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回青」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CBY對話 | 貢獻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1: 行 1: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回青'''<br><img src="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d6ca7bcb0a46f21f275cc05ff6246b600c33ae56?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3Mg==,g_7,xp_5,yp_5"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aike.baidu.com/pic/%E5%9B%9E%E9%9D%92/8571030/0/d6ca7bcb0a46f21f275cc05ff6246b600c33ae56?fr=lemma&ct=single#aid=0&pic=d6ca7bcb0a46f21f275cc05ff6246b600c33ae56 圖片來自 百科]</small>  
+
|<center>'''回青'''<br><img src="https://twgreatdaily.com/images/elastic/L15/L15N-WwBJleJMoPMkF8e.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twgreatdaily.com/-d4f_GsBmyVoG_1ZGcGa.html 圖片來自 今天頭條]</small>  
 
|}
 
|}
  
 
'''回青'''(也称“回回青”)是一种[[蓝色]][[颜料]],主要用于[[瓷器]]烧制上色,因[[明朝]]时从西域进口顏料原料及接受朝貢,故而得名。<ref>[[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嘉靖中遇烧御器,奏发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贮库时给之。”</ref>回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运用,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见于[[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瓷器。
 
'''回青'''(也称“回回青”)是一种[[蓝色]][[颜料]],主要用于[[瓷器]]烧制上色,因[[明朝]]时从西域进口顏料原料及接受朝貢,故而得名。<ref>[[王宗沐]]《[[江西大志]]·陶书》“陶用回青,本外国贡也。嘉靖中遇烧御器,奏发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贮库时给之。”</ref>回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运用,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见于[[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瓷器。
  
古代记载编辑
+
== 古代记载编辑==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明史·吕坤传》:“至饶州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须,徒累小民敲骨。”《窥天外乘》:“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江西大志·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嘉靖青花浓重鲜艳的蓝色,正是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明史·吕坤传》:“至饶州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须,徒累小民敲骨。”《窥天外乘》:“回青者,出外国。正德间,大铛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伪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其可烧窑器,用之果佳。”回青多与石子青配合使用。配制时二者比例不同,则呈色各异,《江西大志·陶书》:“回青淳,则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则石沉而不亮。”嘉靖青花浓重鲜艳的蓝色,正是掌握了回青与石子青恰当的配料比例的结果。
  
特点编辑
+
== 特点编辑==
 
 顶级的回青也称佛头青。回青料纯然一色,蓝中透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明代正德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景德镇御窑厂使用的一种进口原料。多与石子青配制,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浓艳红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
 
 顶级的回青也称佛头青。回青料纯然一色,蓝中透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明代正德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景德镇御窑厂使用的一种进口原料。多与石子青配制,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则青花便呈色浓艳红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蓝。
 
+
==歷史==
 +
「青花」(blue-white porcelain)是我國著名的「釉下彩」(underglaze painting)瓷器。由「考古」所知,中國有「青花瓷」始於唐,成於南宋(1127-1279),圓熟於元(1279-1368),興盛於明初,特別是永樂(1403-1425)、宣德(1426-1436)、成化(1465-1488)三朝,江西「景德鎮」的產品,更是獨步世界,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三保太監」鄭和(1371-1433)七下「西洋」(1405-1433)時,「彩絹瓷器」是最重要的「賞賜」品,大量青花乃隨「寶船」遠走四方,或贈或售揚名四海。青花用「回青」直接在瓷胚上畫繪,再上一層無色透明釉,然後入窯,以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青花」白底,釉色深藍,清新雅麗,高潔宜人,因而打動各地人心,爭相購求,蔚成風潮,成為中國「絲」之外的另一項世界名物,高峰時年外銷數達數十萬件。青花的成功,除中國獨有製瓷傳統和瓷匠的精研努力
 +
外,另一項特殊因素是使用了「伊斯蘭」傳統的藍色釉料:回青、回回青;和「南海」周邊國家的蘇麻離青、蘇泥臘青、勃青等等。這「青」就是「鈷藍」(cobaltblue)。青花不僅使用了域外原料,在造型和紋飾上,也容納了「伊斯蘭」宗教和民族風格,充分表現了中國製瓷老師傅,不忘傳統,又勇於進取創新工藝技術的精神。
 
== 參考文獻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reflist}}
 +
 +
[[Category:938 陶瓷雕塑;雕漆]]

於 2020年11月30日 (一) 23:29 的最新修訂

回青
圖片來自今天頭條

回青(也稱「回回青」)是一種藍色顏料,主要用於瓷器燒制上色,因明朝時從西域進口顏料原料及接受朝貢,故而得名。[1]回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運用,所呈現的顏色較霽藍淺淡,多見於嘉靖萬曆年間的瓷器。

古代記載編輯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回青》:「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明史·呂坤傳》:「至饒州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須,徒累小民敲骨。」《窺天外乘》:「回青者,出外國。正德間,大鐺鎮雲南,得之,以鍊石為偽寶。其價,初倍黃金,已知其可燒窯器,用之果佳。」回青多與石子青配合使用。配製時二者比例不同,則呈色各異,《江西大志·陶書》:「回青淳,則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則石沉而不亮。」嘉靖青花濃重鮮艷的藍色,正是掌握了回青與石子青恰當的配料比例的結果。

特點編輯

頂級的回青也稱佛頭青。回青料純然一色,藍中透紫,與蘇麻離青,平等青色調不同。明代正德晚期,嘉靖,隆慶,萬曆景德鎮御窯廠使用的一種進口原料。多與石子青配製,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則青花便呈色濃艷紅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藍。

歷史

「青花」(blue-white porcelain)是我國著名的「釉下彩」(underglaze painting)瓷器。由「考古」所知,中國有「青花瓷」始於唐,成於南宋(1127-1279),圓熟於元(1279-1368),興盛於明初,特別是永樂(1403-1425)、宣德(1426-1436)、成化(1465-1488)三朝,江西「景德鎮」的產品,更是獨步世界,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三保太監」鄭和(1371-1433)七下「西洋」(1405-1433)時,「彩絹瓷器」是最重要的「賞賜」品,大量青花乃隨「寶船」遠走四方,或贈或售揚名四海。青花用「回青」直接在瓷胚上畫繪,再上一層無色透明釉,然後入窯,以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青花」白底,釉色深藍,清新雅麗,高潔宜人,因而打動各地人心,爭相購求,蔚成風潮,成為中國「絲」之外的另一項世界名物,高峰時年外銷數達數十萬件。青花的成功,除中國獨有製瓷傳統和瓷匠的精研努力 外,另一項特殊因素是使用了「伊斯蘭」傳統的藍色釉料:回青、回回青;和「南海」周邊國家的蘇麻離青、蘇泥臘青、勃青等等。這「青」就是「鈷藍」(cobaltblue)。青花不僅使用了域外原料,在造型和紋飾上,也容納了「伊斯蘭」宗教和民族風格,充分表現了中國製瓷老師傅,不忘傳統,又勇於進取創新工藝技術的精神。

參考文獻

  1. 王宗沐江西大志·陶書》「陶用回青,本外國貢也。嘉靖中遇燒御器,奏發工部;行江西布政司貯庫時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