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尼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里里希·威廉·尼采德
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
出生 1844年10月15日
國籍 德國
職業 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
知名於 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很大
知名作品 《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
《不合時宜的考察》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等。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 (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呂岑附近的洛肯村德國著名哲學家、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被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

主要著作有《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等。24歲時成為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直至1900年去世。

人物生平

1844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希·尼采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呂岑附近的洛肯村的一個牧師家庭。 1849年7月30日,尼采的父親卡爾·尼采因患腦軟化症去世。1858年10月進入瑙姆堡附近的普夫塔文科中學學習。在校期間與同學卡爾·馮·戈斯多夫和保羅·杜森結為好友。 1864年10月進入波恩大學攻讀神學和古典語言學。1865年10月轉學到萊比錫大學繼續攻讀語言學。閱讀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深受影響。 1866年開始與同學埃爾溫·洛德結為好友。1868年11月8日在萊比錫結識理查德·瓦格納。1869年2月被巴塞爾大學聘為古典語言學副教授。5月17日首次到盧塞恩城郊的托里普森拜訪瓦格納。5月28日在巴塞爾大學發表就職演講,題目是《荷馬與古典語言學》。 1870年,創作《悲劇的誕生》(1872年1月出版)。3月被任命為正教授。8月以志願看護兵的身份參加普法戰爭,傳染上白喉和痢疾。10月因病退役,回到巴塞爾大學,與同事弗蘭茨·奧弗貝克結為好友。 1872年2—3月在巴塞爾大學作題為《我們教育設施的未來》的演講。(後作為遺著出版)5月22日參加拜洛特音樂節大劇院奠基典禮。 1873年,創作《不合時宜的思想》第一部《懺悔者和作家大衛·施特勞斯》《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未完成,其片斷後作為遺著出版)。 1874年,創作《不合時宜的思想》第二部《論歷史對人生的利弊》和第三部《教育家叔本華》。 1876年《不合時宜的思想》第四部《瓦格納在拜洛特》。8月前往拜洛特出席首屆音樂節。9月同心理學家保羅·雷進一步交往,成為好友。10月因病獲假,同保羅·雷和瑪爾維達·馮·梅森布格一起在索倫特過冬。10—11月在索倫特同瓦格納最後見面。 1878年,創作《人性的,太人性的》的第一部。1879年病重,辭去巴塞爾大學教職。1880年《漫遊者及其影子》,《人性的,太人性的》的第二部。3—6月首次在威尼斯逗留。11月開始首次在熱那亞過冬。 1881年,創作《曙光》。首次在瑞士恩加丁高山療養地西爾斯—瑪麗亞度夏。1882年,創作《快樂的科學》。1883年,創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二部。 1884年,創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三部。8月亨利希·馮·斯坦因來西爾斯一瑪麗亞拜訪尼采。 1885年,創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四部。1886年,創作《善惡的彼岸》。

1888年4月首次在都靈逗留。喬治·勃蘭兌斯在哥本哈根大學開設關於尼采的講座。5—8月創作《瓦格納事件》《酒神頌》。(1891年出版)8—9月創作《偶像的黃昏》。(1889年1月出版)。9月創作《反基督的人》(1894年出版)。10—11月創作《看哪這人》。(1908年出版)。12月《尼采駁瓦格納》(後收入全集出版)。 1889年1月在都靈精神錯亂,送往耶拿大學精神病院。1900年8月25日,病逝於魏瑪。

個人生活

家庭成員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卡爾·路德維希·尼采 曾任普魯士王國四位公主的教師、新教牧師

