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月八,来自远古的虹光伍(岩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月八,来自远古的虹光伍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四月八,来自远古的虹光伍》中国当代作家岩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四月八,来自远古的虹光伍

“四月八”活动,犹如昨天的美宴,沉香绵长的茅台,令我回味无穷。活动中的那曲《跳花歌》,穿越了时空,把远古拉到了眼前……

2021年农历四月初八,一年一度的苗族“四月八”活动如期在凤凰县山江镇叭咕苗寨的跳花坪举行。

东方刚露出白肚,天边的云霞还未着上迷人红装,蜿蜒崎岖的乡间山路上穿梭着浓彩盛装的各族同胞,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四月八”活动,从高处看像一条条彩龙正朝跳花坪聚拢。

9点整,来自湘、黔、川、渝四省边区的参赛队整齐地站在苗族博物馆的停车场上,列队准备入场。

他们都穿着苗族人民庆典大型活动时的盛装,衣服的色彩不一,有浅红色的,有绿色的,有蓝色的等等,但身前身后的衣服上都挂满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银饰品,高高的头帕上也同样戴满了不同形状的冠冒银饰。

9点半钟,各参赛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博物馆的停车场有序的向跳花坪走去,在队伍的两边伴有穿着苗族节日盛装的苗族同胞,似如一条来自远古,冲破云霞的彩虹撼动在苗乡山寨。

我作为一位观看热闹的有心观众,跟随着这条来自远古的彩虹,穿越时空般的到了叭咕苗寨的跳花坪。

跳花坪呈撮箕形,人们从撮箕尾部入场,撮箕口部是一坵坵稻田,其余的三面,人工依照地形开凿了一条条阶梯,用于观众观看表演的席位,中间的平地大概有3亩地,正中间立有一根花柱,以花柱为圆心,半径为20米的圆内已经硬化,其余的地方绿草悠悠,用大自然赋予的绿妆点着跳花坪。

我们来到跳花坪,跳花坪的三面阶梯席位,除特为表演队预留的席位外,其他的空地熙熙攘攘的挤满了多姿多彩的观众,高处的山上,田埂上也东一群,西一帮的站有来自不同村寨的男女老少,瞧,那棵高大的枫树上也爬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

站在高处,俯视跳花坪,跳花坪中间的花树装扮得特别花俏,10来米高的花树上,系上一丈二尺长的红、黄、蓝三色彩带,彩带上分别写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苗族不跳场,谷子花不扬”,“大家来跳花,子孙万代发”。这三条彩带,寓意“三生万物”。仔细看,花树上还雕刻记载苗族悠久历史和迁徙生活中的图腾物,如:蚩尤相、蝴蝶、虎爪、黄河、长江、树木等纹记。

按苗族的习俗,这棵花树是由雕刻技艺非常好的苗族技师,事先雕刻好,并认真进行打磨,上漆,在活动的当天早晨,由“花杆头”把花树抬进跳花坪,在众人的帮助下,把花树栽好并按传统的式样装扮完成。

在花树的后方,离花树约35米处,立有一根约10米高的木柱,木柱上五花大绑有一头黄牛,黄牛左右后腿和前夹的肌肉处,巫师用油漆分别圈了四个圆圈,每个圆的直径大概20公分。在牛头的前方摆有一四方桌,桌子上摆放有一碗米,五供糖,肉刀头,三个酒杯,钱纸,高香等,米碗上插有三根高香,四方桌下放有两把寒光闪闪的屠刀。

眼前这稀奇又恐怖的一幕幕,看得我眼花缭乱,心惊胆寒,思绪恍惚也穿越了时空,想象着这古怪的花树,绑有黄牛的木桩,身穿法衣的巫师等,这一切的场景该如何进行。

“请各位观众坐好,不要随意走动,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主持人的高昂声音把我的思绪拉回。

男主持的话音刚落,女主持人接着介绍道:“'四月八’活动,是苗族人民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英雄的盛大仪式活动,每年的此时,临近四村八寨的苗族同胞,云集似的聚来,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围着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花树,披阳而舞,戴月而歌,跳花传情,跳月求偶。这叫'跳花跳月’”。

“有请各位嘉宾主席台就座”男主持邀请道。

嘉宾们踏着音乐的节拍,带着桃花般的笑容,一一就座。

接着县苗学会会长,县民宗局欧局长宣布,活动开始!

