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城市栖居和乡村情结(傅建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城市栖居和乡村情结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城市栖居和乡村情结》中国当代作家傅建国的散文。

作品欣赏

城市栖居和乡村情结

傅建国的中篇小说集《奶奶的村庄》,收入了作者从2006年至今所写的五个中篇小说。正如作者在后记里所说:“五个中篇,写了十年。并非作品多么优秀,而是一个人在文学路上匍匐而行,一直没有歇脚。”当然这不仅是傳建国的生活道路上“一直没有歇脚”的脚印,也是他从农村到城市之间的心路历程。也正因为这五个中篇小说的发表和出版,使得傅建国在十年中,艰难地完成了从村民到市民、从打工者到写作者之间的身份转变。因此,这本中篇小说集,更应该看作是专属傅建国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标签。

一般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成长记忆和生活经历。这些记忆和经历,往往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淡忘或消失,而是在生命中形成能够刺激或满足人想象性的情结。傅建国在皖南农村生活了三十来年,十几年前来到温州,在温州打拼的十几年中,又经历了在城市栖居的漂泊、隔膜和融入的艰难。在面对这些艰难中,他一直陷进“离土”和“恋土”的乡村情结中。《奶奶的村庄》中的这五个中篇小说,正是他城市栖居和乡村情结这些纠结的反映。从小说的内容看,《打工往事》和《雪花巷房客》属于前者;《命根儿》、《牌坊村人家》和《奶奶的村庄》属于后者。仔细来分析这五个小说的人物和故事,就能明晰地看出傅建国这些年来所经历过的感情纠结和心路历程。

一是对城市栖居的隔膜、疏离和惶恐。

《打工往事》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把主人公的身份及窘境定格下来了:“我每天睁开眼,疲倦的身体就像一尾不幸落岸的鱼,挣扎着从紧挨着锅炉的椅子床上弹跳起来。”你看,主人公根生的身份是锅炉工,住处没有,只睡在“紧挨着锅炉房的椅子床上”,处境如同“一尾不幸落岸的鱼。”这不像滨临绝望的处境吗?并且,这个城市在他一到来就给他一个巨大的打击:“正月我刚从老家来鹿城时,在西站去劳务市场的公交车上钱包遭窃,身无分文的我在塘河屿一带流浪了三天两夜……”正因这样,乡村来的根生是自卑的,对城市是隔膜的疏离的,即使城里女人(《打工往事》中的舒婕)向他示爱,他都是惶恐的,不敢接受的。

《雪花巷房客》也这样。租房开洗衣店的乡下女人余香挑,对房东都是很怕的:“房东的‘阴阳脸’让她望而生畏,有种令人惊恐的感觉。”不光是怕房东,她更怕的暴力拆迁队。余香桃开的洗衣店生意不温不火,还日日为拆迁而担惊受怕。最后,店铺还是被强行折迁的暴力打得稀巴烂:“一场打打砸砸的突击行动,在余香桃那双惊恐无助的眼皮底下展开了。屋子里的洗衣机烘干机等物件眨眼间被这帮家伙捣毁,连抽水马桶、防盗门窗也被砸个稀巴烂。”“余香桃欲哭无泪,像个木偶人似的立在屋子中央一动不动,一副天由命任人宰割的姿态。”

余香桃还算好的,文中的乡下来的洗脚妹左彩云的经历更惨。因为是暗中做“小姐”,“被民警弄过去了……看样子像身心遭受了严重打击,精神不大正常,说话有点颠三倒四的。”最后,拆迁队“叭叭给她两个耳光,接着又朝她肚皮狠狠踹了一脚。左彩云吓得神经病发作,抱着头在地上直打哆嗦。余香桃见彩云小妹受欺负,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悲愤,她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高个子面前,死死抱住他的大腿求饶……”

多惨的场面!

作者从农村来城市打工,他的骨子里还透着农民的根性。有着来自乡村的善良和质朴,并充满对城市生活的热情,和对周围难以进入的隔阂和迷惘。在他看来,外地打工者好像是油,而城市却是水,油和水是那样地不可交融。

二是对乡村生活的留恋、钟爱和回望。

由于对城市生活的隔阂和迷惘,作者对他经历过的乡村生活就更其留恋和钟爱。于是他在写作中,更多的是对乡村生活的回望。《牌坊村人家》《奶奶的村庄》《命根儿》三篇所展现的,都是作者的乡村生活。比如《牌坊村人家》中写的乡村生活尽管有苦也有甜,乡村人物尽管有善也有恶,但作者都是融入的,都是带着凄美忧郁的情绪歌颂着的,怀着深情留恋着的。就是在《奶奶的村庄》中,来自大上海的奶奶,居然也迷恋上乡村。先是不肯回城,后是回城也呆不住,急急要回到乡村来。甚至连她寄住过的破旧不堪的陈氏祖屋,都不让人拆除。这就有点不可思议了。上海来的奶奶能有这么深的乡村情结吗?傅建国没有写出这个“为什么”来。是奶奶在乡村的生活很富裕呢,还是奶奶的丈夫很优秀?都不是,这就有点不真实了。其实,这上海奶奶是傅建国理想化了的。他用自己的乡村情结,取代上海来的知青奶奶了。而《命根儿》呢,更悲情一点。写的是叶根生的妻子去东菀打工,先是攀上别的男子不回家,后来连儿子也顾不上了,以至儿子在生病手术中丧命。这就不仅只是对城市的隔阂了,简直是对妻子离乡进城的无声控诉了。

贾平凹说:“故乡是你身体和灵魂的地脉。”傅建国的故乡在农村,所以他不管写城市还是写乡村,都离不开他的乡村情结,对城市进入都有一种隔阂。所以,不要说写农村,就是在他的城市打工小说中,都蕴含着他的乡村意识、乡村意象和乡村隐喻。傅建国在“后记”里说:“生活不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故乡!”傅建国还在“后记”里说:在他创作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时,“都仿佛是作者人在旅途中的最后一场‘告别’。”都“几乎是一个自我折磨的过程,清贫而孤独。”可是,正是因为作者有这种折磨,他的小说集《奶奶的村庄》就作为“专属傅建国的一个重要标签”而让他在文坛中有了立足之地。也是因为有这种折磨,我们就更有理由对傳建国今后的小说创作充满着更多的期待。 [1]

作者简介

傅建国,1963年5月生,安徽青阳人,现居温州。曾务农,代课,做篾匠。长期从事皮革销售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