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嘉义县阿里山乡

阿里山乡照片来自

阿里山乡,是邹族的世居地。有七个邹族村落(乐野、达邦、特富野、里佳、茶山、新美、山美),在邹族的社群制度里,则是分属达邦、特富野二个大社。邹族本体的族群文化,串起了部落之间密切的互动,小社们以大社为中心,每逢岁时祭仪,往往全族动员共襄盛举。而每个部落各有特色,山美达娜伊谷的鱼、茶山的凉亭、乐野的枫树……仿佛在阿里山的每个峰回路转处,此起彼落地众声合唱著祖先传下的歌。

从日治时期为了运木材而开辟的阿里山铁路,则串起了沿途的自然风景。阿里山森林游乐区的设置,更集日出、云海、晚霞、森林、赏花……等等景观于一身。到阿里山看日出云海,是许多人的旅游清单上绝对不可遗漏的项目;而每年花季,樱花怒放的绝美盛事,也总是引来携家带眷的人潮。阿里山的风景,广受青睐,在各种风景画刊、摄影作品中,总是有阿里山的身姿。“一二三,到台湾,台湾有座阿里山!”从阿里山乡民、嘉义人,到台湾人,喊起来总都带著点引以为傲的心情。


目录

简介

 
阿里山乡导览图照片来自

阿里山乡的面积占嘉义县的五分之一,全境大部分属于阿里山脉,只有东部小块属于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以塔塔加鞍部与玉山相接,是玉山的支系,由太武尖山大塔山、祝山、石水山等十八座主要山峦构成,是曾文溪八掌溪、阿里山溪这三大河流的发源地。发源自此的,除了山水、人文,或许还有一份,台湾人的骄傲。[1]

阿里山乡原名吴凤乡,原是为纪念康熙末年阿里山通事吴凤而以其名命之。后因乡民有感于“吴凤成仁事件”与史实不符,乃于民国70年改称为‘阿里山乡’沿用至今。

阿里山乡是邹族的大本营,最早到此的邹族早在约3,000至4,000年前已抵达台湾这个美丽的小岛。邹族相信族人都是由邹的天神HAMO创造人间事物。流传早在传说中的大洪水之前,邹族人已活跃在嘉南平原一带,千百年来的辗转迁徙,最后定居于现今阿里山山脉与曾文溪、浊水溪上游流域。邹族,这一支人口约五千多人的高山族群,长年活跃在翠郁的绿色森林里,在林间创造独特的生活哲学。他们的传说、祭仪、歌舞不断的延续薪传著古老部落文化,族人发出来的那股内在性格,至今依然遗世独立地在阿里山回荡著。

邹族的部落文化,孕育阿里山的山林溪谷,两者彼此相依,而邹族的文化,长年像日出洒下的万丈光芒照耀著阿里山大地!  

辖下拥有50多条的步道,在阿里山乡内就占了一半,而这些步道又散布在各个部落间,短又不会太累又各有特色的步道。[2]


地理位置

 
阿里山乡照片来自

阿里山乡中心位置约在北纬25.25度,东经120.45度,位于嘉义县东部,东北与南投县信义乡相邻,东南隔楠梓仙溪(高屏溪上源)分别与高雄县桃源乡、三民乡相望,北部与南投县竹山镇、云林县古坑乡毗连,西接同县之梅山乡、竹崎乡、番路乡及大埔乡。

本乡土地总面积427.842平方公里,占全线面积20%,其中可耕作面积仅6380.746公顷,占全乡面积15%,其馀土地皆为国有天然地,为台湾省林务局所有林班地。[3]


地形与地质

地势与地形

阿里山乡在中央山脉中腹,东南为楠梓仙溪,东北以南投、云林,东南毗邻高雄、台东、花莲等县。其地势为四面高山环绕、层峦起伏、丛林苍翠、断崖绝壁,地势险峻,为天然山谷盆地所形成。阿里山山脉由石水山、大塔山、万岁山、祝山、尖山等十八座主要山峦构成。

地质土壤

本乡土壤肥沃,属于腐植、砂质壤土,土壤PH值在4~6左右,适合种植各种作物,故在农业发展上深具潜力。[4]

气候

阿里山乡位于海拔400公尺至3000多公尺,地形起伏变化很大,年平均温度在摄氏25度左右。本乡每年1月至3月为春雨季,适宜春耕;6月至9月为雨季,每年雨季长达四个月,降雨量极高,每逢雨季各地道路坍方多处,交通中断。[5]


历史沿革

 
各村简介照片来自

据说昔日在达邦有一名男子名曰“阿巴里”,此人极为剽悍勇敢以打猎为业;又称狩猎地区首领名曰“阿里”,遂将此打猎区称为阿里山。

本乡山地同胞远在满清时代聚居台南县白河一带及嘉义县之平地,旧称为“诸罗城”(即现在嘉义市)及郊外社口、番路。后因平地人移入日多,而原住民人口较少,加上原住民生活习惯较适应于天然环境,乃逐渐移入深山,最先聚居于特富野及山美两地(即现在的山美村及达邦村)。

