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嘉兴土特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市境介于北纬30度21分至31度2分与东经120度18分至121度16分之间,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

历史名人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嘉兴历代名人辈出,仅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风景名胜

嘉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环境优美,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嘉兴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桐乡乌镇,以及海盐南北湖平湖九龙山等一批著名景点,构成了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

气候

嘉兴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但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干天气短得多。嘉兴年平均气温16℃,1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平均无霜期230天;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左右。全年有3个明显的降水时段即4~5月的春雨;6~7月的梅雨和9月的秋雨;1月是下雪最多的月份。[1]

秀洲槜李

良种,在古代是献给帝王的“贡品”珍果,是江南吴越文化的象征,更是见证嘉兴历史的活化石,“嘉兴”地名是先有“槜李”后有嘉兴。槜李树树形优美,花似雪海,远望晶莹如雪,果肉鲜润如 琥珀,完熟后浆液极多,味鲜甜爽 口,带有酒香,吃时只需在果皮上 刺一小孔,慢慢吮吸果汁,吸完汁后只剩下皮和核。由于品质口感超群,槜李在中国 “十大名李”当中 一直位居首位,是水果精品当中的精品,也是浙江省唯一列入濒危抢救保护的果树品种。

历史由来

槜李最早产于嘉兴新篁净相寺一带。到春秋战国时代,屠甸、百桃一带栽培已很普遍。据清《槜李谱》记载,在春秋时代,吴、越交兵时,当时盛产槜李的桃园亦筑城拒吴,后有“槜李城”之称。可见此地植李悠久。槜李为历代文人赏识,题咏传说较多。相传范蠡西施去吴,经嘉兴,以槜李解渴,纤指一划,从此槜李有一痕。清末朱彝尊写了《槜李赋》,留有“听说西施曾一插,至今颗颗瓜痕漆”的诗句。

种植历史

槜李是典型的千年名果,从春秋战国至今,槜李已有 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曾分布于各地,由于品种退化等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秀洲槜李具有果型大,果皮厚,易剥离,成熟时呈暗紫色如琥珀,果肉淡橙黄色,软熟后化浆,细嫩多汁,味鲜甜爽口,带有酒香,堪称诸李之冠,古为“江南贡品”,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秀洲区政府十分重视发展,1999年成立了嘉兴市研究会,对嘉兴槜李进行深入研究,并与省农业厅一起开展了槜李的抢救与开发研究项目,来保护、发展、提升槜李,加快推进秀洲槜李产业规模扩张与品质提升,实现产业化生产。 秀洲区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槜李产业发展,制订了相关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补助政策,对新种10亩以上槜李,每亩补助400元,开展了“送苗到村、种树到户”的槜李千家行活动,加快推进秀洲槜李产业规模扩张与品质提升。同时与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槜李良种筛选及其结实稳定性研究,破解槜李生产中座果率低、产量不稳定等技术难题,制订了秀洲槜李生产技术规程,建立了一套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槜李品质。经过多年的发展,槜李面积已有600多亩,每亩产值可达1.5万元。此次“秀洲槜李”通过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对提升秀洲槜李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域范围

秀洲槜李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辖5个镇2个街道115个行政村,东到油车港镇钱家桥村,南到王店镇三建村,西到新塍镇旗星村,北到王江泾镇双塔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36′— 120°46′,北纬30°35′—30°43′,总面积542平方公里。

品质特征

独特感官特征

秀洲槜李果型大,扁圆形,果顶平广,顶洼浅凹陷,常有黄褐色指甲刻状痕一条(即传说中的西施指痕印)。果皮厚,强韧,易剥离,底色黄绿,带有暗紫红彩色,且有黄褐色果点密布,成熟时呈暗紫色如琥珀。果面包裹一层白色果粉,似蒙了一层薄纱,让秀洲槜李更显得娇媚迷人。秀洲槜李果肉淡橙黄色,软熟后化浆,味鲜甜爽口,带有酒香,堪称诸李之冠,古为“江南贡品”。

独特的内在品质指标

含可溶性固形物15.2%-16.8%,细嫩多汁,纤维少,无硬块。含酸0.75-0.95%,富有多种维生素和磷、钙、铁等矿物质;酸甜适可,味浓,有独特的酒香味。 秀洲槜李生产基地远离集镇、工厂等污染源,生产环境洁净,合作社按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种植生产。

形态特征

槜李,树形大,树冠开展,一般高三米左右。其萌芽抽枝力很强,但盛花期和坐果期则怕风、雨、雾,故当地常将其栽种在房前屋后,或种在别的李树当中。果实于7月中旬成熟,果实硕大,均重50克左右,色泽殷红,形状扁圆,美观鲜艳。果肉淡橙色,初采之果,肉质致密,甘美爽口;放四五天后,果肉变软,化为浆液,在皮上戳个洞,即可吸食,甜蜜中带有酒香,品质极佳。

