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垦丁公园

垦丁公园垦丁国家公园是中国台湾的第一座国家公园,1982年9月1日公告计划,1984年1月1日成立管理处,是中国第一座公告成立的国家公园,也是台湾岛唯一热带区域的国家公园,它位于屏东县境内、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上。陆地面积18084公顷,海域面积15185公顷,海陆域合计共33269公顷,园区南北长约24公里,东西宽约24公里,全境属热带。分别距台湾第二大城高雄市90公里、第四大城台南市140公里,为台湾热门观光胜地之一。公园管理处首任处长为曾任屏东县县长的施孟雄,现任处长为施锦芳女士。[1]

目录

视频欣赏

历史

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南端恒春半岛之南侧,成立于1984年1月,是中国台湾第一个国家公园;垦丁国家公园是台湾本岛唯一热带区域的“国家公园 [2]

地理环境

1982年在台湾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上建立了垦丁国家公园,总面积为3263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7731公顷,海域面积为14900公顷。这里三面都是湛蓝清澈的大海,东面是太平洋,西有台湾海峡,南临巴士海峡,北连南仁山,地形变化多端,景观资源极为丰富。

半岛最南端的岬角──“鹅銮鼻”,恰好与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分界处的“猫鼻头”遥遥相对。在“鹅銮鼻”上屹立着18米高的灯塔,如果站在灯塔之上,就可以看到台湾岛南端起伏的低矮丘陵和平坦的台地,饱览天海一角与珊瑚礁林的秀丽景色。

垦丁国家公园位于台湾本岛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三面环海,东面太平洋,西邻台湾海峡,南濒巴士海峡。陆地范围西边包括龟山向南至红柴之台地崖与海滨地带,南部包括龙銮潭南面之猫鼻头、南湾、垦丁森林游乐区、鹅銮鼻、东沿太平洋岸经佳乐水,北至南仁山区。海域范围包括南湾海域及龟山经猫鼻头、鹅銮鼻北至南仁湾间,距海岸一公里内的海域。

垦丁国家公园地理上属于热带性气候区,终年气温和暖,热带植物衍生,四周海域清澈,珊瑚生长繁盛。

景点

大尖山

正式名称为“大石尖”为垦丁地标之一,为一整块岩石凸起于草原上,为垦丁半岛区最高点。上山须由垦丁国家森林游乐区牌楼门口进入,穿越垦丁牧场,沿棱线设有登山索可供攀爬。山顶可俯瞰恒春半岛全境,景观优美,上山下山全程约需3-4小时。但是台湾地区《国家公园法》第13条第8款对于国家公园区内之大尖山、青蛙石、船帆石已公告禁止攀爬。

龙銮潭

位于垦丁国家公园西侧,恒春往猫鼻头的途中,占地137公顷,原本是低洼地势,往年每逢雨季便积水成泽。日据时代虽曾计划建为水库,但终未实现,战后民国37年(1948年)筹拨专款,将龙銮潭建为水库,为恒春半岛重要的水利设施。潭水经附近溪流相汇由人工泄水口北流,经四沟、头沟而注入保力溪,由射寮出海,仅供农田灌溉渠道。每到秋冬之际更成为候鸟群集过冬的地方,是绝佳的赏鸟景点。

龙銮潭旁设有一自然中心,透过玻璃墙面可以欣赏到整个潭面,中心内的观察站提供多部望远镜和2套播放监视系统,并有4处鸟类展示区,是设备完善的鸟类观察站。龙銮潭自然中心同时也是稀有植物人工复育区的所在,以生态园方式进行人工培育原生树种。生态园区面积约1.5公顷,共分为稀有植物区、诱鸟植物区、诱蝶植物区、草原灌丛植物区、赏花观果植物区、山地植物区、海岸林植物区、珊瑚礁植物区、绿篱植物区等九区。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植物物种歧异度高,是生态保育与生物族群的自然栖所。

