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国际刑法》,作者:朱文奇,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ISBN号:978730019573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1]。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高校教材和学术著作出版基地,人大出版社始终秉承“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出版理念,实施精品战略,建社60多年来已累计出书两万五千余种,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明传播、文化累积价值的优秀教材和学术著作[2]。
内容简介
《国际刑法(第2版》由朱文奇著。国际法与我国 法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国际法的许多重要法律文件和 国际法院的判决 均由英文起草而成。结合英文国际法律文件学习国际 法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国际法规 则的真实含义和解决国际法领域的问题。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提供专业外语(国际法教材中的英文不是解决公 共外语问题,而是解决专业外语 问题)。本教材注重从核心知识、核心理论、核心制 度和核心案例等方面安排英文 的内容。为确保国际法英文资料的**性和准确性, 英文资料一般来源于国际公约和 国际法院案例。
注重结合中国实际。与国外的英文原版教材相比 ,本教材注重反映我国的相关 立法和实践,这是国外原版教材所无法比拟的。通过 学习,学生能够把维护国际社会 的共同利益和维护中国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并且, 中英文结合降低了直接学习英文 原版教材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好地理解、学习。
结构科学合理,理论与实践结合。反映了国际法 领域*核心的法律制度和发展趋 势,并考虑到了我国大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案例方 面,本教材力求反映国际法的 经典案例和*新发展。
作者介绍
朱文奇:1981年通过 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优异成绩被选拔为我国“文化大革命”后**批**公费留关、留欧研究生。在法国与美国留学期间主攻“国际公法”与“国际关系”两个博士学位。1987年5月,获法国巴黎第二大学“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1988年10月,在美国与欧洲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后,回国在外交部工作。 在国外学习期间,曾于1984年专程去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总部(瑞士日内瓦)从事国际人道法研究,是我国在该组织进行专门研究的**个专业研究人员,并以**成绩获得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颁发的证书。2001年,在从联合国回国工作之前再次去日内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跟踪和掌握了国际人道法在实践中的新发展。 1988年至1994年在外交部工作期间,负责我国外交事务中的国际人道法问题,代表中国参加了大量与人道法有关的双边与多边外交活动,如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关于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执行情况的会议、激光致盲武器会议、限制地雷会议、与苏联边境裁军谈判、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的谈判、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参观我国监狱可能性的谈判等等。 1993年5月,联合国成立了**个司法机构,即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联合国秘书长发出呼吁请各国政府推荐专家人才。经外交部批准后应聘,通过考试后于1995年被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录用,在长达七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任法官特别法律助理、检察长办公室法律顾问及上诉检察官,负责前南斯拉夫与卢旺达两个国际刑事法庭的上诉案件,其中主要是关于严重违反国际人道法行为的案件。 2002年年初从联合国国际刑事法庭和中国外交部辞职后从事教学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目前全国**专门研究国际人道法的机构,即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人道法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同时,兼任国际上国际人道法领域*具**的瑞士日内瓦《国际红十字评论》(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he Red Cross)的编辑、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空战及导弹军事手册”(Military Manual of Air andMissile Warfare)专家组的成员以及设在荷兰海牙的国际检察官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secutors)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