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喜马拉雅旱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喜马拉雅旱獭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喜马拉雅旱獭(学名:Marmota himalayana)别名哈拉、雪猪,属于啮齿目、松鼠科、旱獭属的一种大型地栖啮齿类哺乳动物,体呈棕黄褐色,并具散在黑色斑纹,体型粗壮而肥胖,尾短。喜马拉雅旱獭为穴居、群居动物,洞巢成家族型,是青藏高原特有种,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与中国接壤的尼泊尔等国的青藏高原边缘山地,为该区域内鼠疫的主要储存宿主,是青藏高原区域鼠疫预防的重点监控对象。

简介

外形:喜马拉雅旱獭体形粗壮,雄性个体身长在47—67厘米之间,雌性在45—52厘米之间;雄性个体的体重约6000克,雌性个体约5000克。喜马拉雅旱獭身躯肥胖,类似于圆条形。头部又短又宽,耳壳短而小,颈部短粗,尾巴短小而且末端略扁,长不超过后足的2倍。雌性个体生有乳头5对或6对。四肢短粗,前足长有4趾,后足长有5趾,趾端具爪,爪发达适于掘土。毛色:自鼻端经两眉间到两耳前方之间有似三角形的黑色毛区,即“黑三角”,此黑三角愈近鼻端愈窄,色调愈黑。嘴四周为黄白色、淡棕黄色或橘黄色。眼眶黑色,面部两颊到耳外侧基部呈淡黄褐色或棕黄色。明显有别于“黑三角”。耳壳呈深棕黄色或深黄色。颈背和体背部同色,呈沙黄色。毛基黑褐色,中段草黄色或浅黄色,毛尖黑色。背部至臀部黑色毛尖多显著,常形成不规则的黑色细斑纹。体侧黑色,肛门和外阴周围染深棕色或深棕黄色。四肢和足上面呈淡棕黄色或沙黄色,下面与体腹面同色。足掌和爪黑色。尾背面毛色同背部,毛端约1/4为黑色或黑褐色;尾腹面近基部1/2为棕黄色或褐黄色,端部1/2为黑褐色。毛色随年岁、地区不同而变异。幼体毛色多较成体灰黄或暗,有少数白化个体。

评价

活动:喜马拉雅旱獭营白昼活动。初春出蛰时,待日出,地面气温较高后,出洞先取暖,后寻食;午间也在洞外趴伏,日落前,即入洞。夏季天暖后,则晨曦和黄昏时期出洞较多。雨雪(春雪)时尚有活动的。冬季入洞冬眠,冬眠时洞口堵塞。活动范围常以巢域为中心,活动半径一般不超过500米,有较固定的路线。能直坐,如树桩,远眺瞭望,听觉发达,较难接近,发现异物时,作“咕比咕比”叫声,呼叫不已;当接近时,即钻入洞里。[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