猫鼻头

猫鼻头为台湾海峡与巴士海峡的分界点,并与鹅銮鼻形成台湾岛最南的两端。猫鼻头有一从海崖上断落之珊瑚礁岩,其外型状若蹲仆之猫,因而得名。猫鼻头为典型的珊瑚礁海岸侵蚀地形,珊瑚礁因造山运动隆出海面,受到长时间的波浪侵蚀、反覆干湿、长期盐粒结晶、沙砾钻蚀、及溶蚀等作用,产生了崩崖、壶穴、礁柱、层间洞穴等奇特景观,海岸线鸟瞰似百褶裙,故有裙礁海岸之称。极具地形教学与研究价值。

白沙湾

白沙湾位于恒春半岛西岸、猫鼻头西北方的海岸线上。又称“白砂”。白沙湾一带属珊瑚礁海岸,原是一个小渔港,称为白沙港。这一带得天独厚,拥有一段长达百米的沙滩,沙滩由纯白的贝壳砂所组成,由于鲜少有游客造访,因此还保持着自然的风貌。而在此处戏水时需小心此地有三处有强劲的暗流,须特别的留意。

南仁湖

“南仁山生态保护区”位于垦丁国家公园东侧的满州乡南仁村,保护区海拔最高不过526米,却是台湾少数仅存的低海拔原始热带季风雨林,同时形成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分布于南仁山区,受恒春半岛特殊季风及雨量季节性分布的影响,共有2200余种植物。如“大头茶”洁白似茶花,是东北季风盛行的迎风陡坡的常见植物。

南仁湖”位于天然山谷中,仅一条步道能前往,单程4.3公里。沿途生态样貌丰富,常可见“青斑蝶”、“黄蝶”的踪影。南仁湖原本是水稻田,由于稻田东边出水口被堵塞,水量累积逐日增多,形成宽广湖泊,在这一片广大水域之前有处小水潭,才是真正的“南仁古湖”,但由于湖水面积小容易被忽略。湖旁可见的“黄灰泽蟹”,是台湾特有种的淡水蟹,属于陆蟹的一种,也是唯一不须到海边进行繁殖的蟹种。

南仁山为生态保护区,仅供学术研究,禁止游客进入。事先必须向垦丁国家公园管理处提出申请,前往南仁湖也必须先于垦丁公园游客中心做行前教育,而每年有两个月的封山期间亦不受理申请进入。[3]

龙坑自然生态保护区

龙坑位于恒春半岛东南端岬角,介于太平洋与巴士海峡交界处,该地区为绵延之群状珊瑚礁,为隆起之高位珊瑚礁,面积计61.67公顷。由于重力及海浪之冲击,台地崖之珊瑚石灰岩逐步破裂,向下崩落,因此龙坑综合了裙礁、崩崖、狭谷、陷坑等绝佳之地形景观。

龙坑生态特殊,海岸植物繁复,有许多特殊少见的滨海植物。例如“滨斑鸠菊”,全台湾除了兰屿之外就只能在龙坑这里看得到;而花瓣只有一半的“草海桐”,有刺的“飞龙掌血”,以及远从大溪地飘洋过来的“檄树”都是龙坑特有的滨海植物。可惜的是在2001年因为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整个珊瑚礁被原油污染,虽然大部份清除,但是已将整个龙坑生态完全破坏,散落在海床上的货轮残骸,至今仍使得珊瑚无法顺利复育。

风吹沙

风吹沙是风成地形。每年九月至次年四月,沙粒受到冬季东北季风的吹拂,被风向西南方陆地搬运;而被河川及沿岸的潮流携带出来的沙粒,则向东北的海滩搬运。如此日积月累进行风蚀和风积作用,山谷里的沙子被风和水来回的搬运,形成了“沙丘”与“沙瀑”的特殊景观。但后来因为当地政府修筑了一条马路并在马路后方种植一大片的木麻黄防风林,此项不当的道路阻隔与防风林设计,使得垦丁的风吹沙成为绝响。

