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喜馬拉雅旱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喜馬拉雅旱獺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喜馬拉雅旱獺(學名:Marmota himalayana)別名哈拉、雪豬,屬於齧齒目、松鼠科、旱獺屬的一種大型地棲嚙齒類哺乳動物,體呈棕黃褐色,並具散在黑色斑紋,體型粗壯而肥胖,尾短。喜馬拉雅旱獺為穴居、群居動物,洞巢成家族型,是青藏高原特有種,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與中國接壤的尼泊爾等國的青藏高原邊緣山地,為該區域內鼠疫的主要儲存宿主,是青藏高原區域鼠疫預防的重點監控對象。

簡介

外形:喜馬拉雅旱獺體形粗壯,雄性個體身長在47—67厘米之間,雌性在45—52厘米之間;雄性個體的體重約6000克,雌性個體約5000克。喜馬拉雅旱獺身軀肥胖,類似於圓條形。頭部又短又寬,耳殼短而小,頸部短粗,尾巴短小而且末端略扁,長不超過後足的2倍。雌性個體生有乳頭5對或6對。四肢短粗,前足長有4趾,後足長有5趾,趾端具爪,爪發達適於掘土。毛色:自鼻端經兩眉間到兩耳前方之間有似三角形的黑色毛區,即「黑三角」,此黑三角愈近鼻端愈窄,色調愈黑。嘴四周為黃白色、淡棕黃色或橘黃色。眼眶黑色,面部兩頰到耳外側基部呈淡黃褐色或棕黃色。明顯有別於「黑三角」。耳殼呈深棕黃色或深黃色。頸背和體背部同色,呈沙黃色。毛基黑褐色,中段草黃色或淺黃色,毛尖黑色。背部至臀部黑色毛尖多顯著,常形成不規則的黑色細斑紋。體側黑色,肛門和外陰周圍染深棕色或深棕黃色。四肢和足上面呈淡棕黃色或沙黃色,下面與體腹面同色。足掌和爪黑色。尾背面毛色同背部,毛端約1/4為黑色或黑褐色;尾腹面近基部1/2為棕黃色或褐黃色,端部1/2為黑褐色。毛色隨年歲、地區不同而變異。幼體毛色多較成體灰黃或暗,有少數白化個體。

評價

活動:喜馬拉雅旱獺營白晝活動。初春出蟄時,待日出,地面氣溫較高后,出洞先取暖,後尋食;午間也在洞外趴伏,日落前,即入洞。夏季天暖後,則晨曦和黃昏時期出洞較多。雨雪(春雪)時尚有活動的。冬季入洞冬眠,冬眠時洞口堵塞。活動範圍常以巢域為中心,活動半徑一般不超過500米,有較固定的路線。能直坐,如樹樁,遠眺瞭望,聽覺發達,較難接近,發現異物時,作「咕比咕比」叫聲,呼叫不已;當接近時,即鑽入洞裡。[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