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壳 |
壳,即坚硬的外皮,当壳的厚度与其曲面率半径的比值小于0.5时,称为"薄壳",反之称为"厚壳"。
qiào,用于"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
ké,用于口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壳
拼音; qiào、ké
类型; 多音字
定义; 坚硬的外皮
注音; ㄑㄧㄠˋ、ㄎㄜˊ
部首; 士
本草纲目-壳更多>>
「气味」辛,微寒,有毒。得水,烂人肠。又云∶得水良。
恭曰∶得火良。
时珍曰∶按∶吴普云∶神农、岐伯、桐君∶咸,有毒。扁鹊∶小寒,大毒。
藏器曰∶远志、蜡,皆畏齐蛤。
「主治」妇人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本经》)。
中鼠鼷,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别录》)。
基本信息
【拼音】qiào、ké
【注音】ㄑㄧㄠˋ、ㄎㄜˊ
【仓颉】 GBHN
【部首】士
【繁体】壳
【五笔86】FPMB
【五笔98】FPWB ké 〈口〉[名]坚硬的外皮:蛋~,贝~,脑~,驳~枪。
亦称"壳体"。工程结构的一种常见形式。由两个曲面所限定的厚度(即两曲面之间的距离)较物体的其他尺寸为小。当壳的厚度与其曲面率半径的比值小于0.5时,称为"薄壳",反之称为"厚壳"。
根据薄壳的性质,通过简化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而建立起来的求解方法称为"薄壳理论"。 注音时为:ké。
qiào
义同"ké",用于书面语词:甲~,地~,躯~,金蝉脱~。
薄壳结构 ,读bó qiào jié gòu。
释义
会意字。甲骨文是手持槌击"南"(一钟形陶制乐器)的形象。钟里面是空的,外层是硬的,故产生坚硬外皮的含义。
壳的本义为敲击,凡可以敲击出声的东西,多内空而外有硬皮,故壳引申为坚硬的外皮。
注意事项
壳有文、白两读,文读读"qiào",白读读"k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