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弗兰茨·卡夫卡作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商人》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写的短篇小说。
原文
店员们都喜欢我,那是可能的。但我并不感觉到这一点。我的小公司使我内心充满了忧虑。而这种忧虑又使我额头和太陽穴发痛,相反,却没有给我一种满意的前景。因为我的公司太小。
必须对营业时间内的几个小时作出一些规定,提醒店员避免重大错误,每一季度估计下一季度的趋势,我们要考虑的不是县里那些人的趋势,而是乡下那些不好接近的农民的趋势。
职工们花我的钱,他们的情况我无法了解清楚,他们遇到的不幸,我也不知道,要是我能防范这些不幸就好了。也许他们变得善于挥霍了,而且在某一个饭店花园里举行庆祝活动,而其他的人则在举行庆祝活动的时候,正在逃往美国的路上。营业日的晚上,公司停业了,我又突然亲自见到了这种情况,而且看了几个小时,而我对于公司的情况又无能无力,我心中存在的这种烦恼有如潮水,第二天又向我袭来,我忍受不了啦;这种潮水毫无目的的将我卷走,可我一点也不能适应这种心情,只能回家。因为我脸上、手上都是汗渍渍的,脏兮兮的。衣服上满是油污和尘土。头上的工作帽和被钉子磨损了的靴子上也是这样。我回家,犹如走向浪头,我将两个手的指头互相挤压,弄得嘎啦作响,几个小孩朝我走来,我抚摩着他们的头发。但是路太近,很快我就到家了。我打开电梯的门走进去。
我发现我现在突然孤单,其他那些人坐不了电梯,必须上下楼梯,他们这时有点儿累了,他们必须喘着粗气等待家里开门。这时,他们有理由发火和不耐烦,进入起居室他们将帽子挂起来,经过带有几扇玻璃门的走道才到了他们自己的房间,这时他们才是孤单的。
可我在电梯里面就已经是孤单的了,我跪着照了照那个电梯里窄狭的镜子。当电梯开始上升时,我说:“安静点,回去吧,您不是要去树荫下吗?要躲在窗帘后面吗?您不是要去那带拱顶的凉亭吗?楼梯栏杆在奶色窗玻璃旁边往下滑去如同水往下冲一样。”我用牙齿讲话:“飞走吧,您那一对我从未见过的翅膀会带您去乡村的谷地,如果您愿意消闲的话,那就去巴黎。”
然而窗外的景色倒是可以享受的,所有三条街的游行队伍都过来了,彼此又都不让道,走得乱七八糟。最后几行队伍中间,居然还 空出了一块地方。您用手绢向下面招呼,您惊奇,您感动,您赞美过路的漂亮的夫人。
您走在横跨小溪的木桥上,不是朝着在水中洗澡的小孩们,而是对军舰上成千水兵的欢呼声感到惊奇,跟着那个老实的男人,当您在大门入口撞着他的时候,就抢他的东西,旁边的每个人都将手插入口袋,您看着这位老实人伤心地上路并拐人左边胡同。
一些骑马奔驰的军警分散得很开,他们调唆警犬将您挤退。让他们去吧,他们会把这些空荡荡的胡同弄得乱七八糟的。我知道,他们已经行动了。我求您,成双搭对地走吧,慢慢地绕过街角,飞快地越过广场。
那我必须下楼,扔下这个游行队伍。我按门铃,姑娘开门,我向她打招呼。
(陆增荣译)[1]
作者简介
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年7月3日~1924年6月3日),生活于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
卡夫卡1883年出生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和法律,1904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可惜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