民国十二年本乡原系台南州嘉义郡番地阿里山社,行政辖区分为鹿玉儿、石水、来吉、达邦、乐野、里佳等六个辖区,处理山地行政业务。本乡有五平地村落及七山地村落,现在居住于此的平地居民,为日据时代开辟阿里山森林铁路及从事山林工作者,此即为平地村之肇端。

民国三十四年台湾光复后,将邹族原住民分布区域及阿里山森林农业区,画为乡自治行政区。民国三十五年四月一日设乡治于阿里山,民国三十六年将乡治设于达邦村至今;全乡村计有雪峰、白雪、中山、中正、香林、十字、达邦、乐野、来吉、里佳、山美、新美、茶山及丰山等十四个村里辖区。民国七十八年三月本乡原吴凤乡更改为阿里山乡,分五平地村落及七山地村落,同时调整行政区为中山、中正、香林、十字、达邦、乐野、来吉、里佳、山美、新美、茶山及丰山等十二个村。[6]


人口特性

人口成长与变迁

阿里山乡民国72年时人口为6124人,至83年时则为6451人,11年间之人口成长率为0.47%,比起嘉义县全县之人口平均成长率–0.16%为高,人口成长呈现缓和成长现象。而分析各年的成长状况,除了在民国73、74、78、79年时,本乡之人口成长率为负值外,其馀各年皆为正值,且各年之变化不大,因此本乡人口成长可谓相当稳定。

人口分布

阿里山乡现有12个村,共计1779户,人口总数为6482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15人,其人口则多集中于达邦村、乐野村及山美村。

人口结构

年龄结构为反应人口品质、社会经济活力与未来人口发展之重要指标。比较民国72年、77年、83年阿里山乡、嘉义县三阶段年龄结构可得知,阿里山乡之三阶段年龄结构是呈现幼年人口比例逐年降低,而老年人口比例则逐年增加的趋势发展,此例虽与整个大环境的趋势相同,惟其变化过程颇值得探讨。[7]


交通资讯

阿里山地区主要入口道路为台18线公路,沿该公路而上,在50Km的龙美右转嘉129可至山美、新美及茶山,在63Km石桌右转县169可至达邦、特富野、里佳,左转县169可至奋起湖、瑞里、瑞峰、太和,再接嘉155可至来吉、丰山,在65.5Km处右转行进约800公尺,即可到达本公所。此外,本区其他入口有由南方台3线经茶山的入口、由北方县162甲经梅山的入口、及由东方台21线(新中横)方向经玉山国家公园塔塔加的入口。

公共运输

嘉义县公车每日分别行驶于嘉义市至阿里山(森林游乐区)、达邦、奋起湖、及瑞里之间,奋起湖与来吉间亦有班车,班次请洽嘉义县公车处。丰山、来吉除可由奋起湖或瑞里请当地旅接驳外,亦可由云林县斗六市搭乘民营汽车至草岭村,再请旅馆接驳。

铁路

每日嘉义市北门车站与森林游乐区之间来回各行驶一班,假日通常加开一班次。本风景区由于公共运输班次及行驶地点有限,游客宜事先确定班次时,游客可先联系。

本区由于地形的因素,道路及铁路偶有崩塌而致局部中断,但通常当日或数日内即抢修完毕,旅客于夏日雨季前宜注意路况消息。[8]

 
交通资讯照片来自


阿里山乡著名景点

阿里山森林游乐区

阿里山由18座相连高山群组成,属于玉山山脉支脉,隔同富溪与玉山主峰相望。相传邹族头目阿巴里深获族人爱戴,而将他们打猎之地方称为阿里山。位在其中的阿里山森林游乐区,海拔高度2,216公尺,四周高山环列美景动人,最闻名的就是“五奇”之日出、云海、晚霞、森林、高山铁路,园区内景点多且变化丰富,现今已成为国际级旅游胜地。

阿里山神木

阿里山神木是一棵两树合抱、树龄三千岁以上的红桧,无论是树龄或胸径都曾是亚洲第一,位于阿里山铁道六十九公里处旁,和阿里山的日出、云海、高山铁路与樱花,并称为五大奇景。1906年,日本技师小笠原富二郎发现了平均年岁在两、三千年左右的阿里山巨木群,后来因为预计将森林铁路贯穿其间,三十万株通天桧木便被砍伐殆尽。而这棵被遗留下来的老红桧,却因为树心完全被莲根菌噬光,反而因“无用”而免遭斤斧,甚至被结彩奉神。

迷糊步道

迷糊步道位于嘉义县阿里山乡的乐野村,因连接米洋溪和湖底溪,邹族村民取“米”、“湖”二字之谐音为步道命名,好记又饶富趣味。位于阿里山乡公所旁,就是米洋溪步道入口,全长1.2公里,一座美丽而优雅的米洋吊桥静静的在溪谷上伸著懒腰,而步道就在吊桥的另一端轻轻召唤,好像随时有树仙子、花精灵会跳舞出来呢。沿途更有不少李树,脆脆酸酸的李子味,真是透心凉。与福山古道交会处不难发现象征邹族生命繁衍与爱情的生命豆,另外这里也是赏鸟的绝佳步道,如薮鸟、白耳画眉、山红头、五色鸟等。

