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戰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商業戰爭是中國的經濟術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戰爭是具有殘酷手段的資本主義」在戲劇《滑稽模仿》中,主人公用這句話,為商業經營提供了一個恰當的比喻,雖然很久以前人們就把戰爭與經商相互關聯,但從來未像現代管理詞典中出現的這麼頻繁,
公司、企業現在已經變成接管爭奪與市場滲透、價格激戰與銷售偵察、落井下石與巧妙兼併的綜合戰場,戰爭的定義已經融合到公司的行業,雖然,這一有趣的類似之處正是當今的企業管理者們從軍事戰略角度要吸取的經驗教訓。
商業運營就是戰爭,企業之間每次爭奪,都有失敗的一方和勝利的一方,領土就是占有的市場和特殊行業的領導地位,雖然看不到硝煙和戰火,但是卻伴隨這暗潮湧動和風起雲湧,雖不見刀光劍影,卻有明爭暗鬥,雖沒有你死我活,但是卻總是興衰勝敗,所以,一個企業的成功,就以來於進攻和防守策略的混合運用
術語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組織開展的包括我國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名詞術語的規範和審定,「對支撐科技發展,保障語言健康,傳承中華文化,促進社會進步,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義」。該機構界定的「科技名詞」(terms i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也稱為「術語」,「是專業領域中科學技術概念的語言指稱,即科學技術概念在語言中的名稱」。
因此無論是文化核心詞還是學科的專業術語,都是概念的語言指稱或詞和短語的固化形式。術語雖屬語言中詞彙的組成部分,卻與一般詞彙有較大區別。即為便於語言之間的信息交換,術語反映的是現代世界科學技術的通用概念,術語所指稱的概念特徵、概念關係、概念定義、概念體系、概念訂名具有國際化和超語言性的特徵。中國名詞術語規範的國家標準實際上主要是基於漢語制訂的,而漢語名詞術語審訂原則和方法又很大程度上參照了術語規範的國際標準,絕大多數現代漢語的科學技術術語是音譯或意譯的西方語言術語。這種做法無疑可以促進不同國家語言之間的信息交換,但是術語規範化在提高語言信息交換效率的同時,也會對語言多樣性的保持和語言的自主創新產生消極影響,因此語言規範和語言創新是需要平衡與協調的兩種語言發展過程中同等重要的目標和趨勢。特別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專業術語來說,術語所反映的相關概念範疇與其指稱語言的關係非常密切,術語的規範制定與交流傳播也會受所屬語言的明顯制約。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的你知道有多少個嘛?,搜狐,2022-08-14
- ↑ 漢語的發展史,你了解多少:你真的會說漢語嗎?,搜狐,202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