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居易的茶詩
陸羽寫《茶經》對茶詩的出現有很大的影響。對於茶與文化的貢獻和影響力是顯著的。但是,茶詩在茶文化研究里算是被遺忘的一部分。[1]
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寫過64首茶詩,而且不少茶詩都很有名。[2]無論再官還是在野都與茶酒相伴,在歷史上有"別茶人"的雅號之稱,這源自其詩《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的尾句"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白居易有很多「茶友」,他們一起品茶,互相交換著各自的感想。茶友寄給他一包新茶,嘗過之後,他答復說,不寄給別人先寄給我,一定是因為自己是真的懂茶人:
目录
《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故情周匝向交親,新茗分張及病身。
紅紙一封書後信,綠芽十片火前春。
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麹塵。
不寄他人先寄我,應緣我是別茶人。
詩中敘述他在病中收到友人忠州刺史李宣寄來的新茶時的興奮心情,立即動手勺水煎茶,並從「不寄他人先寄我」一句中,可看出兩人之間深厚的情誼。[3]
辟園植茶,悠遊山林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因直言被貶江州司馬。次年,某一天他來到潯陽江邊,聽到江上傳來琵琶聲,聽到商人婦人淒涼的身世,與「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自己命運相同,遂寫下了有名的《琵琶行》。
次年,他游廬山香爐峰,見到香爐峰下「雲水泉石,絕勝第一,愛不能舍」,於是蓋了一座草堂。後來更在香爐峰的遺愛寺附近,開闢了一圃茶園。[4]
如詩中所言:
長松樹下小溪頭,斑鹿胎巾白布裘。
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鹿林鶴是交遊。
雲生澗戶衣裳潤,嵐隱山廚火竹幽。
最愛一泉新引得,清冷屈曲繞階流。
悠遊山林之間,與野鹿林鶴為伴,品飲清涼山泉,真是人生至樂。
茶詩一味禪
茶詩一味禪,晚年信佛的白居易也是如此。他一生中,閒適詩是他詩歌的一大主題,晚年更是自號香山居士,與香山僧人論道品茶,日子過得是相當悠閒自在。
白居易的瀟灑,是一種閒淡自如、從容不迫、榮辱不驚的氣度。
正如茶一般,清香沁鼻,真正用心去品,才能辨明其中滋味,自有一種使人靜心的力量。
白居易,每天每餐飯都要喝兩碗茶才夠:
《閒眠》
暖床斜臥日曛腰,一覺閒眠百病銷。
盡日一餐茶兩碗,更無所要到明朝。
興致來了,深夜裡的白居易也要招來友人喝一碗茶:
《自題新昌居止,因招楊郎中小飲》
地偏坊遠巷仍斜,最近東頭是白家。
宿雨長齊鄰捨柳,晴光照出夾城花。
春風小榼三升酒,寒食深爐一碗茶。
能到南園同醉否,笙歌隨分有些些。 [5]
當了太守,官宅被白居易住成了「幽人居」,閒來無事,就喝茶看書,喝一碗茶,讀一卷書:
《官舍》
高樹換新葉,陰陰覆地隅。[6] 何言太守宅,有似幽人居。
太守臥其下,閒慵兩有馀。
起嚐一甌茗,行讀一卷書。
早梅結青實,殘櫻落紅珠。
稚女弄庭果,嬉戲牽人裾。
是日晚彌靜,巢禽下相呼。
嘖嘖護兒鵲,啞啞母子烏。
豈唯雲鳥爾,吾亦引吾雛。
酒與茶,詩仙與詩魔
宋代大文豪蘇軾對白居易十分欽佩,處處效仿和繼承白居易的人生姿態。[7]
白居易於出世入世之間如來如去,在官在野,是中國許多文人所追求的,
詩仙蘇東坡說:「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不如「做個閒人,對一長琴,一壺酒,一溪雲」。[8] 暮年之際,茶、酒、老琴依然是與詩魔白居易長相左右的莫逆知己,唐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樂天大人與世長辭。
蘇軾《寄周安孺茶》
蘇軾深諳茶道,寫過不少茶詩,其中貶居黃州時作的《寄周安孺茶》被視為他最具代表性的詠茶之作,這首長詩不僅詳述了茶的歷史、茶的製作、飲茶之樂,也在茶身上寄寓了高遠幽雅、不落凡塵的情懷。[9]
蘇軾一生不合時宜,在政治上處於黨爭的夾縫之間,多次被貶、流放。但他卻樂觀曠達、超凡脫俗。
「清風擊兩腋,去欲凌鴻鵠。」一盞好茶,隨緣自適,蘇軾不僅為後世留下了偉大的作品,自己也在艱難的外部環境下,度過了高質量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