生物学特性

槜李属蔷薇科李属,是中国李 的古老良种,但不耐涝,花期易遭受晚霜危害。果实扁圆形,单果重 65. 0 ~ 125. 0 克,果粉中等,果皮 紫红色,韧性强。黏核,单核重 1. 22 克,果肉橙黄色,肉质硬,完 熟时致密,浆液极多,可溶性固形 物含量17. 00% ~21. 00%,常温下 可存放1 周左右。树姿较开张,可 以自花结实,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 枝结果为主。嫁接苗栽后第 3 年开始结果,单株产量 15 ~ 35 公斤, 露地栽培每亩产量应控制在1250 公斤之内,才能确保果实品质,经 济寿命 35 年左右。在浙江省嘉兴 市,3 月下旬至 4 月初开花,6 月 中旬至8 月中旬果实成熟。[2]

平湖糟蛋

平湖糟蛋,浙江省平湖市著名传统美食,采用优质糯米和酒糟糟渍而成,糟蛋浙江平湖、四川宜宾均有生产,以平湖所产最为著名。一般的禽蛋都是硬壳的,而浙江平湖的糟蛋却是软壳的。因为经过糟渍后,蛋壳脱落,只有一层薄膜包住蛋体,其蛋白呈乳白色,蛋黄为橘红色,味道鲜美,只要用筷或叉轻轻拨破软壳就可食用,如把它蒸来吃,那就失去糟蛋的风味。 平湖的槽蛋相对来说还是有比较多的,在浙江,这是一种有名的特产,也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美食,很多人喜欢吃,也享受吃这种槽蛋,不说别的,这么多的特色美味中,这种地方美食在浙江就还是比较少见的了。

菜品特色

平湖糟蛋,浙江省平湖市著名传统美食,采用优质糯米和酒糟糟渍而成,糟蛋浙江平湖、四川宜宾均有生产,以平湖所产最为著名。平湖糟蛋曾列为贡品,得到乾隆皇帝“御赐”金牌一块。解放后,它更是受到海内外好评。一般的禽蛋都是硬壳的,而浙江平湖的糟蛋却是软壳的。因为经过糟渍后,蛋壳脱落,只有一层薄膜包住蛋体,其蛋白呈乳白色,蛋黄为橘红色,味道鲜美,只要用筷或叉轻轻拨破软壳就可食用,如把它蒸来吃,那就失去糟蛋的风味。

营养价值

浙江嘉兴平湖槽蛋的营养种类齐全,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更是大家熟悉的特色保健蛋,其中主要的就是蛋白质、脂肪、卵磷脂、卵黄素、维生素A、D、B和铁、钙、磷、钾、硒等,并含有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必须的18种氨基酸,这就是关于槽蛋的总体价值。也算是比较有特色的重点美味之一。平湖糟蛋营养丰富,我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称赞其为“美味的食品,营养的食品”。平湖糟蛋不仅是冷食佳品,而且有增食欲、助消化、维护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和促进血液循环等多种功效,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旺盛的生命力。

历史由来

浙江嘉兴平湖槽蛋的历史还算是比较悠久的,清雍正年间(1722-1735),在浙江平湖城西有一个叫徐源源的酒坊老板,酿酒流传地方百姓,有一年黄梅季节发大水,把徐老板家中的一些鸭蛋混入了酒酿糟中,数月后,徐老板发现此蛋便敲开蛋壳,却惊喜地看到半透明的蛋白里,裹着橙红的蛋黄,气味醇香扑鼻,随即尝一点感到滋味特别,回味悠长,徐老板顿觉喜出望外,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因为他想到了这里的生意经,他决定把鸭蛋用糯米酒酿槽渍成为槽蛋,去上市出售何乐不为,平湖槽蛋便从此降临人间。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天,已经成为佳话了,也算是比较独特的特色美食之一。

价格

好吃的蛋主要价格又不贵,其实还算是值得我们一吃的,也是一种特色的美味蛋之一,一般只要10块钱,你都可以吃饱咯,这种美食的馅料又多,总体上的口感又够美味独特,所以时不时吃吃都是非常之不错的,也很多人喜欢吃。成为了当地街头上流行的小吃了。

制作方法

菜系

浙菜

原料

鹅蛋10个、醋400克、香糟卤500克

制法

选新鲜整齐的鸭蛋,洗净,放入小坛内;加上醋,封好坛口; 约一个星期后,蛋壳变软,小心取出,用冷水洗去醋味,沥干; 将小坛内的醋倒掉,洗净小坛,再将鸭蛋轻轻放入,倒入香糟卤,并将坛口密封; 约一个星期后即可食用,随吃随蒸即成。[3]