母親 弗蘭切斯卡·奧勒 虔誠的新教徒

妹妹 伊麗莎白·福斯特-尼采 尼采著作編注家

社會交往

1875年10月,結識瑪爾維達·馮·梅森布格,後成為好友。1890年5月母親護送尼採回瑙姆堡。1897年4月20日尼采母親去世。妹妹伊麗莎白將尼采遷移到魏瑪。

主要作品

出版時間 作品名稱

  • 1867年 《第歐根尼·拉爾修》
  • 1870年 《希臘的音樂劇》、《蘇格拉底和悲劇》
  • 1872年 《悲劇的誕生》、《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荷馬的競爭》
  • 1873年 《不合時宜的考慮》第一部《大衛·斯特勞斯》,《思維和事實性》
  • 1874年 《不合時宜的考慮》第二部《歷史研究的功罪》,第三部《作為教育者的叔本華》
  • 1876年 《不合時宜的考慮:第四部《理查德·瓦格納在拜羅伊特》
  • 1878年 《人性的、太人性的》
  • 1879年 《漂泊者和他的影子》、《雜見和箴言》、《漫遊者及其影子》
  • 1881年 《曙光》(又名《朝霞》)
  • 1882年 《令人愉快的知識》第一、二、三、四部
  • 1883年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二部
  • 1884年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三部
  • 1885年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四部
  • 1886年 《善惡的彼岸》
  • 1887年 《道德的系譜》
  • 1888年 《瓦格納的情況》 《偶像的黃昏》《反基督教者》《尼采對瓦格納》《瞧!這個人》

哲學思想

生命意志

對尼采來說,哲學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思索。尼採在他的第一部學術著作《悲劇的誕生》中,就已開始了對現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裡,儘管物質財富日益增多,人們並沒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機械模式壓抑人的個性,使人們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創造文化的衝動,現代文化顯得如此頹廢,這是現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縮。尼采指出,要醫治現代疾病,必須恢復人的生命本能,並賦予它一個新的靈魂,對人生意義做出新的解釋。他從叔本華那裡受到啟示,也指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意志。

批判傳統道德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傳統的基督教道德和現代理性。在認識論上,尼采是極端的反理性主義者,他對任何理性哲學都進行了最徹底的批判。他認為,歐洲人兩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創造物,附屬物。人生的價值,人的一切都寄託於上帝。雖然自啟蒙運動以來,上帝存在的基礎已開始瓦解,但是由於沒有新的信仰,人們還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采的一句名言「一聲斷喝——上帝死了」——是對上帝的無情無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說,自己是殺死上帝的兇手,指出上帝是該殺的。基督教倫理約束人的心靈,使人的本能受到壓抑,要使人獲得自由,必須殺死上帝。尼采認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歷史必然性,它從被壓迫者的宗教,轉化為統治者壓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歷史的必然。殺死了作為神的上帝,又迎來了資本的上帝,資本化身的上帝。 尼采認為,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上,人們獲得了空前的機會,必須建立新的價值觀,以人的意志為中心的價值觀。為此,要對傳統道德價值進行清算,傳統的道德觀念是上帝的最後掩體,他深深的滲透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蝕人們的心靈。尼采自稱是非道德主義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西方的傳統道德所崇尚的美德。

批判現代理性

尼采對現代理性也持批判態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學家開刀,他指出:哲學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歷史感,幾千年來,凡是經哲學家處理的一切都變成了概念木乃伊。理性所起的作用無非是把流動的歷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恆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現實。結果是扼殺了事物的生滅變化過程,扼殺了生命。這個世界是一個充滿了偶然性的,動盪不定的,從而無法捉摸的世界。實況是沒有的,一切都是流動的,抓不住的,躲閃的。哲學家的第二個特性是「拒絕感官的證據」,顛倒了真正的世界和假象的世界。感性證據是真實的,可信的,只是對它們加工時才塞進了謊言。哲學家的第三個特性是混淆始末,他們否認生長過程,進化過程。哲學家的第四個特性是運用語言中的「理性」強制人們犯錯誤。「是」與「存在」混為一談,弄假成真,弄真成假,矇騙無知的人們。他認為,從蘇格拉底到現代人都狂熱的訴諸理性,是很荒謬的。人類之所以崇尚理性,是指望它給人帶來自由和幸福;然而結果恰恰相反,理性處處與人的本能為敵,造成人的更大痛苦。 批判理性帶來的謬誤是正確的,但是不能否定理性的存在,理性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理性是人類進步的標誌,是人類文明進程的碩果。歷史上一些傑出的哲學家就是用理性的武器觀察世界認識世界的。理性本身沒有錯,理性是不能否定的。沒有理性,人類就不能正確的認識世界,認識真理。沒有理性,人類將落入迷茫可怕的境遇。

強力意志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學,將生命意志置於理性之上的哲學,非理性的哲學。作為對理性提出了挑戰,他提出了強力意志說。用強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傳統形而上學的地位。強力意志說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強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權勢,它是一種本能的,自發的,非理性的力量。它決定生命的本質,決定着人生的意義。 尼采比較了強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靜,精確,邏輯,生硬,節慾;強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躍,爭鬥。強力意志源於生命,歸於生命,它就是現實的人生。人生雖然短暫,只要具有強力意志,創造意志,成為精神上的強者,就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強力意志作為最高的價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為人世間的不平等作了辯護。在尼采看來,人類與自然的生命一樣,都有強弱之分,強者總是少數,弱者是多數。歷史與文化是少數強者創造的,他們理所當然的統治弱者。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級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級制度.

