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公立中学)

哈尔滨市第十七中
图片来自 哈尔滨新闻网

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公立中学)

黑龙江省公立中学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始建于1954年,是一所积淀了半个世纪的文化底蕴、学风浓厚的初级中学,素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著称于市。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
  • 外文名:Harbin No.17 Middle School
  • 简 称:哈十七中
  • 创办时间:1954年
  • 办学性质:公立中学
  • 地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果戈里大街319号
“皮影戏小剧场”
 
图片来自 哈尔滨新闻网

学校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今天的十七中拥有三处校舍, 94个教学班,学生近六千人,教职工338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的共同愿望。就学校而言,就应从构建和谐校园做起,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为此,校长王慧凌同志提出了“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把学校建成学生全面、自主发展的沃土,建成师生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家园。学校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加强科研与教学的整合,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人本意识,深化课程改革,挖掘专业潜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涌现出国家级、省市区各级骨干教师153人,占教师总数47%。

2022年10月,媒体报道,哈尔滨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正式定名揭牌。

师资力量

目前第十七中学拥有三处校舍,分别位于果戈里大街319号(儿童公园北侧)、民益街87号,兴农大街(哈西),学生4267人,教职工307人。教师队伍中百分之九十以上达到大学本科学历,教师平均年龄35岁。 [1]

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示范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基点校、国家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艺术素质教育展示活动最佳组织单位、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等,被评为黑龙江省一类初中、黑龙江省群众满意学校、黑龙江省“光辉的八十年”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黑龙江人应该知道的20所教育教学质量过硬,学生家长社会满意学校、哈尔滨市第32届模范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市深化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标兵、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安全和谐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级先进集体、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市教师继续教育示范学校和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市学校艺术节最佳学校、市平安示范单位、市乒乓球培养体育人才基点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南岗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以特级教师、省中青年教育专家王慧凌校长(现校长季德功)为首的领导班子励精图治、优势互补、团结奋斗,常年深入教学第一线,以身示范,考前指挥,强化人本意识,实施动态管理,兼容个性发展,打造创新队伍,使十七中成为爱才、育才、成才的精英沃土,使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折射出时代的光泽。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大好形势下,十七中学树立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四个一流”的奋斗目标,即:建设一流的班子;打造一流的队伍;创造一流的业绩;培养一流的学生。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逐年攀升。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示范校、国家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创新教育实验研究先进学校、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等,被评为哈尔滨市第32届模范单位、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标兵、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级安全和谐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级先进集体、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市教师继续教育示范学校和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市学校艺术节最佳学校、市平安示范单位、市乒乓球培养体育人才基点校等。教学质量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的生命,十七中还连续多年被评为南岗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十七中新区学校的“皮影小剧场”来了!

日前,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升级非遗文化进课堂版本,将皮影戏课程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了解、学习、制作和传承中继承好、发扬好传统中国优秀文化。

此次引入皮影戏的教师是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的美术教师潘欣,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她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美术)专业。根据新课标内容,潘欣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课堂教学中将非遗文化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并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潘欣的具体课程设计中,她组织学生将剧本中的角色和道具,从设计线稿到转印仿皮、再到涂色、最终呈现成品,在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们了解皮影的文化内涵、创作流程,为后续学生亲身演绎皮影戏铺路,使学生深刻感受皮影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初一二班学生倪千兹告诉记者,通过潘欣老师的课程,她了解到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或“驴皮影”,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始于西汉、兴于唐朝,元代时期就传至西亚和欧洲,是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并于2011年11月27日,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

“皮影戏小剧场”

她和同学们聚在一起,先一起创作剧本、制作本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再通过自己制作的皮影戏人物和道具,最终要期望在学校的“皮影戏小剧场”登台亮相。

潘欣告诉记者,她求学期间曾考察过大连瓦房店的复州皮影,并在参观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工作后,她结合前期考察和学生实际情况,将皮影课程引入课后服务,让非遗文化走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这一民间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潘欣还说,皮影戏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育,所以更应把学科和艺术融合起来,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最终利于人类文明发展和创新。在课程设计中,她就把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和皮影相结合,在相互渗透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乐趣。同时,她还通过任务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制作皮影的主线任务下,自主选择想要呈现的经典故事,通过自由分组,结合故事进行剧本的研究、编写以及台词的设定。

哈尔滨市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副校长向淑春说,皮影戏文化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民间艺人的匠心匠艺,制作和学习皮影戏,继承和延续好中华民族非遗文化,使孩子们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同时又激发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哈尔滨日报记者 郑炜 文/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