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国子监

增加 12 位元組, 4 年前
历史沿革
北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参政“庆历新政”,应天府书院升为南京(今商丘)国子监学,与东京(今[[开封]])、西京(今[[洛阳]])的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范仲淹提出“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改革主张,改革当时教育系统,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先行实施改革,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浮浅学风,重经义、重时务、重实际。
辽代的中央官学中亦设有上京国子学、中京国子学、东京国子学、西京国子学和南京国子学。其中除南京国子学外,其他均无明文可考。金代的国子学于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始创,规定词赋、经义学生百人,限宗室、外戚亲属及诸功臣三品以上官吏的兄弟或子孙入学。另外在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设有 [[ 女真国子学 ]] ,限金人子弟优秀者入学。
元代分设国子监管辖国子学。蒙古国子监管辖蒙古国子学,蒙古国子学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2年)创立,入学资格限于随朝蒙古、汉人百官等,学习内容主要是以蒙古文译写的《[[通鉴节要]]》,并兼习 [[ 算术 ]] ,学成考试,量才授官。回回国子监管辖 [[ 回回国子学 ]] ,回回国子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90年)创立。入学资格限于公卿大夫及富民子弟,学习内容以“亦思替非”文学为主,目的是培养诸官衙译史人才。元代又设有汉文国子学。所学课程有《[[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以及《[[诗]]》、《[[书]]》、《[[礼记]]》、《[[周礼]]》、《[[春秋]]》、《[[易]]》等。
明朝国子监创于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
109,96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