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哲罗鲑

中文学名: 哲罗鲑

拉丁学名: Hucho taimen

科: 鲑科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种: 哲罗鲑

目: 骨鳔总目、鲑形目

别称: Huchen、者罗鱼、折罗鱼、哲绿鱼、大红鱼

二名法: Hucho taimen

属: 哲罗鱼属

纲: 辐鳍鱼纲

分布区域: 亚洲北部地区

哲罗鲑(Hucho taimen),鲑形目鲑科哲罗鱼属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物种。该类动物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

哲罗鲑体延长,略侧扁,头部平扁;口端位,口裂大,具齿且锐,鳞细小,侧线完全;体背为青褐色,体侧和腹部银白色,头部背侧布有许名黑色斑点,繁殖期有婚姻装出现,鱼体腹部腹鳍和尾鳍下叶都呈橘黄色的胭脂色彩。[1]其非常贪食,游动速度较快,善于追捕猎食鱼类。

目录

形态特点

体形大,一般个体在3千克以上,大者可达50千克,身长在1米以上,但曾经有发现长达4米,重达90千克的个体。体长形,略侧扁,呈圆筒形;头部略扁平,吻尖,口端位,口裂大;上颌骨明显、游离,其末端延伸达眼后缘之后;上、下颌骨、犁骨、腭骨和舌上均有向内倾斜的锐齿;具脂鳍,较发达;鳞极细小,椭圆形,鳞上环片排列极为清晰,无辐射沟,侧线完全;正尾型,尾鳍分叉较浅;鳃弓外侧鳃耙粗壮;胃较明显而大,中间有一弯曲,形成“V”字形,分前后两部分,消化管一般等于体长;具有幽门盲囊;头部、体侧和鳃盖有分散排列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点;背鳍条Ⅲ-Ⅳ:10-11,臀鳍条Ⅲ- Ⅳ:9-10,胸鳍条Ⅰ:13-15,腹鳍条Ⅰ:9-10,侧线鳞141-211,侧线上鳞26-30。侧线下鳞26-30,鳃耙11-12,腮弧骨11-13,幽门垂184-195,脊椎骨72-75。体背部呈苍青色,腹部呈银白色。生殖期雌、雄鱼体均出现婚姻色,体背部为棕褐色,腹鳍及尾鳍下叶为橙红色,雄鱼更为明显。

生活特性

哲罗鱼非常贪食,是淡水鱼中最凶猛的鱼种之一,游动速度较快,善于追捕猎食鱼类。一年四季均摄食,冬季食欲仍很强,仅在夏季水温升高时或在繁殖期摄食强度变弱,甚至停食,生殖期停止摄食。觅食时间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后,由深水游至浅水岸边捕食鱼类或水中活动的蛇类、蛙类、鼠类和水鸟等(冷水性鱼类居多,摄食鱼类依所栖息的水域生态环境而有差异),其他时间多潜伏在溪流两岸有荫蔽的水底。哲罗鱼稚鱼以捕食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哲罗鱼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较深的水体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产卵。哲罗鱼为纯淡水冷水性鱼类,绝大部分时间栖息在低温(20℃以下)、溶解氧量较高、底质为粗沙或石砾、水深流急、水质清澈、两岸植被繁茂的山区溪流;夏季多生活在山林区支流中,秋末冬季受水位影响,结冰前逐渐游向较深水体,寻找合适的越冬场所;春季开江后,向山区溪流生殖洄游,8月以后向干流移动。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地区,西至伏尔加河流域、东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龙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发现,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乌苏里江、松花江、镜泊湖、额尔齐斯河。

繁殖方式

哲罗鱼性成熟需5龄,体长达40-50厘米,一年可多次繁殖。雄性个体成熟年龄为4年左右。生殖期于5月中旬开始,水温在5-10℃,亲鱼集群于水流湍急、底质为石砾、沙砾的小河里产卵;怀卵量1-3.4万粒,平均22万粒,成熟卵呈浅黄色,圆形,无黏性,卵径3.5-4.5 毫米。亲鱼有埋卵和护巢的习性,产卵后大量死亡,尤以雄鱼为更多。受精卵经30-35天孵化,仔鱼喜潜伏在沙砾空隙之间,不常游动。

主要价值

哲罗鱼为珍贵鱼类。肉味鲜美、细嫩,为营养丰富的鱼类,也是中国高寒地区山溪河流的名贵特产鱼类之一,在产区内为珍贵的食品。哲罗鱼属于大型经济鱼类,从养殖及生长情况看,该鱼生长速度较快,并以相等的速度发展,并且易驯化。 [1]

参考资料

  1. [1],【图】巨型哲罗鲑堪称最凶猛淡水鱼 曾被误认为喀纳斯 世界之最 ,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