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哥德尔」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缩略图]]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别赫捷列夫
+
| 姓名     库尔特·哥德尔
| 图像 =[[File: 库尔特·哥德尔1.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mp.itc.cn/upload/20161110/f3c14b30be6e402388eacf365c672bce_th.jpeg 原图链接][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5%BA%93%E5%B0%94%E7%89%B9%C2%B7%E5%93%A5%E5%BE%B7%E5%B0%94&step_word=&hs=0&pn=7&spn=0&di=44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4097082126%2C4020132833&os=2921383297%2C2593539569&simid=24144376%2C708970522&adpicid=0&lpn=0&ln=288&fr=&fmq=1553344234460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copy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res.roboo.com%2Fgroup6%2FM01%2F03%2F2A%2FwKhkClglM6GAQinAAACW9QojUF413.jpe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g_z%26e3B65k55_z%26e3Bv54AzdH3FgjofAzdH3F1jpwts_z%26e3Bip4%3Ft1%3Dwvu9wbjn8b9adjkbnk8j9va1ual09wjv%26tg1jx%3Dggjof&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force=undefined 来自搜狐]]]
+
| 圖片 = [[File:01300000179261121605249289176 s.jpg|缩略图| 居中|250px|[http://image.so.com/view?q=%E5%93%A5%E5%BE%B7%E5%B0%94&src=tab_www&correct=%E5%93%A5%E5%BE%B7%E5%B0%94&ancestor=list&cmsid=e53e92ff7d4826e2b3c7349c5375b9b5&cmran=0&cmras=0&cn=0&gn=0&kn=0&fsn=60#id=9ac734bdb05b5d0cbd9bfaf83b2e7a0b&currsn=0 原图链接][http://www.baike.com/wiki/%E6%80%9D%E7%BB%B4%E7%A7%91%E5%AD%A6 图片来源于互动百科网]]]
 +
|圖片尺寸 =
 +
| 圖像說明 = 
 +
| 出生日期 = 1906年4月28日
 +
| 國籍    = 奥地利-美国 
 +
| 别名    =
 +
| 職業    = 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
 +
| 知名原因 =  在逻辑学和数学基础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
| 知名作品 《〈数学原理〉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
 +
}}
 +
'''库尔特·哥德尔(Kurt Gö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其最杰出的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
=='''基本信息'''==
 +
{| class="wikitable"
 +
|-
 +
| 中文名称    ||   库尔特·哥德尔  ||      逝世日期  ||      1978年1月14日
 +
|-
 +
| 外文名称    ||      Kurt Gödel    ||     职业      ||   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
 +
|-
 +
| 国籍        ||   奥地利-美国    ||      毕业院校      ||     维也纳大学
 +
|-
 +
| 民族        ||   日耳曼人    ||   主要成就    ||    不完全性定理
 +
|-
 +
| 出生地    ||     捷克布尔诺(原属奥地利)||  代表作品      ||   《〈数学原理〉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
 +
|-
 +
| 出生日期      ||  1906年4月28日||||
 +
|}
 +
=='''人物生平'''==
 +
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卒于美国普林斯顿。 1924年年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物理,1926年转到数学系,并参加哲学小组活动。
  
'''库尔特·哥德尔'''(Kurt Gö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 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 。其 最杰出 贡献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 。  
+
1930年获博士学 位。 博士论文证明了"狭谓词演算 有效公式皆可证"。之后在维也纳大学工作
  
 +
1938年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任职,1948年加入美国籍。
  
 +
1953年成为该所教授。哥德尔发展了冯·诺伊曼和伯奈斯等人的工作,其主要贡献在逻辑学和数学基础方面。
  
 +
=='''个人关系'''==
 +
哥德尔的妻子 Adele Nimbursky 比哥德尔大六岁。哥德尔21岁两人认识时,Adele 已婚且在夜总会 Der Nachtfalter 工作。他们的婚姻遭到哥德尔家人反对,但有情人终成眷属,在1938年9月20日结婚。他们没有小孩。
  
 +
他和家人感情不坏,哥德尔去了美国后还常常跟他们书信,之后接他们到美国。但其家人似乎对他了解不深:读大学时,哥德尔的兄长研习医学,从其他人口中才知道他在数学方面颇有名气。
  
 +
在普林斯顿时,哥德尔和爱因斯坦成了很好的朋友。后人常将他们比较。哥德尔和爱因斯坦都在自己的范畴有极为重大的贡献,很聪明,有好奇心,直率。但爱因斯坦性格开朗外向,这点和哥德尔大相迳庭。爱因斯坦的死对哥德尔的情绪有很大打击。
  
