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忆母亲(秋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回忆母亲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回忆母亲》中国当代作家秋韵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回忆母亲

农历2003年六月初四母亲溘然离世。从此每年六月初四成为我难以忘怀的日子。时间飞逝,日月穿梭,母亲去世,转眼已近十九载,思念之情常常滞于脑海,留于梦境;母亲嘱咐时时萦于耳畔,如同面命;母亲勤劳的身影,如影视再现,历历在目。再过四个月就是母亲去世十九年忌日,聊忆于此,以表无尽的哀思。

一、苦难的童年

母亲生于一九三二年,正值十年内战、日寇入侵,匪徒遍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之际。姥爷曾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北伐战争,后无奈逃生回家。姥爷、姥姥在鱼城镇卖烙饼,以糊口度日。日寇于一九三八年春夏之交攻陷鲁西南。那时的母亲只有还不到六岁,记忆尚不深刻。但母亲8岁时有幸参加了三个月的抗日儿童团,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母亲记忆最深的是在儿童团里学会了“八路军真可夸,专打日本大洋马”等歌谣。但母亲的童年,常处于恐惧之中。每天听到的都是隆隆的炮声、密集的枪声、震耳的喊杀声、凄凉的呼救声。童年的苦难,母亲常常提起,一生记忆犹新,已深深地烙在她幼小的心灵,成为她一生抹不去的痛。

二、勤劳的一生

母亲十六岁嫁给父亲,父亲刚满二十岁。也是这一年,在母亲出嫁前几个月,爷爷去世了。奶奶小脚、很少管事。我有二个叔叔、一个姑姑。父亲作为长子、母亲作为长子媳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任。母亲承担了整个大家庭缝补浆洗的所有家务,还要干些繁重的农活。那时我家做着磨香油的营生,母亲还要忙着炒芝麻、烧开水等,可以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母亲每天起早贪黑,织布纺花、推磨罗面,洗衣做饭,撸榆钱,挖野菜,熬糊糊,蒸菜团,贴锅饼,腌咸菜。她一生从未停止劳作,总是早起迟眠,夜以继日。那时鞋袜衣裤被褥全靠手工缝制。从我记事起,忘不了冬夜坐在母亲怀中,拥被而坐,借着昏暗的煤油灯,看麻线在母亲手中飞舞,听母亲纳鞋底的吱吱声;忘不了冬夜母亲把我哄睡,起身纺花、织布的身影。每年夏末秋初,母亲还要去姑姑家、舅舅家帮着浆洗缝补棉衣、棉被,忙得不亦乐乎。

生产队的时候,母亲白天要集体出工干活,挣工分,晚上还要做家务,拆洗缝补,做吃的,弄喝的。孩子多,物资缺,精打细算还是捉襟见肘。虽然如此,母亲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吃好吃饱。母亲蒸一锅黑黢黢的红薯面窝窝,两个哥哥就吃掉一大半,当时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阶段,饭量较大。等母亲吃饭时,窝头已所剩无几,但母亲仍很开心。

实行土地联产责任制后,有了自己的责任田,母亲更是干劲十足,全身心地投入责任田中。在田里种麦子、大蒜、棉花、瓜果等,在粮食自足的基础上尽量增加收入,以便有更好的条件供我上学。记得有一年麦收,早晨我六点起床,母亲已割完一亩麦子回来啦,真不知她几点起得床。我读大学时,母亲还种着3亩多地,因此暑假我很少出去,多半在家帮母亲干些农活。直到晚年,母亲虽患有冠心病,但仍劳作不辍。

三、善良的一生

母亲没上过学,不识字,但母亲心灵手巧、心地善良。母亲的针线活在村里出了名的巧手,故每逢村里有婚丧嫁娶的,母亲都被找去帮忙,帮着做被子、做鞋、剪纸等。母亲剪得一手好纸,她常剪蝴蝶、蜜蜂、荷花、牡丹、菊花等,然后再绣在衣帽鞋袜上,真是惟妙惟肖。母亲有一项绝活是做虎头鞋、虎头帽,我小时就幸运地穿戴过。村里有人请母亲帮忙做小孩的鞋帽,她常常欣然应允。

母亲乐善好施,救过村里很多人。母亲从姥姥那里学到了针灸治疗小孩抽搐翻眼绝技。当时我们村离医院较远,村子里有小孩发烧出现全身抽搐、眼皮上翻症状,常来找母亲帮忙,母亲用针刺指(趾)尖及穴位,患儿就会很快脱离险境,为去医院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苦命的母亲一生养育了七个子女,夭折了三个。三个孩子的不幸夭折给母亲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每次都悲痛欲绝,使得母亲后来特别的胆小怕事。最后一个夭折的孩子是我那个哥哥,当时他已一岁有余,因生口疮,舌头被生生烂掉,最后被夺去了生命。母亲含辛茹苦将这个义子养到五岁,如约将其送回舅舅的好友家。母亲再次承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四、痛苦的晚年

母亲勤苦善良的一生,四个子女终于长大成人,虽无大树,却也衣食无忧。过度的劳累、过度的痛苦,使母亲过早地透支了健康,母亲六十八岁那年不幸患上冠心病。从此,母亲就坚持与病魔抗争,输液、吃药、住院成了家常便饭,母亲承受着病痛的折磨农历2003六月四日,母亲突患心肌梗塞,救护车没赶到就停止了心跳。母亲走时没留下只言片语,但却给儿女留下难言的痛苦!四个儿女都未能尽半天之孝。母亲溘然离世,享年七十一岁。[1]

作者简介

秋韵,现居北京,工程技术人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