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迷糊步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迷糊步道
圖片來自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迷糊步道位於台灣嘉義縣阿里山鄉。迷糊步道原稱米洋溪步道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樂野村,因連接米洋溪和湖底溪,鄒族村民取「米」、「湖」二字之諧音為步道命名,好記又饒富趣味。迷糊步道入口就位於阿里山鄉公所旁,全長1.2公里,而米洋吊橋就橫跨在溪谷上。步道沿途更有不少李樹,脆脆酸酸的李子味,真是透心涼。與福山古道交會處不難發現象徵鄒族生命繁衍與愛情的生命豆,另外這裡也是賞鳥的絕佳步道,如藪鳥、白耳畫眉、山紅頭、五色鳥等。迷糊步道沿途竹林茂密,綠意盎然的步道風光讓人沉醉,且步道上建有許多小橋、涼亭,步行疲勞時稍坐片刻,還可傾聽潺潺流水與鳥語蟲鳴,悠閒舒適的氛圍引人入勝。也因步道坡度適宜好走,蠻適合闔家親子出遊或初接觸登山步道的旅人前往一探究竟。[1]


景點介紹

迷糊步道一景
圖片來自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迷糊步道原稱米洋溪步道,全長約2.3公里,蜿蜒米洋溪畔,天性開朗的鄒族村民取「米」、「湖」(底)諧音,命名為「迷糊步道」。步道裡有多處涼亭,雨季時節小坐片刻,聽溪水潺潺,十分舒爽;即非雨季,竹林步道裡亦充滿涼蔭,走來輕鬆暢快。北側出口在台18線66k處,景觀優美,並設有停車場及廁所;南側出口在阿里山鄉公所對面,出口附近是「獸泉」,相傳為早期出泉水的地方,或者可前行至樂米吊橋後直行可通福山古道。[2]而步道沿途中設有多座觀景平台及涼亭,整條步道都是平整的仿木材顏色與紋路的水泥石階,或就地取材的石頭和木棧板做成的階梯,位處在崇山峻嶺間當然亦是高低起伏,但坡度落差不大,是條平緩好走的親子及散步或初嚐登山的路線。也因此吸引許多旅人前往造訪。[3]


兼具觀賞山林自然美景及適合親子出遊的步道

迷糊步道上涼亭一景
圖片來自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迷糊步道原稱米洋溪步道,全長約2.3公里,蜿蜒米洋溪畔,天性開朗的鄒族村民取「米」、「湖」(底)諧音,命名為「迷糊步道」。步道裡有多處涼亭,不僅可聽到溪水潺潺,且竹林步道裡亦充滿涼蔭,走來輕鬆暢快。北側出口在台18線66.5k處,景觀優美,並設有停車場及廁所;南側出口在阿里山戶政事務所旁,出口附近是「獸泉」,相傳為早期出泉水的地方,或者可前行至樂米吊橋後直行可通福山古道。久聞迷糊步道美名,來到嘉義樂野部落,順道前往走迷糊步道。[4]


迷糊步道共有三個出入口:北側入口在台18線66.5K處,設有涼亭、停車場及廁所;西側入口在阿里山鄉公所旁,經樂米吊橋可銜接步道;南側入口在169縣道(約24.5K)的米洋吊橋旁,這裡是步道的終點,同時也是福山古道的起點,若想再深入探尋鄒族原鄉,可續行福山古道至福山部落。附近還有二延平步道、巃頂步道和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等景點,適合全家老小攜手同遊、共度一段難得糊塗的時光。蜿蜒於米洋溪畔的迷糊步道貫穿山林溪澗而建,全程皆鋪有平緩好走的枕木和石階,行至米洋吊橋可與福山古道串連。[5]迷糊步道的涼亭處處,每一座皆以傳統工法興築,充滿了鄒族的原味。步道上僅有一段通往百年茄苳巨木的岔路較為陡峭,其餘都是坡度平緩的石階或枕木棧道,不但適合賞螢和賞鳥,夏日漫步其中、尤其暢快愜意,全程指標清楚,吸引許多喜好登山的旅人前往一探究竟。

其中,登山鐵道、森林雲海日出晚霞,是阿里山五大奇景,最特別、最吸引人的地方,尤其是日出,讓多少人情願犧牲睡眠,摸黑上祝山山頂耐心等待,其魅力可見一斑。姊妹潭則有兩個姊妹在此殉情所留下一段淒美的故事。阿里山神木群是數十棵樹齡一、二千年的紅檜,蒼勁挺拔的英姿,足與天地媲美。阿里山也是賞櫻的好地方,每年三、四月,吉野櫻、八重櫻繁花似錦,萬紫千紅,是阿里山最美麗的季節。

而位於該鄉達邦部落的「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以打造一座嶄新的達邦文教社區中心為旨,未來將提供舉辦「鄒族生命豆季」及部落聚會、祭典展演的重要場地。館內空間規劃上,設有諮詢站、展示室,與視聽簡報室,並以遊戲化互動體驗、典藏室真實文物,以及鄒族部落風貌雕塑營造立體氛圍,帶給遊客全新的導覽體驗。對於快速且全面了解鄒族文化的好所在。而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在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設置管理站,整合執行鄒族部落觀光產業、旅遊安全維護及旅遊諮詢服務等工作。[6]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也在常設展之外,會不定期展出具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期望讓更多旅人了解鄒族的文化。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7]

視頻

【阿里山鄉迷糊步道 (2022.04.16)】

【[我走給你看][嘉義] 迷糊步道(米洋溪步道)】

【第87集 嘉義阿里山迷糊步道109032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