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夏一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夏一峰
夏一峰 现代古琴家
英文名 YiFeng Xia
出生 1883年
江苏淮安
逝世 1963年
国籍 中国
别名 原名夏福云
职业 道士
知名作品 《平沙落雁》
《渔樵问答》
《鸥鹭忘机》
《秋塞吟》等

夏一峰,(1883年—1963年),原名夏福云。江苏淮安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我国现代着名古琴家,被誉为现代“金陵派”代表人物。琴容端庄,指力紧实,演奏风格稳健细腻,声情并茂,代表曲目有《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鸥鹭忘机》、《秋塞吟》。曾任江苏省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乐舍”副社长。

个人简介

夏一峰原名夏福云。1883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困。光绪二十一年(1895)曾入道观做道士,学习横笛昆曲。一次偶然机会遇古琴家杨子镛在观内为游客演奏古琴,遂拜杨子镛为师,成为杨子镛的开门弟子。后向乔子衡的女弟子许太太请教琴艺,学习勤奋刻苦,琴技进步快。

1921年迁居南京,加入“青溪琴社”,因而有机会结交各地琴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自己“稳健细腻,声情并茂”的演奏风格。 琴艺更臻纯熟,但遗憾的是罕有录音传世。

30年代以演奏《良宵引》、《静观吟》等着称。

1949年后,夏一峰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曾任江苏省南京市政协委员,后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江苏省、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4年,夏一峰和甘涛发起组织“南京乐社”,任副社长,与刘少椿王生香等琴家常公演于社会,受到好评。其学生主要有梅曰强、邓文权、刘正春等,琴家龚一、林友仁、李禹贤亦得到其指点。彼时,夏一峰的演奏指力紧实,音节稳准,气韵流畅,以《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鸥鹭忘机》、《秋塞吟》最为善长。

夏一峰一生清贫,在南京居住时期,平是除教人弹琴以外,曾经在金沙井崇善堂从事慈善工作。解放前生活清苦,妻子帮人家做活,他自己主要是靠从‘善堂’中每个月领到的两斗米维持生计。解放后得到政府的照顾,方始安心研究古琴弹奏技术。

曾与前中央音乐研究所所长、着名民乐家杨荫浏合作,将李白诗词《关山月》配歌,该琴歌深沉悲壮,表现了古代戍边士卒厌战思归的情绪,而被传唱至今。

1957年,民族音乐家杨荫浏为其演奏的古琴曲进行录音,并协助整理出琴谱17首,编为《古琴曲汇编》第一集,由音乐出版社出版。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卷六》收录了夏一峰弹奏的《静观吟》录音,流传后世。 夏一峰的《静观吟》,坚实流畅,从容淡定,篇幅虽小,但演义得十分精彩。

1963年,夏一峰在南京去世,享年80岁。

1983年,南京市举办了“纪念古琴家夏一峰诞辰100周年古琴演奏会”,以表达对他的缅怀与崇敬。

夏一峰超群的琴艺成形于淮安,发展于南京,是淮安琴派最优秀的琴家。由于夏一峰曾师从五位琴家,而这写琴家分属不同派别,所以在传派上难以界定。夏一峰的弟子梅曰强将之归为金陵派,因其弹琴之时,体态端庄,音节稳准,手势优美,气韵流畅,在金陵独具一格。

人生经历

小道士成了大琴家——记现代著名古琴家夏一峰(摘选)

出生在淮安,成名在南京,扬名于死后。出身穷苦家庭的他,却从一个小道士成为了一代古琴名家,他就是现代著名古琴家——夏一峰。
古琴人生

夏一峰弹奏的元代名琴——舌底鸣泉

夏一峰,生于1883年,卒于1963年。原名福云,淮安市淮安区人。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即夏一峰十二岁时,入淮安一道观做小道士,跟随道师学习吹横笛和唱昆曲。十五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因其不凡的音乐才能,遇淮安著名琴家杨子镛在道观内为游客操琴,被杨子镛看中后收为徒弟,传授古琴演奏技艺,成为杨子镛的开门弟子。后又向乔子衡的女弟子许老太请教琴艺,学习勤奋刻苦,冬夏不辍,琴技进步迅速。以致于数年后杨子镛也不由得赞叹道:“今日夏一峰的弹琴功夫较我为深。”

1921年,夏一峰客居南京,在金沙井崇善堂从事慈善工作。1934年,先生在南京加入“青溪琴社”,由于南京交通便利,南北各地琴家经常相聚于此,因而有机会结交各地琴家,相互切磋,博采众长,逐渐形成自己“稳健细腻,声情并茂”的演奏风格,琴艺更臻纯熟。

20世纪30年代,夏一峰就以演奏《良宵吟》、《静观吟》等著称于世,赢得古琴界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夏一峰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江苏省、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4年12月,他和民族音乐家甘涛(南京人)发起组织“南京乐社”,任副社长,与刘少椿、王生香、赵云青等琴家常公演于社会,受到好评,对发展和延续古琴艺术多有贡献。

