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基督教异端派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基督教异端派别,在神学观点上与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正统理论相左因而受到当时教会权威排斥的基督教派别。关于异端的概念和理论以及对异端的排斥谴责主要出现于古代和中世纪。在近现代,由于理性主义的影响以及宗教宽容与信仰自由原则的深入人心,同时由于基督教普世合一运动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异端的理解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般说来,现代基督教在接受本派教义的同时,不再把持其他观点的基督徒斥为异端。基督教历史上的异端大致可按其出现的时期分为古代异端和中世纪异端两大类。

基督教神学根据认识上帝的途径之别,又有自然神学[1]与启示神学之分。前者指运用人的天赋理性从自然世界入手而达到的对上帝的认识,后者指依靠神的特定启示而获得的对上帝的认识[2]

判别标准

古代判别异端与正统的标准,主要来自圣经中先知和使徒的言论。后来教会开始通过公会议来确定正统,斥责异端,并以编定新约正典、公布信经的形式,把正统信仰和教义固定下来。在早期的罗马教会中,形成惯例的做法是正统教义须由教皇批准。

历史沿革

古代被斥为异端的教派包括基督教诺斯替派、马西昂派、孟他努派、阿里乌派、阿波利拿里派、聂斯托利派、一性论派、贝拉基主义、多纳图派等等。

中世纪的异端概念已不限于教义方面的错误,还包括基督徒生活与操持方面的“错误”。12~13世纪,为了对付异端,天主教建立了异端裁判所,并把受到审判而又不肯公开认错的异端分子交给世俗当局惩处,有时还发动十字军讨伐异端。宗教改革后很长时期之内,天主教会仍保留过去关于异端的理论,对异端仍予以谴责,新教各派则认为自己所持的信仰是真理,视其他派别为异端。中世纪异端包括一意论派、保罗派、鲍格米勒派、阿尔比派、韦尔多派、鞭笞派、罗拉德派、胡斯派、旧礼仪派、杜霍波尔派等等。基督教世界的政教逐渐分离之后,基督教各派对异端的强制制裁逐渐消失。

在古代和中世纪,神学观点与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正统理论相左,而受到当时教会权威排斥的基督教派别。异端(heresy)一词来自希腊文hairesis,原意为选择。初指特定的哲学流派或犹太教派别,见于圣经和早期教父著作时,并无贬意。但新约个别章节如《加拉太书》5章20节、《彼得后书》2章 1节用以指分裂教会或反对正统的行动,已有贬意。基督教会自始就自认为有权保卫并阐释神圣的启示,因此必须斥责与之不同的解释,即所谓神学上的“错误”。2世纪起,异端逐渐专指教义错误,而与裂教(信仰上并无错误,但在组织上故意分裂教会的行为)、叛教(完全背叛基督教信仰)和异教(不属基督教的其他宗教)相区别。

为了与异端学说划清界限,早期教会开始明确而系统地表述自己的信仰。早期教父从圣经的先知和使徒的言论中寻求判别正统与异端的标准。伊里奈乌和Q.S.德尔图良概括了使徒传下来的基督教信仰,提出一套信仰规则。以后,教会开始通过公会议来确定正统,斥责异端,并以编定新约正典、公布信经的形式,把正统信仰固定下来。在西部教会中,最终形成了正统教义须经教皇批准的惯例。早期教父认为异端起自冥顽的意志,是一种罪过,这种评价影响了中世纪教会对异端的态度。中世纪异端的含义已不限于教义方面的错误,还包括了基督徒生活与操持方面的“错误”。12~13世纪,天主教建立了异端裁判所来对付异端,把受到审判而不肯公开认错的异端分子交付世俗当局惩罚,有时还发动十字军讨伐异端。宗教改革之后,天主教会仍然保留过去关于异端的理论,继续谴责其认为异端的学说和观点;新教各派认为自己持有真正的信仰,也把其他一些派别视为异端。在近代,由于理性主义的影响和宗教宽容与信仰自由原则深入人心,以及基督教普世合一运动的发展,对异端的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天主教已将异端分为“故意的”与“非故意的”两种,前者指受洗的教徒在信仰上有意识而固执地坚持错误;后者指非由自身的过错而持有错误见解,如在异端环境中生长,未接触正统教义者。总的说来,现代基督徒在接受本派教义的同时,一般都不再把持其他观点的基督徒斥为异端。

历史上的异端派别大致可按历史时期分为古代异端和中世纪异端两大类。

参考文献

  1. 自然神学,道客巴巴,2013-02-10
  2. 基督教的神学思想,豆丁网,20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