“跳……花……来……哎……”

伴随着铿锵有力,气势磅礴的鼓点和高昂优美、婉转动听的苗歌声,一曲《跳花歌》响切活动现场,喊醒了场内外的花草,树木,虫鸟……

她,犹如一道虹光,彩画了现场的天空,拉直了所有苗民的耳链。犹如天籁之音,来自九天云外,久久回荡……

“花衣花裤花束装,花山花树花海洋。

花鼓擂响跳花调,苗家儿女跳花忙

……”

这时,芦笙手鼓着腮帮奏起悠扬动听的《跳花曲》,接着,德高望重的苗族歌师,道法高深的巫师,唱着古歌,踏着鼓点,率着12位服饰穿戴,古意盎然的帅男靓女,款款而来,绕着花树徐徐而行,随后巫师朝花树上的蚩尤像,五谷神,傩公傩母像,烧纸祭酒,摇铃讨筶,祈福请安,行礼叩拜。

这12位帅男靓女,代表着九黎三苗部落和盘瓠的6位童男,6位少女。

花树祭拜完毕后,在花树的后方,椎牛祭祀祖先英雄仪式也拉开了序幕,只见,巫师身穿法衣,手持法铃,口中念念有词,围着绑有黄牛的木柱绕行三周,而后在方桌前,焚香烧纸,敬酒叩拜,巫师一阵祭祀过后,两位年轻的后生小伙,手持梭镖,来到四方桌前行礼叩拜,礼毕,他们一声吆喝,猛一转身,对准黄牛身上的圆圈,一梭镖刺去,黄牛被绑得死死的,无法躲避,唯一的反抗就是撕心裂肺的嚎叫和四蹄不停的弹跳。两位后生小伙分别刺了三四梭镖后,停住了残忍的场面。这时,屠夫把牛现场宰杀,剥皮剔骨。这牛肉就是贵宾们晚上的下酒菜。

为什么要椎牛祭祖呢?

据说,很久以前,在凤凰县落潮井镇龙塘河畔跳花坪,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湘、黔、川三省相邻四村八寨的上千人的苗族同胞,聚在这里聚会联欢,跳花跳月,未婚青年男女跳花传情,跳月求偶,对歌跳舞,谈情说爱。看到穿着苗族盛装,美貌赛过天仙的苗家姑娘,有权有势的官家,就派人前来抢夺美女,蹂躏苗家妇女。

亚宜是凤凰县人,他是一位血气方刚的苗家青年,看到官府如此横蛮无理,仗势欺人,便决心带领苗族众人奋起反抗,于是,他组织各村寨的头领,游说于湘、黔两省临近的村村寨寨,喝血酒盟誓共同联合反抗,血战到底,并约定,在来年的四月八活动时,如果官腐胆敢有人来实施暴行,就坚决反抗,实施起义。

第二年的四月初八,“跳花跳月”活动如期在落潮井镇龙塘河畔跳花坪举行,官府的官兵们一个个脸带淫笑,狐假虎威,气势汹汹闯入活动现场,不分青红皂白,抢夺苗家姑娘。虽然,他们是有备而来,但万万没有想到,亚宜组织的义军也做好了抵抗的充分准备,一场血战就此拉开。亚宜组织的义军用苗家刀术、棍术、拳术将走狗们击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

一向唯我独尊的官腐,那受得了这样的气,于是,调兵遣将,派重兵前来镇压,亚宜的义军顽强抵抗,同官兵周旋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战争持续了一年之久,因寡不敌众,亚宜所带领的义军,节节败退,在第三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败退到贵州省贵阳市附近,亚宜便在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被杀害。

黛雅,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苗家姑娘,和亚宜是一对热恋中的有情人,他们也是在跳花跳月时,通过跳花传情,跳月溺爱,双双坠入爱河,终要瓜落蒂熟时,噩耗传来,黛雅痛不欲生,在村寨的枫树下(枫树被苗族视为母亲树,是苗族的图腾树),痛哭七天七夜后,投山洞,驾鹤云追随亚宜而去。

苗族人民为了纪念亚宜这位青年英雄,以及他和黛雅高尚纯贞,坚贞不渝的爱情,便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纪念活动。

时至今日已演变成,苗乡的纳祖先,祭英雄与赞美,追求纯贞爱情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传统节日。

祭拜花树和椎牛祭祀祖先仪式结束后,“四月八”跳花跳月活动正式开始。

参加跳花比赛的各代表队,在场外做好准备,按顺序依次进入跳花场进行比赛。各参赛队跳花的动作不尽相同,但乐曲是唯一的《跳花曲》。

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姑娘,身前身后,头上手上,胸前肩上都戴上了不同款式的银饰,各具特色。姑娘们伴着悠扬的跳花曲,铿锵有力的鼓点,浓重浑厚的牛角声,绕着花树翩翩起舞。款款银饰,随着轻盈舞步的旋律,在姑娘们的身上助兴歌舞。