海宁缸肉

海宁缸肉是一道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及周边地区的著名乡土菜肴,实质为焖缸酥肉。它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的人类以陶缸烹饪兽肉。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经历了陶缸、铁锅、电器的演变,传统渐渐消失,但海宁一直保留了千年前祖先以陶缸烹肉的原生态方法,并在发展过程中,赋予了更多的传统文化内涵。“色同琥珀,入口则消,含浆膏润,特异凡常”,是海宁盐官一带,婚庆喜宴,都会上的一道上等的名菜。

历史起源

陶器的发明是烹饪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在烹饪学中称为“陶烹时代”。我们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就使用陶釜了。这证明,当时人们已开始把打猎所得的肉类等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煮,也就是用缸煮肉的烹饪方法。 几千年来,海宁人一直口口相传保持了用缸煮肉的习惯。即使是现代,在敬神祭祖、喜庆宴会中,缸肉仍然是分量最重的菜。“所以可以说,海宁缸肉至今已有7000年的历史了。可谓“色同琥珀,入口则消,含浆膏润,不油不腻,特异非常”。《礼记·内则》“淳熬”篇中可查到缸肉的用火之法。到北魏又有发展,贾思勰《齐民要术》“炙法第八十”中也有谈到。 [4]

与东坡肉的渊源

据记载,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六月,苏东坡应盐官安国寺主持之邀前来撰写《宋安国寺大悲阁记》。苏东坡是个美食家,有一天,寺旁正好有一户农家结婚摆喜酒,苏东坡平生豪放不羁,不管认识不认识、请不请他,喜筵开席就自顾自坐了上去。海宁乡风淳厚,来者是客,东家也不怪他,任凭他大吃大喝。谁知他每吃一道菜都摇摇头、皱皱眉,弄得东家很尴尬。但最后一道菜——焖缸酥肉端上来后,苏东坡品尝后连连称妙,并打听这酥肉是用何物煮的。东家答道:缸。苏东坡又问用何佐料,东家于是把厨师叫来如实回答。苏东坡思索了一会儿后说,如果再加上某几种佐料,味道可能还要好。厨师听后照办,果然肉味更美。 这道菜就这样被苏东坡记住了。元丰二年(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当时他常与一批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一起饮酒解闷,吟诗消愁。他把用缸煮肉之法改成瓦罐煮肉给友人吃。有名的《猪肉颂》便是当时的作品,其中写道:“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诗中详细介绍了缸肉的煮法。后来,元祐年间(1090年),苏东坡出任杭州太守时就用此肉慰劳修苏堤的民工。之后,苏东坡先后又到扬州、定州、惠州、儋州、常州等地为官或居住,“海宁缸肉”由此大为流传,但因苏东坡的传播,人们习惯称之为“东坡肉”。

菜品特色

色泽红亮、酥而不烂、油而不腻、味醇浓香、入口即化。

做法

原料

薄皮下肋五花猪肉750克一块、红枣100克、稻草50克、粽叶50克 。

调料

老抽50克、葱、姜各20克、盐10克、味精10克、黄酒400克、白糖100克。

制法

将五花肉洗净去除余毛,用稻草十字结扎好肉块,待用。将葱打成葱结数个,将姜洗净用刀轻拍碎; 取烧肉缸,缸底铺上稻草编成的垫子,填上新鲜粽叶,放入姜块、葱结、红枣,后将扎好的肉块下入缸,加入老抽、黄酒、盐,加清水浸没原料,用盘压实肉块不使其上浮; 肉块入缸加好调料后,用旺火烧沸腾煮约30分钟,待肉块表面上色后加入白糖,转入中火烧至3~4个小时,后用旺火收汁,待肉绵酥、浓香、味醇、汁稠即可; 每次建议一缸肉盛8-10块肉烹煮,选用柴火加热,烹制期间将肉块翻动2~3次。

食用指南

因为缸肉的制作需要肉缸、柴火等条件,一般家庭难以做出正宗的缸肉,建议到海宁当地的海洲大饭店或盐官宰相府第风情街上的缸肉店品尝,或者通过网络购买。

享誉中外

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心的负责人王国良介绍,这道菜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历史底蕴,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而且流传至今,它依然具有原生态的特性; 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出生于海宁盐官的烹饪大师杨定初先后任西湖国宾馆、西子国宾馆、谢家花园国宾馆的总厨师长。他曾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过主勺,还接待过外国领导人尼克松、西哈努克亲王等。海宁缸肉颇受这些国家元首好评; 上海食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央视全国电视烹饪大赛评委江礼旸先生等美食界的专家们,曾来到海宁,在尝到了地道的“海宁缸肉”后,大为称赞。在海宁地方菜的评选中把“海宁缸肉”拔到了顶峰,荣获金奖。 2008年,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竞赛(浙江赛区)暨浙江省第五届烹饪技术比赛上,由海宁市海洲大饭店制作的海宁缸肉顺利摘取了特金榜桂冠。 [4]

视频

嘉兴城市宣传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