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方黃芪健脾口服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複方黃芪健脾口服液,益氣固表,健脾消食。用於小兒脾胃虛弱所致的厭食,易反覆外感,營養不良的輔助治療。
中成藥介紹
中成藥具體是指以中藥材為原料藥,在中醫傳統理論的指導下,遵照一定的處方、生產技術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複方製劑或提取加工精緻而成的一種中藥新型劑型。
處方來源:歷史的文獻記錄、民間驗方、新研製。[1]
特 點:具有組方嚴謹、療效確切、毒副作用相對較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而且省去了煎劑煎煮的過程,能夠應急使用,也減少了中藥的異味和甘苦。
常見的劑型:注射劑、口服液體劑型(溶液型、混懸劑、乳劑)、口服固體劑型(散劑、膠囊劑、片劑、丸劑)[2]
服用中成藥請詳細閱讀說明書或諮詢相關醫師。
藥品詳情
主要成分
黃芪、萊菔子(炒)、白朮(炒)、山楂(炒)、山藥(炒)、桑葉、大棗。輔料為蔗糖、蜂蜜、苯甲酸鈉。
性 狀
為黃棕色或棕色的液體,久置後可有少量輕搖易散的沉澱;味甜、微苦。
方 解
- 黃芪甘,溫。歸肺、脾經。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 萊菔子辛、甘,平。歸肺、脾、胃經。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於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 白朮苦、甘,溫。歸脾、胃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土白朮健脾,和胃,安胎。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便溏,胎動不安。
- 山楂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消食健胃,行氣散瘀。用於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導滯作用增強。用於肉食積滯,瀉痢不爽。
- 山藥性平,味甘。歸脾經、肺經、腎經。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用治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等。
- 桑葉甘、苦,寒。歸肺、肝經。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3]
- 諸藥合用共奏益氣固表,健脾消食之效。
用法用量
口服,3歲以下一次5~10毫升歲,3以上一次10~20毫升每日2次,用時搖勻。
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禁 忌
尚不明確。
儲 存
密封,置陰涼處。
注意事項
- 忌食生冷油膩及不易消化食物。感冒時不宜服用。
- 嬰兒及糖尿病患兒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複方黃芪健脾口服液久貯可產生少量輕搖易散的沉澱用時應搖勻。
- 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 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 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 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4]
附 注
此藥品圖只具有藥品名稱功能,不具有其他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