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司村,是唐崖土司治所的遗址,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作为“土司遗址”之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

唐崖土司始自元至正六年(1346年)覃氏始祖被封为安抚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被废除。唐崖土司共历16代389年,司城所在地一直未变。城址西面倚靠玄武山,东临唐崖河,地势西高东低,东西长1200余米,南北宽600余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城址从外至内分为三重:外城、内城和宫城。

目录

布局分布

综述

土司城在山水秀丽的唐崖河西岸玄武山麓,土司城帅府内,布设机构颇完整,建有衙署、官言堂、大小衙门、牢房、阅台书院、靶场、万兽园等。唐崖土司曾是尖山、活龙、二仙岩、清坪一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土司城内有三个主要遗址:石牌坊、石人石马、土司王墓。

城墙

唐崖土司城的东分地方修建了城墙(又称外城墙),在其北面和东北面还修建了内城墙。城墙以自然石块稍微加工后垒砌而成,现大多可见,并保存在1米以上。其中,临河一面保存最好,高达2.5米,现存城墙基宽3.2米。

在城的东门处,原有的城楼基础墙体远远大于城墙的宽度,现残宽6米至7米左右,可明显看出是城门楼的基础,现东城墙残长150米。

街巷

城址中的街巷,至今仍清晰可见。由三街十八巷三十六个院落组成,分为上、中、下三街,呈不则形状,全长880米。以石牌坊为中心,称中街,街面全部以青石铺砌而成,条石长2米,宽0.3米,横向顺街镶嵌,街面宽阔而整齐。沿大衙门而下,称上街;沿小衙门而上,称下街。36条巷道仍以石块铺砌,随地势连接街道,四通八达。其中在上街和南城墙之间依次平行着“一横道”、“二横道”、“三横道”。

文物遗存

衙署区遗址位于城址中心位置,周围院墙围合,为一大型院落,东西长218米、南北平均宽155米,总面积33790平方米。遗址分布于自东向西的五级台地,地势逐渐抬高,沿东西轴线依次为“荆南雄镇”牌坊、大衙门遗址、官言堂遗址及附属建筑、内宅,建筑皆朝东。除牌坊为地面遗存外,其余皆为地下遗址。

“荆南雄镇”牌坊[2]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是朝廷为表彰第十二代土司覃鼎的战功而立。为唐崖土司城遗址中最具标志性的建筑遗存,是衙署区建筑群的起始。前有石阶与中街垂直连接。牌坊为砂石仿木结构,高7.15米,通宽8.04米,三开间,四根石柱前后有高2.5米的抱鼓石及石狮(现残存一个)。横额中两面分别书写“荆南雄镇”和“楚蜀屏翰”八个阴刻大字。前后均有题记,记录了牌坊的建造缘由、时间。中间枋面雕刻“土王出巡”“哪吒闹海”等题材,两侧枋面雕刻“渔樵耕读、槐荫送子”及麒麟图案。这些题材多取自汉地,但有本地变通,也有直接反应土司生活“土王出巡”等,是汉土艺术结合的产物。

大衙门遗址位于牌坊之西,高于牌坊的台地上。建筑遗址坐西朝东,前有月台,南北长约33.5米,东西现存宽度4.4米,为一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建筑基址。

官言堂遗址位于大衙门遗址以西、高于大衙门遗址的台地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内宅遗址位于最高一级的台地上。

视频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址
唐崖土司城址:申遗路上的“唐崖速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