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备急千金要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备急千金要方》又名《千金要方》,医方著作,三十卷。(《道藏》作九十三卷本,内容同)。在中医药的灿烂文明之中,有一位闻名遐迩的百岁神医。他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千年不断,他,就是孙思邈。而孙思邈除了超凡入圣的医术之外,更留下了一本医学史上的传说之作:《千金要方》[1]

“总篇二百门,后方论五千三百首。”书中所载医论、医方较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自《内经》以后、唐代初期以前的医学成就,是一部科学价值较高的著作。此书也充分反映了作者的医学成就、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尤其可贵的是孙氏的医德足为万世法。现存元刻本、多种明刻本、二十余种清刻本。

千金方》是一部综合性临床医著,书中所载医论、医方等较系统地总结了自《皇帝内经》以后至唐初的医学成就,写下了中医药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篇。《千金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是一部科学价值非常高的著作。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故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2]

书名由来

唐.孙思邈撰于七世纪中期。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简称《千金方[3]

作者

孙思邈(约541~682年),唐代医学家,中医医德规范制定人,人尊为“药王”[4]。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多病,立志于学习经史百家著作,尤立志于学习医学知识。青年时期即开始行医于乡里,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他对待病人,不管贫富老幼、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无论风雨寒暑,饥渴疲劳,都求之必应,一心赴救,深为群众崇敬。

孙思邈著的这部《千金要方》目的是为了人们备急,治病教人所用,他动笔写这部书时,已经五六十岁了。

书中观点

养生学

“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 中国传统养生方式中提倡吃饭只吃“七分饱”,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曰:“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5]。”《养生避忌》一书说:“善养生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这些论述都说明了节制饮食定量的重要养生意义。

当代科学家也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无论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哺乳动物,如果减少营养供应,即将正常饮食减少三至四成,则寿命可延长百分之三十至六十。目前国民的平均寿命已超过七十岁,如果能坚持只吃七分饱,做到营养均衡,完全可以更健康、长寿。因为节食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减少内毒素入血,进而改善代谢指标,这是节食延长寿命的作用途径之一。通过相关分析,该实验找出了与寿命相关的肠道菌群的特定类群。

医德第一

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思想家

消渴症康复记载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行为方式不仅是疾病的起因,也是疾病复发的原因:“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喜怒,病已而可复作。”

孙氏记载消渴能够治愈,而复发的第一原因是“不减滋味”。这就是调味品、下饭菜不要掩盖了五谷的气味。这样的养生主张可见于更早的文献:“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论语·乡党》)。孙氏的主张又与《黄帝内经·奇病论》相统一:“此肥美之所发也。”

食物结构变化的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谷物胰岛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已经被各种研究证实,尤其是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使很多人相信孙氏记载的糖尿病康复是真实的。

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关注聂文涛谷物保护曲线的发现和双高综合症等认识,提出《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在发表时被合作者推为第一作者。王英博士因此被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授予“改革开放30年中医药发展贡献奖”。王英博士明确指出孙思邈关于消渴症康复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视频

备急千金要方相关视频

备急千金要方 可有效缓解手指疼痛,防治腱鞘炎
唐代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治疗风湿病的秘方--《独活寄生汤》

参考文献

  1. 孙思邈与《备急千金要方》,360个人图书馆,2018-12-21
  2. 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中医中药网,2019-10-08
  3. 《千金要方》,医学教育网 , 2010-9-13
  4. 《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医德论述,中医中药网,2019-10-07
  5. 《千金要方》的养生学“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量则成痰” ,搜狐公众平台 , 201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