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围场县图书馆

围场县图书馆围场县图书馆分馆的建成是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功的关键环节,拓宽了围场县群众读书阅览的空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台,为文图馆总分馆制的探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需求,新期待。

目录

展厅展馆

图书馆分馆2楼—5楼功能室齐全,二楼老年阅览室、报刊室、书法[1]绘画室和自习室。三楼青少年阅览室、亲子活动室、绘本馆和少儿阅览室。四楼青少年、成人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自习室。五楼是农业科技阅览室、多媒体报告厅。

发展历史

博物馆是由文化馆文物组发展起来的,1978年成立文物管理所,1981年7月成立博物馆,现为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的国家事业单位,隶属于县文体局。

博物馆馆建筑面积1047平方米,使用面积890平方米,其中展室面积是425平方米。 博物馆自成立以来,通过征集、接受捐献等形式,收藏了新石器至清代众多文物。

藏品中较为典型的文物有:战国时期的兵器三穿戈,秦代的衡器铁权,辽、金、元时期的瓷器等等。

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阵地作用,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并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后修改和完善了七个文物陈列,举办了五个专题展览。如《围场历史文物陈列》、《文物普查成果展览》、《围场民族民俗文物陈列》等等,并常年向社会开放,组织学生、职工参观文物陈列,接待人数达上万人次。广泛地向社会宣传了围场的历史及文化,大大提高了围场县的知名度。

馆内共有职工七人,其中业务人员四人,保卫人员三人。其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三人,大专生三人。

自建馆以来,通过认真学习,钻研业务,不断努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多名同志先后在国家级刊物、省级刊物发表文章。

围场县博物馆已成为本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观注和重视。

馆址位置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位于围场镇二道街中心旱河大桥南。邮编:068450

管辖隶属

围场县博物馆于1981年6月在文物管理所的基础上建立。1989年围场县改为少数民族自治县后,博物馆随着县名的更改易名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也称木兰围场博物馆。隶属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文化局。

馆舍介绍

博物馆在1984年修建的框架式文化楼内。全楼三层由四个单位使用即文化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归博物馆使用的有一楼门厅,二楼的五间办公室与资料室,三楼的陈列室及库房。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使用面积800平方米,陈列室面积412平方米,库房20平方米。

馆藏文物

博物馆现藏文物2580件,一级文物6件,二级14件,三级[2]230件。其中红山文化的斜刃石斧,商代山戎族的兽首铜弯刀,战国的镌有铭文的铜戈,秦代的铁权,辽代的鸡冠壶,金代的铜犁,元代的青龙花盘,辽代铜佛造像,清代皇帝狩猎用的车、轿、弓箭、鞍鞯、奉告,开围的地照、瓷器、家谱等都是馆藏的精品。

视频

围场县图书馆 相关视频

国家图书馆 | 阅读成片
中国国家图书馆简介

参考文献

  1. 书法的种类 ,搜狐,2018-12-18
  2. 文物的级别是怎么定出来的? ,搜狐,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