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憶母親(秋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回憶母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回憶母親》中國當代作家秋韻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回憶母親

農曆2003年六月初四母親溘然離世。從此每年六月初四成為我難以忘懷的日子。時間飛逝,日月穿梭,母親去世,轉眼已近十九載,思念之情常常滯於腦海,留於夢境;母親囑咐時時縈於耳畔,如同面命;母親勤勞的身影,如影視再現,歷歷在目。再過四個月就是母親去世十九年忌日,聊憶於此,以表無盡的哀思。

一、苦難的童年

母親生於一九三二年,正值十年內戰、日寇入侵,匪徒遍地,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之際。姥爺曾參加過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北伐戰爭,後無奈逃生回家。姥爺、姥姥在魚城鎮賣烙餅,以糊口度日。日寇於一九三八年春夏之交攻陷魯西南。那時的母親只有還不到六歲,記憶尚不深刻。但母親8歲時有幸參加了三個月的抗日兒童團,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母親記憶最深的是在兒童團里學會了「八路軍真可夸,專打日本大洋馬」等歌謠。但母親的童年,常處於恐懼之中。每天聽到的都是隆隆的炮聲、密集的槍聲、震耳的喊殺聲、淒涼的呼救聲。童年的苦難,母親常常提起,一生記憶猶新,已深深地烙在她幼小的心靈,成為她一生抹不去的痛。

二、勤勞的一生

母親十六歲嫁給父親,父親剛滿二十歲。也是這一年,在母親出嫁前幾個月,爺爺去世了。奶奶小腳、很少管事。我有二個叔叔、一個姑姑。父親作為長子、母親作為長子媳擔負起整個家庭的重任。母親承擔了整個大家庭縫補漿洗的所有家務,還要幹些繁重的農活。那時我家做着磨香油的營生,母親還要忙着炒芝麻、燒開水等,可以說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母親每天起早貪黑,織布紡花、推磨羅面,洗衣做飯,擼榆錢,挖野菜,熬糊糊,蒸菜團,貼鍋餅,醃鹹菜。她一生從未停止勞作,總是早起遲眠,夜以繼日。那時鞋襪衣褲被褥全靠手工縫製。從我記事起,忘不了冬夜坐在母親懷中,擁被而坐,借着昏暗的煤油燈,看麻線在母親手中飛舞,聽母親納鞋底的吱吱聲;忘不了冬夜母親把我哄睡,起身紡花、織布的身影。每年夏末秋初,母親還要去姑姑家、舅舅家幫着漿洗縫補棉衣、棉被,忙得不亦樂乎。

生產隊的時候,母親白天要集體出工幹活,掙工分,晚上還要做家務,拆洗縫補,做吃的,弄喝的。孩子多,物資缺,精打細算還是捉襟見肘。雖然如此,母親總是想方設法讓我們吃好吃飽。母親蒸一鍋黑黢黢的紅薯面窩窩,兩個哥哥就吃掉一大半,當時他們正處於長身體階段,飯量較大。等母親吃飯時,窩頭已所剩無幾,但母親仍很開心。

實行土地聯產責任制後,有了自己的責任田,母親更是幹勁十足,全身心地投入責任田中。在田裡種麥子、大蒜、棉花、瓜果等,在糧食自足的基礎上儘量增加收入,以便有更好的條件供我上學。記得有一年麥收,早晨我六點起床,母親已割完一畝麥子回來啦,真不知她幾點起得床。我讀大學時,母親還種着3畝多地,因此暑假我很少出去,多半在家幫母親幹些農活。直到晚年,母親雖患有冠心病,但仍勞作不輟。

三、善良的一生

母親沒上過學,不識字,但母親心靈手巧、心地善良。母親的針線活在村里出了名的巧手,故每逢村裡有婚喪嫁娶的,母親都被找去幫忙,幫着做被子、做鞋、剪紙等。母親剪得一手好紙,她常剪蝴蝶、蜜蜂、荷花、牡丹、菊花等,然後再繡在衣帽鞋襪上,真是惟妙惟肖。母親有一項絕活是做虎頭鞋、虎頭帽,我小時就幸運地穿戴過。村裡有人請母親幫忙做小孩的鞋帽,她常常欣然應允。

母親樂善好施,救過村里很多人。母親從姥姥那裡學到了針灸治療小孩抽搐翻眼絕技。當時我們村離醫院較遠,村子裡有小孩發燒出現全身抽搐、眼皮上翻症狀,常來找母親幫忙,母親用針刺指(趾)尖及穴位,患兒就會很快脫離險境,為去醫院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

苦命的母親一生養育了七個子女,夭折了三個。三個孩子的不幸夭折給母親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每次都悲痛欲絕,使得母親後來特別的膽小怕事。最後一個夭折的孩子是我那個哥哥,當時他已一歲有餘,因生口瘡,舌頭被生生爛掉,最後被奪去了生命。母親含辛茹苦將這個義子養到五歲,如約將其送回舅舅的好友家。母親再次承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

四、痛苦的晚年

母親勤苦善良的一生,四個子女終於長大成人,雖無大樹,卻也衣食無憂。過度的勞累、過度的痛苦,使母親過早地透支了健康,母親六十八歲那年不幸患上冠心病。從此,母親就堅持與病魔抗爭,輸液、吃藥、住院成了家常便飯,母親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農曆2003六月四日,母親突患心肌梗塞,救護車沒趕到就停止了心跳。母親走時沒留下隻言片語,但卻給兒女留下難言的痛苦!四個兒女都未能盡半天之孝。母親溘然離世,享年七十一歲。[1]

作者簡介

秋韻,現居北京,工程技術人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