、聯株湖、龍湖、波洲湖;九曲是:蓮花曲、大激曲、皤肌曲、鳳翼曲、蘿肘曲、牛角曲、波垠曲、高岩曲。洱海還有許多美麗的海灣,其中較大的有海東灣、挖色灣、康榔灣、雙榔灣。尤以海中"三島,使洱海變得更加綺麗。

在洱海最南端的團山有一座洱海公園,是觀賞蒼山洱海景色的好處所。

洱海公園

這個公園建於1975年,已有相當規模。其東北部是一片種植着雲南的山茶、杜鵑、報春、雪蓮等名貴花木的花苑苗圃。大理地區的各種佳木奇卉,也集中在這兒,如大理觀音塘的觀音柳,雞足山[8] 的雞山竹,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等。北面沙底淺海,圍作海濱浴場,浴場邊上又有寬原草坪可供遊人憩息。草坪之後,斜依陡坡,用花崗石砌起200多級登山石級,石級之上,有飛檐出角的望海樓,望海樓又貫串着一列畫棟長廊,在林木蔥蔥的團山頂部,構成一組古色古香的民族形式建築。在望海樓上,漫步長廊,極目眺望,整個蒼山洱海的壯麗風光便直奔眼底。

洱海月[9] 」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明代詩人馮時可《滇西記略》[10] 說:洱海之奇在於「日月與星,比別處倍大而更明」。如果在農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圓,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圓如輪,浮光搖金;天空、玉鏡高懸,清輝燦燦,仿佛剛從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輝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還是海月升天。此外,洱海月之著名,還在於潔白無瑕的蒼山雪倒映在洱海中,與冰清玉潔的洱海月交相輝映,構成銀蒼玉洱的一大奇觀。

洱海形似人耳,南北長,東西窄;當洱海水位1966米時(85高程)南北長42.0千米,東西寬最大8.8千米,最小3.05千米,最大水深21.50米,平均水深10.8米,湖面面積252.91平方千米,蓄水量27.94億立方米;底質為粉沙和粘土;在入湖河口附近濱岸水域內主要是泥沙和大部淤積,深水區淤積的沉積物多為砂壤和帶腐殖質的褐色粘土;入湖河溪大小共117條,北面主要為彌苜河、羅時江、永安江,西部匯有蒼山十八溪水、南納波羅江,東有海潮河、鳳尾箐、玉龍河等小溪水匯入,出湖河流僅有西洱河。

洱海海岸線長30公里,曾是北通東西兩湖,南達大理、下關的船運碼頭,沿湖居民多以漁、航為生。歷史上最高水位1976.098米(海防高程),最枯水位1973.28米。1969年起,隨着西洱河水電的開發,規劃最低水位1969米,實際降至1970.66米,降低3.34米。隨之出現了一系列生態失調問題:岸邊再造,已建泵站懸空失效,魚類資源驟減,井水乾涸。

洱海地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7℃,最高氣溫為34℃,最低氣溫為-2.3℃,湖水不結冰。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毫米。湖面除接受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補給,從北面入湖的河流有彌苴河、羅蒔河、永安河;從南面入湖的有波羅河;西面有蒼山十八溪入湖。湖水平均深度15米,最深21米。湖水在下關經西洱河向西南流入漾濞江,再轉南注入瀾滄江。

洱海西面有點蒼山橫列如屏,東面有玉案山環繞襯托,空間環境極為優美,「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素有「銀蒼玉洱」、「高原明珠」之稱。自古及今,不知有多少高人韻士寫下了對其讚美不絕的詩文。南詔清平官楊奇鯤在其被收入《全唐詩》的一首詩作中描寫它「風裡浪花吹又白,雨中嵐影洗還清」;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記》又稱它「浩蕩 汪洋,煙波無際」。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洱海氣候溫和濕潤,風光綺麗,景色宜人。巡遊洱海,島嶼、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風采,令人賞心悅目。古人將其概括為「三島、四洲、五湖、九曲。」

大理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在諸多風景名勝之中,以風、花、雪、月四景最為著名和引人入勝。關於風、花、雪、月四景,當地白族人民有一首世世代代傳誦的謎語詩—— 詩曰: 蟲入鳳窩不見鳥(風),七人頭上長青草(花), 細雨下在橫山上(雪),半個朋友不見了(月)。

1962年1月,著名作家曹靖華[11] 游過大理之後,對大理的風、花、雪、月四景感慨萬千,賦留風花雪月詩一首: 上關花,下關風,下關風吹上關花; 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