 +
=='''主要成就'''==
  
 中 库尔特·哥德尔 外 名 Kurt Gödel国    籍 奥地利-美国 民    族 日耳曼人 出生地 捷克布尔诺( 原属奥地利)  出 日期 1906年4月28日   逝世日期 1978年1月14日   职    业  学家、 逻辑学 家、 哲学家 毕业院校 维也纳大学  要成就  完全性定理 代 作品  《〈数学原理〉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
+
  在20世纪初,他证明了形式数论(即算术逻辑)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即使把初等数论形式化之后,在这个形式的演绎系统 也总可以找出一个合理的命题来,在该系统中既无法证明它为真,也无法证明它为假。这一著 结果发表在1931年的论 中。他还致力於连续统假设的研究,在1930年采用一种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选择公理的相容性证明。3年以后又证明了( 广义) 连续统假设的相容性定理,并于1940年发表。他的工作对公理集合论有重要影响,而且直接导致了集合和序数上的递归论的产 。此外,哥德尔还从事哲学问题的研究。他热衷於用 逻辑 的方法来分析哲 问题,认为健全的 学思想和成功的科学研究密切相关。他在1967年致中国数 学家 王浩的信中,自称为"客观主义",并说他的客观 义观点对於他的逻辑研究来说是根本的。1951年获爱因斯坦勋章。哥德尔一生发表论著 多。他发 於1931年的论文 《〈数学原理〉(指怀德海和罗素所著的书) 及有关系统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 是20世纪在逻辑学和数学基础方面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Category:科學技術醫學 人物]][[Category: 科學家]]
+
==''' 人物 评价'''==
 +
1951年在授予哥德尔爱因斯坦勋章时,冯·诺依曼评价说:"哥德尔在现代逻辑中的成就是非凡的、不朽的--他的不朽甚至超过了纪念碑,他是一个里程碑,是永存的纪念碑。"

於 2019年4月29日 (一) 23:30 的修訂

庫爾特·哥德爾
出生 1906年4月28日
國籍 奧地利-美國
職業 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
知名於 在邏輯學和數學基礎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知名作品 《〈數學原理〉及有關系統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題》

庫爾特·哥德爾(Kurt Gö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是位數學家、邏輯學家和哲學家。其最傑出的貢獻是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庫爾特·哥德爾 逝世日期 1978年1月14日
外文名稱 Kurt Gödel 職業 數學家、邏輯學家、哲學家
國籍 奧地利-美國 畢業院校 維也納大學
民族 日耳曼人 主要成就 不完全性定理
出生地 捷克布爾諾(原屬奧地利) 代表作品 《〈數學原理〉及有關系統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題》
出生日期 1906年4月28日

人物生平

生於捷克的布爾諾,卒於美國普林斯頓。 1924年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物理,1926年轉到數學系,並參加哲學小組活動。

1930年獲博士學位。 其博士論文證明了"狹謂詞演算的有效公式皆可證"。之後在維也納大學工作。

1938年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職,1948年加入美國籍。

1953年成為該所教授。哥德爾發展了馮·諾伊曼和伯奈斯等人的工作,其主要貢獻在邏輯學和數學基礎方面。

個人關係

哥德爾的妻子 Adele Nimbursky 比哥德爾大六歲。哥德爾21歲兩人認識時,Adele 已婚且在夜總會 Der Nachtfalter 工作。他們的婚姻遭到哥德爾家人反對,但有情人終成眷屬,在1938年9月20日結婚。他們沒有小孩。

他和家人感情不壞,哥德爾去了美國後還常常跟他們書信,之後接他們到美國。但其家人似乎對他了解不深:讀大學時,哥德爾的兄長研習醫學,從其他人口中才知道他在數學方面頗有名氣。

在普林斯頓時,哥德爾和愛因斯坦成了很好的朋友。後人常將他們比較。哥德爾和愛因斯坦都在自己的範疇有極為重大的貢獻,很聰明,有好奇心,直率。但愛因斯坦性格開朗外向,這點和哥德爾大相逕庭。愛因斯坦的死對哥德爾的情緒有很大打擊。

主要成就

在20世紀初,他證明了形式數論(即算術邏輯)系統的"不完全性定理":即使把初等數論形式化之後,在這個形式的演繹系統中也總可以找出一個合理的命題來,在該系統中既無法證明它為真,也無法證明它為假。這一著名結果發表在1931年的論文中。他還致力於連續統假設的研究,在1930年採用一種不同的方法得到了選擇公理的相容性證明。3年以後又證明了(廣義)連續統假設的相容性定理,並於1940年發表。他的工作對公理集合論有重要影響,而且直接導致了集合和序數上的遞歸論的產生。此外,哥德爾還從事哲學問題的研究。他熱衷於用數理邏輯的方法來分析哲學問題,認為健全的哲學思想和成功的科學研究密切相關。他在1967年致中國數學家王浩的信中,自稱為"客觀主義",並說他的客觀主義觀點對於他的邏輯研究來說是根本的。1951年獲愛因斯坦勳章。哥德爾一生髮表論著不多。他發表於1931年的論文《〈數學原理〉(指懷德海和羅素所著的書)及有關系統中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題》是20世紀在邏輯學和數學基礎方面最重要的文獻之一。

人物評價

1951年在授予哥德爾愛因斯坦勳章時,馮·諾依曼評價說:"哥德爾在現代邏輯中的成就是非凡的、不朽的--他的不朽甚至超過了紀念碑,他是一個里程碑,是永存的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