龙磐公园

位于佳鹅公路旁的龙盘公园,是一处隆起的珊瑚礁所形成的石灰岩台地,也因为石灰岩的溶蚀作用,造成裂沟、渗穴、石灰岩洞等奇特的地形景观,而使此地被列为垦丁公园的四大景观之一。由于地形辽阔,面向广大的太平洋,尤其一登上海崖,视野开阔,一旁的绿地、眼前广大的海景、远处碧绿的青山及抬头那清澈的蓝天伴随着朵朵白云,都不吝啬的尽收眼底,不禁令人惊叹大自然的美丽风采。

落山风

落山风是恒春半岛冬季特有的天气现象。每年十月到翌年三月,冬季的冷气团沿着中央山脉南下,当吹到恒春半岛时,因通过石门狭谷、大武山谷、与满州乡山脉谷地,风力突然增强,加上半岛地势陡降,面海广阔,强风形成直扑之势,当地居民称之为“落山风”。在落山风的季节里砂尘蔽天,有若台风,常会影响车辆的行驶。早期当地的房屋窗户也多采用窄小低矮的设计,居民也会戴上帽子或方巾防止风沙,形成当地特殊的景观。

鹅銮鼻灯塔

鹅銮鼻灯塔鹅銮鼻灯塔是台湾最南端的灯塔。 在十九世纪中期,各国船只途经鹅銮鼻近海,常在外海七星屿附近触礁翻覆。清廷于美、英、日列强压力下,在1883年完成鹅銮鼻灯塔。当时是世界上唯一的武装灯塔。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军撤离时把灯塔炸毁。灯塔于1898年重建。二次大战时被美军炸毁,战后依原建筑修复迄今。塔身全白,为圆柱形,为白铁制,塔高24.1米,塔顶换装新式大型四等旋转透镜电灯,经过大型旋转透镜后,光力为1,800,000支烛光,每十秒一闪,照射距离达二十七点二浬,是台湾光力最强的灯塔,被称为“东亚之光”。

垦丁森林游乐区

垦丁森林游乐区旧称“龟亚角”,原是排湾族“龟亚角”社的原住民部落。日据时代引进热带植物计513种,战后由省林业试验所恒春分所经营,称为“垦丁热带植物园”。1968年成立“垦丁森林游乐区”,后改名所谓“垦丁国家森林游乐区”。垦丁森林游乐区海拔约230-300米,面积共435公顷,占垦丁国家公园陆地总面积2.5%,已开发76公顷。

全区遍布隆起珊瑚礁岩;植物共有1,200多种,分为椰子、油脂、橡胶、药用、热带果树等区,共有17处游览据点,其中以银叶板根、仙洞、观海楼、垂榕谷等较为出名。在仙洞、银龙洞等天然石灰岩洞内,有各种石钟乳及石笋,都是地下水中所溶蚀的碳酸钙成份凝聚形成,成长缓慢,十分珍贵。

顶自然公园

社顶自然公园位于垦丁森林游乐区旁,面积128.7公顷,是垦丁国家公园中较晚开放的景点,以珊瑚礁植物及开阔的视野为主要特色,长在礁石上的树木受到东北季风的吹袭,雕塑出自然盆景状的艺术杰作。园内并有丰富的动植物、石灰岩洞、以及珊瑚礁岩裂缝造成的“一线天”景观。植物有329种以上,原生马兜铃科、芸香科、萝科等蝴蝶食草植物大量分布,公园内有近50种蝴蝶,是观赏及研究蝴蝶的理想地区。

南湾

南湾南湾是垦丁最负盛名的海滩之一,旧称大坂埒。因海水湛蓝,又称做蓝湾。此地沙滩长约600米,弧线美,沙质洁静,在沙滩上经常有许多人进行游泳、日光浴、戏水等活动。本区渔产量丰富,时可见渔民使用地曳网(俗称牵罟)作业的情形,每年4-7月虱目鱼苗季可见到使用手抄网、塑胶筏捕捉鱼苗,蔚为奇观。近因观光人潮众多,已不复见。