1956年,杨荫浏先生在《古琴曲汇编》第一集中说到,夏一峰“常住南京,生平除教人弹琴以外,在一个‘善堂’中任管理员。解放前生活很苦,妻帮人家做活,他自己主要是靠从‘善堂’每月领到的两斗米过活。解放后得到政府照顾,才真能安心研究古琴技术。”

夏先生一生清贫,所幸是最后得到了“善终”。据梅曰强(夏一峰弟子,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回忆:“头一天我们还在老师家弹琴,第二天又去老师家,师母就跟我们讲,‘你们老师昨个晚上睡得好好的,今早就没有起床了’……”其时为1963年,享年80岁。

1983年,南京市举办了“纪念古琴家夏一峰诞辰100周年古琴演奏会”,以表达对他的缅怀与崇敬。
名曲传世

夏一峰琴容端庄,指力紧实,音节稳准,气韵流畅,在65年的琴艺生涯中,先生精于琴曲二十余首,而以《秋塞引》、《风雷引》、《长门怨》、《渔歌》、《普庵咒》、《鸥鹭忘机》、《平沙落雁》为最。20世纪40年代,其琴曲《良宵吟》被灌成唱片在国内发行。

1956年,杨荫浏曾为他演奏的古琴曲进行录音,编为《古琴曲汇编》第一集,由音乐出版社出版。《古琴曲汇编》第一集共收17首琴曲,其一是侯作吾演奏谱,其余16首皆为夏一峰先生演奏的古琴曲,计有《关山月》、《良宵吟》、《平沙落雁》、《静观吟》、《渔樵问答》、《鸥鹭忘机》、《长门怨》、《水仙操》、《普庵咒》、《渔歌》、《秋江夜泊》、《忆故人》、《风雷引》、《阳关三叠》等。

其中,《静观吟》被认为是夏一峰的代表曲目,他演奏的《静观吟》录音被收入《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老八张)卷六中,流传于后世。据《抄本琴谱》载,所谓“静观”,禅境也。凡入禅者,先需凝神,静虑,止观,沉浸到自身的心灵之中,才能由“静定”而生“慧观”,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和真正的“观”的智慧。唐代诗人王维一生参禅,其诗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1] ,即是诗境和禅境在“静观”二字的融合化一。《静观吟》相传为唐代李勉所作,曲意说明,冷静客观地观察事物,自然能认识事物的实质。乐曲短小,恬静平淡,表现了“静观”的意境。所以《静观吟》一曲虽小,寄意却深,其中有禅境、有琴境、有诗境,而最重要的,全都归于心境。夏一峰演奏的《静观吟》,从容淡定,十分精彩,听之以静心观万物,其若即若离,不着心迹之妙,用语言难以尽述。

《良宵吟》是夏一峰先生弹奏的又一首代表曲目。《天闻阁琴谱》载,此曲为贺若弼所作,描绘月白风清、万籁俱寂的秋夜情思。此曲虽较短小,却有器乐化的特点,蕴含着籁静窗虚、怀人不见及尾声两鬓秋霜的情境,是一曲美好夜晚的赞歌,“起承转合,井井有条,浓淡合度,意味深长”。

夏一峰先生还曾与前中央音乐研究所所长、著名民族音乐家杨荫浏合作,将李白诗词《关山月》配歌,琴歌深沉悲壮,表现了古代戍边士卒厌战思归的情绪,一直传唱至今。
桃李天下

南京乐社成立时的夏一峰(中排左起第五人)

夏一峰作为一代古琴大家,金陵琴派的代表性人物,却为人正直厚道,淡泊名利,生活清苦,一生粗茶淡饭,终日穿着粗布衣衫,执着古琴事业,终生热爱古琴。夏先生十分惜才,许多青年人都曾得到他的悉心指教,而且数十年间他不顾风雨寒暑均徒步上门传授琴艺,从不向人索取分文,为中国古琴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琴家,而梅曰强、龚一、李禹贤等古琴大家是其中的佼佼者。

梅曰强(1929~2004),字南移,出生于南京。1952年拜夏一峰先生为师,精研广陵派琴艺,琴艺大进,成为“广陵派”第十一代宗师。

龚一,曾师从夏一峰学习古琴,艺贯五个琴派。其演奏潇洒超脱,卓然成派,自成一体、独树一帜,搜集、整理了大量传统琴曲,并对琴曲进行了大胆而稳健的改造。现任中国琴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导师。

李禹贤(1937~2011),山东桓台人,当代著名古琴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古琴学会荣誉会长、福建古琴研究会会长。李禹贤16岁开始学琴,启蒙于张正吟,后师从夏一峰等人。[2]

视频

夏一峰先生作品——静观吟

参考文献