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国子监

增加 85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 <ref>[https://travel.qunar.com/p-pl4207022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去哪儿?</ref>
明朝时期行使双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称为"北监"或"北雍"。南京国子监始建于东吴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乐年间,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北京国子监始建于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
1905年12月6日(光绪三十一年),清末改革学制,设置学部,国子监裁废,其教育行政功能并入学部,国子监的历史使命便告结束。
1956年,北京国子监辟为首都图书馆 <ref>[http://zt.bjwmb.gov.cn/wmcy/sybj/wmcywhbj/t20130913_540349.htm 国子监],首都文明网</ref>
1998年,辟雍对外开放北京国子监。
==主要功能==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ref>[http://www.naic.org.cn/html/2017/gjzg_1106/31740.html 国子监 明清时期最高学府],2017-11-06 13:38:31 来源:古建中国</ref> 。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但同时,国子监与太学也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明国子监学习《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等,此外,国子监对教职员的职务、待遇及对监生的管理、待遇等方面,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
===太学===
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从七品上 <ref>[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217/c172318-24377894.html 唐中宗时国子监制度成熟 延续千年至清朝废科举时],人民网,2014年02月17日09:25 </ref> 。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为生者,五分其经以为业,每经百人。有学生七十人,典学四人,掌固六人,东都学生十五人。
===广文馆===
明在鸡笼山下四牌楼设国子监,北及鸡笼山,西至进香河,南临珍珠桥,东达小营,覆盖今天成贤街两侧东南大学及周边地区,鼎盛时期,建有四座牌楼,故得名"四牌楼"。成祖北迁后,南京国子监称南雍,国子监鼎盛时期,有来自国内外近万名监生吃住在这里,酿造了一部世界上最早、内容涵盖最广、约有3.7亿字数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南京国子监规模宏大,"延袤十里,灯火相辉" <ref>[https://travel.qunar.com/p-pl3998094 在南京和北京分别都设有国子监,设在南京的国子监被称为“南监”或“南雍”,而设在北京的国子监则被...],去哪儿?</ref> 。校内建筑除射圃、仓库、疗养所、储藏室外,教室、藏书楼、学生宿舍、食堂,就有2000余间。教学和管理设有五厅(绳衍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和掌馔厅),六堂(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诸堂)。
==相关知识==
国子监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著名理学家许衡,当时有学生200余人。在这里学习的学生叫"监生",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全国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正途监生,到此作进一步深造;二是外国留学生,大致来自高丽、暹罗、交趾、俄罗斯等;三是"捐监",挂名监生,只要交足银子,就能领取"监照",算是监生。
 
==参考文献==
109,9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