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垂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垂脊

中文名: 垂脊

外文名: The vertical ridge

别 名: 戗脊

类 别: 建筑结构

结构位置: 位于建筑的顶部

垂脊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屋顶的一种屋脊,根据其制作材料的不同分琉璃垂脊和黑活垂脊。对庑殿顶的正脊两端至屋檐四角的屋脊,一说也叫垂脊,但另一说为戗脊。[1]


定义

对庑殿顶的正脊两端至屋檐四角的屋脊,一说也叫垂脊,但另一说为戗脊。


制作过程

垂脊根据其制作材料的不同分琉璃垂脊和黑活垂脊。


卷棚式硬山和悬山建筑的垂脊俗称罗锅卷棚脊。具体做法第一步镶砌排山勾滴。排山勾滴是镶砌在建筑山墙上面的勾头和滴水的合称。方法是首先计算瓦垄,圆山式滴子坐中,尖山式勾头坐中。栓线铺灰镶砌排山滴子瓦,其瓦口外皮与木博风板外皮一致,出檐尺寸稍小于檐头出檐,后面压一块耳子瓦,与檐头滴子交角出镶砌割角滴子瓦,交角与屋面瓦垄成45°角。滴子瓦之间用色灰扣好遮心瓦,然后用色灰镶砌勾头瓦,割角滴子上镶砌螳螂勾头。


第二步是调垂脊。大式建筑的垂脊分为售前和售后两部分,垂脊置于售前和兽后之间的分界处。具体操作与琉璃正脊的作法相似,先在垂脊的排山勾滴一侧拉线,用灰捏正当沟,但不可挡住勾头的钉帽,当勾外皮距屋面边垄盖瓦的中心应与垂脊简宽度相同。当勾之上再用色灰砌一层平口条,并用碎砖及麻刀灰填实抹平。


第三步在山面与檐面交角处螳螂勾头上面退进20毫米,用色灰砌筑一块咧角倘头,后面接砌压当条,上口取平。咧角倘头上砌筑一块咧角窜头。然后在压当条之上正心桁位置用色灰砌筑兽座及垂兽。


第四步安放小跑。垂兽前用色灰砌筑一层三连砖直到咧角处,与咧角撺头相接。咧角撺头上铺灰放一块方眼勾头,在勾头方眼内钉铁钎坐灰安装仙人及仙人头。垂兽前三连砖上面再砌一块整盖瓦,然后在距仙人之间均匀砌筑小跑,其数量应为单数,一般最多只能用9个。北 京故宫太和殿却用了10个小兽,属特殊情况,独一无二。根据脊的长度来设置小跑的人数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并且小跑有其先后顺序,分别是:、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这些小跑之间可以不防简瓦,也可用一块简瓦稍作间隔,但最多不能超过一块简瓦。但是小跑与垂兽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以一块简瓦的长度为标准,工匠把这个定式称为“兽前一块瓦”,这里的“兽前”是指垂兽前面。


第五步是砌垂脊筒子。在垂兽后面压当条上栓线用色灰砌筑垂脊筒,简内填充灰、瓦。同时为了保持稳定,防止垂脊下滑和断裂,各垂脊筒都要用镀锌铅丝栓牢。然后在通脊砖上栓线安放盖脊简瓦。在两坡相交的垂脊瓦件应选择罗锅形的,这样才能做成卷棚式。最后用麻刀灰勾缝,并把所有琉璃瓦件表面擦干净,这就完成了卷棚式硬、悬山建筑整个琉璃垂脊的制作。


尖山式硬、悬山建筑垂脊的作法与圆山式硬、悬山建筑垂脊的做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圆山式建筑垂脊在脊部作卷棚形状,其前后坡是相通的,而尖山式建筑的垂脊与正吻相交,被正吻或正脊兽隔开,其脊根与正吻相交处,要使用一块戗尖脊筒子。


歇山式建筑如为卷棚歇山,垂脊为罗锅卷棚脊,其做法与卷棚硬山、悬山建筑垂脊的做法相同,如歇山建筑为有正脊的尖山式建筑,垂脊作法与尖山式硬、悬山建筑垂脊的做法相同,不同之处是歇山屋顶垂脊下面到垂兽为止,没有兽前构件,垂兽底面有兽座、压当条和托泥当勾。庑殿垂脊用斜当勾,垂兽座在正心桁搭交处角梁之上。


小式垂脊的做法相对比琉璃瓦垂脊作法要简单一些。北方地区的民居垂脊常有铃铛排山脊,披水排水脊和简瓦梢垄,这些都属于小式黑活屋脊的做法。


小式铃铛排山脊没有垂兽和走兽的做法。只是在当沟之上砌两层瓦条,第一层瓦条与圭角砌平,第二层瓦条放在圭角之上。然后在瓦条上再砌混砖,混砖上坐简瓦,托眉子。小式排山脊的第一层瓦条内侧比圭角宽出的部分避免给人生硬的感觉,可以用灰抹成象鼻子状。排山脊做好后,当沟和眉子要刷烟子浆。瓦条和混砖要刷月白浆。


披水排山脊是把排山勾滴做成披水砖檐,即在博缝上砌一层披水砖檐,叫“下披水檐“。瓦面的梢垄应压住披水檐的1/2以内,披水排山 脊的做法与铃铛排山脊的大致相似。


垂脊与垂脊兽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屋顶上装饰着很多动物——垂脊兽。


垂脊兽,又称作仙人走兽,走兽,戗脊兽等,是传统宫殿建筑庑殿顶的垂脊上,歇山顶的戗脊上前端的瓦质或琉璃的小兽。瓦兽的数目和 种类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小兽越多,建筑级别越高,常见为7、5、3不等,均为奇数。最高为11个,故宫太和殿为等级最高的中国古建筑,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乾清宫9个,坤宁宫7个,东西六宫的殿顶上大部是5个。


据《大清会典》里记载,这些小兽从前面向后上方依次排列的顺序为: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有人说,垂脊兽是刘基提出的建议,实际上刘基死于1375年,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明成祖才修建北京城。所以刘基不可能,这只能是一个传说。皇史城有记载,垂脊兽是依据“阮安、杨琼、蒯祥”这三位的研究,在明成祖朱棣的领导下,形成的北京城的房脊装饰。这种传统建筑装饰形式被流传出去,因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日本,韩国的一些建筑物的房脊上也做了类似装饰。


风格

垂脊上有垂兽作饰物。其中歇山顶垂兽在垂脊下端,其余则在垂脊中间偏下的地方。卷棚歇山、悬山、硬山等级较低,不一定安置垂兽和蹲兽。


北方地区常见的垂脊形式是铃铛排山脊、披水排山脊和简瓦梢垄等。垂脊使用排山勾滴的称铃铛排山脊。当排山勾滴改做披水砖檐时,垂脊称为披水排山脊。南方地区的垂脊形式与北方相似,只是构造相对简化。


重檐歇山顶,附图是各种屋脊部位的名称。殿宇顶上除正脊外,还有垂脊。垂脊上的吻兽名称较多,除叫垂脊吻外,还叫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等。檐角最前面的一个叫“骑凤仙人”,也叫“仙人骑凤”。它的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在未形成“仙人骑凤”这一造型之前,是用一个大长钉来固定的。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