前来参赛的十八个表演队,一队接着一队,尽情地挥洒着高昂情感,潇洒着一年一度的激情,表演场内的欢呼声,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赞美声此起彼伏。花儿停止了绽放,忘我的享受着这份幸福,白云也停止了脚步,驻足欣赏着这难得的喜悦,就连多嘴的麻雀也被这来自远古的音乐屏蔽了嘴。

山江小学的150名小学生组成的表演队,最具特色,他们身穿三种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苗族服饰,双手拿着鲜花,女生头上都挽一个巴巴发髻,用两根一寸来长的红色筷子作为发簪,特有特色,富有个性及想象力。学生们从表演场的四个角跑步入场,分成三个圈围在花树的四周,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第一圈的孩子们,踩着鼓点顺时针绕花树边舞边旋转,第二圈的孩子们,踏着音乐的节拍逆时针绕花树歌舞旋转,第三圈的孩子们合着鼓点和音乐穿插在第一圈和第二圈中间,他们错落有致,穿而不乱,插而有序,手中的鲜花时而高高举起,像天仙示美,时而齐肩鲜动,恰似花的海洋,其实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摆放在表演场边缘的20面花鼓,40名小学生花鼓手鼓槌舞动,彩带飘舞,酷似一条条跳跃的彩虹,铿锵的鼓点声震撼了山岳,回声了千里绵长的山谷,似在追忆,又似在寻找……

比赛结束,山江小学代表队荣获了本次活动的第一名,松桃代表队获得第二名,重庆秀山代表队获得第三名。

那么,苗族的“四月八”活动起源于何时?

明朝弘治年间,沈庠,赵瓒撰写的《贵州图经新志》写道:“东苗、西苗,其俗相聚歌舞,名为跳月。”

这里所讲的“东苗、西苗”都是对苗族的统称,相聚歌舞是苗族约定俗成的一个独特习俗,这个特有的习俗就是跳月。

清道光年间罗绕典的《黔南职方记略》记载:“蚩尤代帝王为政,尚利好杀,不耻淫奔,民间化之,于是跳月劫夺之风起矣。”

从罗绕典的记载可得而知,苗家的跳月习俗起源于蚩尤时代,并从那时候起就已经形成了习俗。

清康熙年间陆次云在《洞溪纤志》记载:“苗人之婚礼曰跳月,跳月者,乃春月而跳舞求偶也”。

清乾隆年间爱必达的《黔南记略》记载:“花苗,白苗,青苗,孟春,合男女于野,谓之跳月”。

《永绥厅志苗峒》描述:“苗族又有所谓跳鼓……一人衣彩服达之,其余男子各服五彩衣,或披红毡,男外旋,女内旋,举手顿足,其身摇动,舞袖相连,左右盼顾,不徐不疾亦可观”。

青年男女们,身穿五彩苗服,踩着鼓点,挥动着衣襟,男女相盼,左右相顾,不快不慢,蔚为可观。

《黔南识略》描述:“吹笙击鼓,踏歌跳舞,绕树三匝”。

男女青年吹着芦笙,打着苗鼓,绕着花树,踏歌跳舞。

《洞溪纤志》描述得更为详细:“有男近女而女去之者,有女近男而男去之者,有数女争近一男,而男不知所择者,有数男竟近一女,而女不知所避者,有相近复相合,相舍乃相盼者。目许心成,笼来笙往,忽焉挽结”。

苗族“四月八”活动,她历经了岁月的沧桑,经过了日月的洗礼,经受了华夏文明的沉淀,除了有祭祀英雄,缅怀先人外,还有追求爱情,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面。为此,有民俗学家称之为:“求偶节”,“苗族情人节”或“东方情人节”。

苗族“四月八”跳花跳月,她像一位与日月同生的老人,揣着雪白的胡子,趟过了那条“务席务沙”(苗语,指黄河),翻过了许多“比高比忍”(苗语,指高山深涧),一路艰辛的走来,走进了苗山圣寨,走进了苗民的心坎,融入到华夏文明之大江大河,成了华夏悠久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1]

作者简介

伍岩生,山村教师,作品散见于《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文学百花苑》《湖南工人报》《团结报》、西散原创、湖南作家网等报刊及网络平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