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唐定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定奎(1833—1887),字俊侯,安徽合肥(今肥西柿树岗乡唐五房圩人),清朝将领。谱名家祥,排行老五,唐殿魁弟。团首出身,偕兄以团首身份加入淮军铭字营,转战江苏

从刘铭传剿捻于山东、河南安徽、湖北,积功累擢副将,赐花翎。勇号与勋赏:勉勇、呼登巴图鲁、花翎、黄马褂、建威将军、谥果介。官至福建陆路提督。[1]

人物生平

咸丰年间,唐殿魁与弟唐定奎等在乡办团练,同治元年(1862年)唐殿魁与弟唐定奎率乡勇从刘铭传加入淮军,克南汇、川沙、奉贤、金山卫、拓林等城。同治二年四月攻克杨舍,八月破江阴城,九月克无锡。同治三年,攻克常州,生擒敌首陈坤书。同治四年,增募所部达到三千人。同治五年,授浙江衢州镇总兵。同治六年,调任广西右江镇。同治六年(1867年)担任总兵之职的唐殿魁战死于湖北尹隆河,年仅36岁。

唐定奎接待其兄统领三千旧部。因战功卓著,很快以提督记名,成为淮军中一员骁将。同治九年(1870年),刘铭传奉旨督办陕西军务,因积劳成疾,调唐定奎接统铭字、武毅等军。同治十年(1871年),唐定奎回防徐州。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政府在美国怂恿下借口右商船避风停泊台湾而被高山族劫杀,出兵三千入侵台湾。船政大臣沈葆桢请授,李鸿章举荐,同治帝命唐定奎率武毅铭字军十三营6500人分批自徐州出发,租轮于7月至台湾。驻扎凤山(今高雄)择险分屯,日军退守龟山,挑动土著与汉人相仇斗。唐定奎晓谕当地高山族和汉族人民团结对敌,修城筑磊为战备。当时天气炎热,疫疬流行,,士兵死有千余人,唐定奎体恤周到,军心稳定,斗志昂扬。日军力怯而退。枫港、狮头诸番山(高山族村社)结党屡出劫害良民。光绪元年(1875年)游击王开俊进剿遭伏击身死。唐定奎令诸将分道进兵,伐山开路,分遣七营屯东港南势湖,自己率领四营首当其冲攻破内外狮头等社。凡协从者一经归顺即给衣履酒食,宣示朝廷德威。胁从十余社,并在此设立招抚局,立约七条,即:“遵剃发、编户口、献凶逆、禁仇杀、立总目、垦番地、设番塾”。以龟纹番社首领任诸社总目,赦其胁从。自此台南大定。

光绪三年(1877年),唐定奎从福建带武毅军八营,马步水雷各一梢,4000多兵力移住江阴,分左右俩军在黄山之南扎营驻守,督师江阴,演兵操防,在高巷建火药库,于黄山设电报局,修治狼山,福山炮台,光绪九年(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翌年5月,法国舰队入侵我国领海,染指台湾。清政府急招力主抗法在家养病的刘铭传加以巡抚头衔督办台湾军务。

唐定奎以福建陆军提督守土有责,依然支撑着病体赴防。他命左军张景春接统江阴防务,亲率右军高章元4个营渡海入台,成为刘铭传抗击法军保卫台湾的主力。8月首战基隆告捷,杀法军三、四百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发战争结束后,刘铭传受命为首任台湾巡抚。唐定奎病请开缺,留高章元部,自己仍回到江阴。光绪十三年(1887年)于江阴病故。遗体奉诏归葬故里(肥西与六安交界的双河镇西街外青龙庵旧址)。在江阴建将军坟――“衣冠冢”,敇建功臣专祠――唐公祠)。岁月悠悠物换星移,唐定奎将军坟――“衣冠冢”依然、“唐公祠”古建筑基本完好,唐定奎这位晚清杰出爱国名将,但愿历史不要忘记。

视频

唐定奎 相关视频

【新春走基层】安徽合肥:城市“寒带”里的坚守
纪念唐定奎抗日保台145周年暨祭祀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