下關風,下關一年四季都有大風,有時風力達八級以上。關於下關的風,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蒼山斜陽峰上住着一隻白狐狸,她愛上了下關一位白族書生,於是化作人形和書生交往,他們相愛的事被洱海羅荃寺的法師羅荃發現了,他不容他們在一起,便施法將書生打入洱海。狐女為救書生,去南海求救於觀音,觀音給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將洱海水吹乾以救出書生。當狐女帶着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時,遭到了羅荃法師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風,於是大風全聚集在天生橋上,故下關風特別大。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行走在天生橋峽谷對着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

上關花,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

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里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閏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到清代晚期,由於游觀的人太多,特別是官府的達官貴人到此賞花,都要當地白族群眾招待,人民忍受不了這種白吃負擔,於是把上關花砍了。據考證,上關花就是木蓮花[12] ,此花在大理境內到處都可以見到。

蒼山雪[13] ,蒼山上的積雪為何千年不化,在大理民間流傳着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壩子中橫行霸道,使人民「十人得病九人亡」。有白族兩兄妹為拯救受苦人民,在觀音的指引下學法歸來,將瘟神都攆到了蒼山頂上,讓大雪凍死。為了讓瘟神永不復生,妹妹還變作雪神,永遠鎮住蒼山上的瘟神,於是蒼山雪人峰就有了千年不化的白雪。而實際上是因為蒼山海拔太高,山頂氣溫低的緣故。

洱海月,每到農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邊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中,欣賞倒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雲彩、月亮和海水相應在一起,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關於洱海月,流傳最廣的是天宮公主下凡的故事。傳說天宮中有一位公主羨慕人間的美滿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邊上的一個漁村,與一漁民成婚。公主為了幫漁民們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寶鏡沉入海底,把魚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讓漁民們能打到更多的魚。從此,寶鏡就在海地變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魚人,於是成了「洱海月」,供人觀賞。

島洲湖曲

三島:金梭島,玉幾島、赤文島; 四洲:青莎鼻洲、大鸛淜洲、鴛鴦洲、馬濂洲; 五湖:太湖、蓮花湖、星湖、神湖、渚湖; 九曲:蓮花曲、大鸛曲、潘磯曲、鳳翼曲、羅蒔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鶴翥曲。

蒼山洱海的傳說

帝王的女兒剛嫁人,丈夫就出征打仗了,一去十幾年未歸,聽回來的人都說他已經死了,這位公主就開始日夜哭泣,最終淚流成河洱海出現,此時公主也已經壽命殆盡,恰逢這時她的丈夫剛好歸來,可是相聚之時又是永別之時,公主的丈夫痛不欲生,大聲對天發誓說自己要化山守海,二人生生世世以山水為伴,由此便有了洱海和蒼山,蒼山洱海相守至今,每當漁民打漁看到蒼山上方兩股雲來回纏繞時便要趕緊收網回家,因為這是公主和丈夫相聚之時,他們都會因為短暫的相聚而欣喜哭泣,而此時洱海變會掀起狂潮,風氣雲涌,非常可怕,每當這個時候洱海周邊的人都會閉門不出,直到結束。

下關濕地

大理市為保護洱海而投資建設的濕地生態公園,風景優美。南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市民或旅遊者欣賞洱海風光和休閒的好去處。公園免費。


洱海開海節

隨着嘹亮的號角聲,大理的開海節便拉開了帷幕,當地居民會在雙廊鎮紅山半島上舉行古老的祭祀活動,白族青年恭敬地將祭台上方的本主塑像抬到海邊登上船,白族金花手持蓮花燈向海里擺放護送本主。幾百艘漁船在洱海上巡遊,人們手搖雙櫓,以魚鷹、魚罩、絲網、搬罾、手撒網等方式開始捕魚。活動過程中還有龍舟賽、洱海漁歌、白族對歌白族大本曲和舞龍舞獅等民俗文藝表演。遊人還可以參觀乳扇加工、造船、白族刺繡等特色作坊,品嘗匯聚大理所有烹魚方式的「魚全席」及地方名特飲食。 舉辦地點:大理市雙廊鎮紅山半島景帝祠廣場(洱海邊) 時間:9月28日(參考,每年時間或有變動)

拍攝聖地

蒼山洱海風景優美,是很多電影取景的首選之地。如電影《心花路放[14] 在一家名字叫做「梧桐」的客棧,一家叫「色夜」的酒吧,以此帶出大理蒼山洱海美景、白族服飾、民族風情和都市人群逃離現實的氛圍。

電視劇《後海不是海[15] 同樣有多處取景於蒼山洱海。足可以見證洱海蒼山的美景引人入勝。

提起大理,吸引人們的除了大理古城就是他邊上的蒼山與洱海,其中洱海就如同一顆明珠照耀着大理。如果沒有了洱海,很難想象大理是否還能成為國務院首批的歷史文化名城。

視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