在1991年12月此地被垦丁国家公园辟建为游憩区,配置有男女更衣室、洗手间、泳具租售处、能源展示区、简速餐厅、停车场等设施。海面上常见水上摩托车等水上游憩活动,但属非法,时有意外。

关山

又名高山巖,位于恒春西南方,海拔152米,但由于地势高于半岛地区,视野良好,向西望去即为台湾海峡,“关山夕照”为垦丁著名的景点之一。 飞来石关山山顶上视野广阔,北方可见到大平顶倾斜台地及沿途渔村的风光。东方可眺望龙銮潭及南湾与鹅銮鼻之间的景色,也是垦丁国家公园极佳眺望及观赏夕阳西下的地点。关山全区为隆起珊瑚礁组成,依据碳同位素定年的结果,这些珊瑚礁岩层上升的速率每年大约5公厘,也就是说在三万年前关山还是在海面下。关山山顶上有一座依珊瑚礁建造的庙宇,为台湾其他地区所罕见,因为主神是福德正神,故称福德宫。宫外有一巨石,民间相传是五百年前天外飞来的,故称“飞来石”,又因为型似乌龟,被称为“灵龟石”。从其组成及四周地形可知为隆起珊瑚礁经差异侵蚀而遗留,常为游客摄影的好题材。

边的旧珊瑚礁石,因其岩质较附近之初期隆起珊瑚礁岩坚硬,因此在其他珊瑚礁被侵蚀后显露出来,矗立在海上,由台地上方可见到其它巨大的珊瑚礁岩可为证明。除了船帆石景观外,近来该地也成为赏鸟与浮潜的热门地点,附近开设了不少潜水相关的商店与民宿。

出火

位于恒春的北面,因地下蕴藏天然气,以致在满布砂砾的地面形成一团团红红的火光,吸引不少游人前往观赏。

由于天然气不断流动,出火口亦时有不同,火焰虽不是很大,过往亦曾发生灼伤游人事件,故到访此地时要加倍小心。

当地人会利用火欿作烧烤食物,如:鸡蛋、玉米、蕃薯等。亦有说吃过出火烤过的食物会转运。

自然资源

海拔500米以下的南仁山保存有热带季风原始林及原始海岸林,共有植物2200多种,占台湾植物种数的一半左右,其中有不少是独特的种属,如锈叶野壮丹、南仁山新木姜子、恒春福木,以及红豆树、钉地蜈蚣、莎草蕨等。珍贵的野生动物除台湾猴外,还有黄麂台湾亚种、赤腹松鼠台南亚种、小云雀台湾亚种等台湾特产亚种,黑枕黄鹂等60多种留鸟和赤腹鹰等在迁徙途中做短暂停留的50多种候鸟,尤其是野生蝴蝶的种类繁多,达162种,占台湾蝴蝶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堪称宝岛上的生物资源库。

垦丁国家公园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而且还有美丽的水光山色,包括孤立山峰、贝壳砂海岸、裙状珊瑚礁、海蚀平台,还有老年期湖泊、砂丘和砂瀑风成地形等。公园内还建有占地25公顷的青年活动中心和水族馆,不仅为青年人提供良好的旅游、食宿和活动条件,而且是一个青年的知识乐园、接受科学教育的场所,为游客提供了图片、幻灯片、影片和实物展览,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4]

参考文献

  1. 携程旅行. 垦丁国家公园  . 2020--03-02. 
  2. 百度旅游,引用日期2013-05-05
  3. 腾讯网. 去垦丁一定不要错过这五大景点,不然就白去了!. 2929-01-03. 
  4. 搜狐网,台湾达人. 台湾必去之垦丁国家公园  . 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