三代木

阿里山有名的三代木,位于阿里山森林游乐区的森林步道沿线上。指的是一棵三代同株的老树所形成的奇景。第一代的老红桧生长了一千五百年之后枯死,主干横陈于地表。经过了两百五十年之后,由于苔藓覆盖树干表层,形成保湿面,且倒塌后,上方的天空裸露,提供充裕的阳光,使得第二代种的树苗得以在上面存活,藉著枯树为养分,生长茁庄。三百年之后,第二代木经过漫长的岁月荣枯演化,逐渐根老壳空,再度萌发新苗,即为今日所见的第三代木。

达娜伊谷生态园区

达娜伊谷生态园区是台湾第一座由民间推动而成的生态公园,由山美社区发展协会管理,开放游赏,只向游客收取酌量的清洁维护费。近几年来,达娜伊谷已经成为阿里山的一个新兴景点,在公园入口处甚至还有传统的歌舞表演。达娜伊谷不但自然生态丰裕,山脉青翠,蜿蜒伸展,且步道温暖幽静,溪流在山谷中闪耀,溪中巨石嶙峋,两岸鸟蝶振翅飞舞。达娜伊谷的鱼类也很丰富,像是以此地为家的鲴鱼,俗称苦花,数量很多。

顶湖步道

顶湖旧称上湖底,海拔约1680公尺,相传远古时期此地为海洋、湖泊,由于造山运动行程高山平台,从岩石表面的众多化石纹理可见端倪,早期山羌(DaDaTsu)聚集此地觅食,又因地形气候合适,日治时代曾是蔬菜种子农场,顶湖步道分为南北段包围村落,林树蓊郁,走来凉爽宜人,前行可探访牛樟巨木或知名关日出景点 ─“大冻山国家步道”。

阿里山高山博物馆

阿里山高山博物馆,位于阿里山森林游乐区内,在“阿里山宾馆”的西南方。阿里山原本是一整片的原始森林,面积多达三万馀公倾。

整个山区遍及热、暖、温、寒四带,拥有丰富傲人的树种,也因此,日本人便在大正1年,于此地设立高山植物博物馆,珍藏这些宝贵的天然资源,一直到台湾省林务局接收后,才重新整理、规划其展示内容。

蛟龙大瀑布

蛟龙大瀑布是全台湾最长的瀑布,位于丰山东南方的塔山尾棱,海拔高达两千多公尺,然而光是瀑布本身的落差就足有一千多公尺。伫立在丰山的空地上,甚至远在草岭就可以清晰看见这个因为断层而形成的大瀑布。蛟龙大瀑布水量少时,会分成四层直落山谷,最末层距离地面约五百公尺。若遇上冬天枯水期,甚至只能看见一大片光秃秃的岩壁。然而每年五至九月雨季来临时,瀑布就会挟著丰沛的水量,分成两层如巨龙般自塔山翻腾飞泻、俯冲而下,水势犹如排山倒海,以惊天动地之势在瀑布底下的潭渊中卷起巨浪,有如蛟龙翻滚,雄伟壮观至极。 除了本身雄冠东南亚的名声之外,位于丰山西北置高点的蛟龙大瀑布,因为同时可以远眺塔山群,并且观赏日落晚霞的美丽景致,已经成为游客来到阿里山丰山风景区时,不可不去的著名景点。

二万平风景区

二万平风景区内有黑森林步道来回约需20分钟,沿途主要的景点有进藤熊之助氏纪念碑、二宫英雄氏殉职碑…等景观。整个风景区四周原始杉林参天环绕,高山铁道盘绕而过,再加上巍峨险峻的塔山,晨雾夕照的美景,已经成为阿里山地区最受好评的休闲活动场所。

福山古道

位于乐野福山部落内,步道全程5公里,米洋至福山段步道路况良好,林相丰富,散步于途鸟声虫鸣不绝于耳,中低海拔鸟类如五色鸟薮鸟山红头冠羽画眉白耳画眉等常飞入眼前,古道经过米洋瀑布,凉亭里欣赏白炼飞瀑令人身心畅快。[9]


视频

【嘉义县阿里山乡十字社区】

【邹族】嘉义县阿里山乡茶山部落

(嘉义阿里山乡)迷糊步道

阿里山乡特殊乡运 锯木头、拔河、背沙包趣味比赛-民视新闻


参考资料

  1. 嘉义县/阿里山乡,嘉义县/阿里山乡-嘉义县文化观光局
  2. 阿里山乡,阿里山乡-辉哥的天空
  3. 地理位置,地理景观-阿里山乡土文化资讯之自然景观
  4. 地形与地质,地理景观-阿里山乡土文化资讯之自然景观
  5. 气候,地理景观-阿里山乡土文化资讯之自然景观
  6. 历史沿革,人文历史-阿里山乡土文化资讯
  7. 人口特性,人文历史-阿里山乡土文化资讯
  8. 交通资讯,阿里山-嘉义县阿里山乡公所
  9. 阿里山乡 景点,阿里山乡-嘉义县文化观光局-探索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