超人哲學

尼采提出他的超人哲學,關於建構理想人生的哲學。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徵,是尼采追求的理想目標和人生境界。尼采對現代人,現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夢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體的人,是一個虛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閃電那樣的氣勢和風格。超人還沒有現實的存在,它是未來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給現實的人生提出了價值目標;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他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指出,超人就是大地的意義。其喻義是說,超人是對天國的否定,是對上帝的替代。 尼采的唯意志論哲學價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尼采繼承了啟蒙運動的精髓,反映了現代意識的覺醒。對人生價值的積極肯定,引發了人們對人生意義人生價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對工具理性和工業文明的否定性批判,開啟了現代非理性主義思潮。另一方面,對理性的批判,對傳統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這正是後現代主義欣賞的一面。 尼采的哲學觀最重要的一點是哲學的使命就是要關注人生,給生命一種解釋,給生命的意義一種解釋,探討生命的 意義問題。這與尼采所讀叔本華的著作有一定關係。還有一點看法,尼采指出哲學是非政治的,哲學和政治是兩回事。所以尼采對哲學的看法,第一是對生命,關注人生,第二非政治的,第三非學術的。哲學不是純學術。尼采對傳統哲學進行批判,關鍵在於沒有關注人生。傳統哲學造成的後果是虛無主義。現象背後是沒有本質的.

文學特點

散文

尼采的散文集中地體現了作者的深刻思想。首先,尼采反對從概念到概念的思維方式,反對長篇大論的說教和論證,而是有感而發,針對某個問題,采小節的方式,以類似於警言和格言的形式提出自己的新論點。正是在這樣類似短文的散文中,尼采有意識地向東方思維方式接近,以擺脫西方傳統的、形而上學的思維模式的羈絆。在表述上,他更多地是揮灑自如地表述,使文字更生動和具有感悟性,把徹底的批判精神與紮實的古典語功底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其次是振聾發饋。一語破的是尼采散文的主要語言風格。在作品中,尼采探討了各種人生問題,而所有問題都立足於一個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即世界是生成的,存在是段設的,同樣,上帝也是根據人的需要而虛構的。因此,尼采認為:世界上沒有事實,只有解釋,指出「上帝死了」,強調價值重估。正是因為尼采能一針見血地指出西方的社會體制、文化傳統、觀念形態中的弊病,所以,20世紀人們對他的思想作出的反應要比他所處的時代強烈得多。再次,尼采認為藝術的象徵力可以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世界。而隱喻是啟發人們思索的更好手段。因此,他的作品中揮灑自如地使用明喻、隱喻和諷喻等藝術思維手段。正是因為隱喻等藝術手段的運用,使他的散文更具生命力、感悟力和意義上的張力。

詩歌

尼采的詩分為兩類,一類是「格言」,即哲理詩,另一類是「歌」,即抒情詩。他的格言詩凝練、機智、言簡意賅、耐人尋味。如他自己所說,「我的野心是用十句話說出別人用一生說出的東西,——說出別人用一生沒有說出的東西。」為了實現這個「野心」,他對格言藝術下了千錘百鍊的功夫。有些格言詩,短短兩行,構思之巧妙,語言之質樸,意味之深長,堪稱精品。如《老實人》《銹》《非自願的引誘者》及《反對狂妄》等。尼采的抒情詩也貫穿着哲理,但方式與格言詩不同。他力圖用他的抒情詩完整地表現他的哲學的基本精神——酒神精神,追求古希臘酒神祭頌歌那種合音樂、舞蹈、詩歌為一體,身心完全交融的風格,其代表作是《酒神頌》。這一組詩節奏跳躍,韻律自由,如同在崎嶇山中自由舞蹈;情感也恣肆放縱,無拘無束,嬉笑怒罵,皆成詩句。尼采自己認為《酒神頌》是他最好的作品。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它的確是一組非常獨特的抒情詩,最能體現尼采的特色。

參考資料

  1.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搜狗百科
  2. 一半天才,一半瘋子:尼采,天下文化網
  3. 尼采:下去者的夢想與痴醉,王育琨的博客,2015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